1950年,新中国刚刚从内战后重获新生,中国人民热情澎湃,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可谁也没有想到,一场意料之外的战争打破了我国的发展计划!

当年,朝鲜半岛被苏联和美国分为了南北两个部分:北纬38度线以南是韩国;38线以北是朝鲜。

从那之后,朝鲜领导人金日成便决心统一半岛!就这样,朝鲜大军浩浩荡荡向南进发,一口气把韩国逼到了大邱、釜山一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形势

此时毛主席高瞻远瞩,向朝鲜部队发出警告,告诉他们美军将要从仁川登陆。

可已经被胜利冲昏头脑的金日成没有听从毛主席的警告,致使美军仁川登陆,联合国军发动反攻,战火一口气烧到了鸭绿江边!

此时情况异常危急,古人云唇亡齿寒!出兵朝鲜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可是谁来带领部队进入朝鲜境内,成为毛主席最为纠结的一个问题!当年在选帅的问题上,可以说一波三折,反复更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那么当年毛主席是如何决定志愿军主帅人选的呢?如果彭德怀不去朝鲜,谁能够担此大任呢?

朝鲜半岛的重要意义

朝鲜半岛非常重要,想当年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就是把朝鲜当作跳板,伺机图谋东北。

因此当朝鲜战争爆发以后,党中央是极为震惊的!金日成刚刚向南发动统一战争,毛主席就赶紧询问前方战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将领

近些年,一些人说抗美援朝战争是在苏联的要求下才打起来的或者说是党中央临时起意发动的一场大战。

其实事实恰恰相反,早在朝鲜战争之初,毛主席就多次给金日成发电,让他不要一味进攻,小心敌人迂回绕后。

只可惜毛主席的良言没有被他听进去,这才造成朝鲜军队节节败退。仁川登陆以后,我国多次发出警告:一旦美军越过三八线,我军就将做好迎战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麦克阿瑟

结果美国人却以为中国的这番说辞仅仅是外交辞令而已,这是口头上的警告,中国不敢和美国大干一场。

因此美国人无视警告,悍然越过了三八线,他们利用海上的舰船、陆上的坦克、天上的飞机对朝鲜军队展开了全方位、多兵种打击,装备处于劣势的朝鲜军队被压缩在清川江以北、鸭绿江以南的狭窄地区,形势岌岌可危!

此时,毛主席下定决心,援助朝鲜,和美国人来一场大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乔木

据毛主席的秘书胡乔木回忆,毛主席此生最纠结的两个决定:一个是1946年和蒋介石撕破脸皮;第二个是1950年抗美援朝。

可是和美国人交战谈何容易,毛主席的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了党中央很多同志的反对。

大家认为:一来美国人武器装备精良,我军用的装备都是缴获的美械装备或者日军遗留,怎么能和美国人抗衡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军

二来我国刚刚结束战争,厌战情绪很高!甚至有很多偏远地区依旧在打仗,尚未得到解放。如果再陷入朝鲜战争的泥潭,会让国家经济、百姓生活进一步倒退,影响国家发展。

最后,我军的主要目标应当是台湾,解放台湾是很多同志的心愿,我军的大部队也在东南沿海陈列,何必为了一个朝鲜而耽误自己的统一进程呢?

在当时,持以上三种观点的人占了多数,毛主席想要出兵阻力很大!但毛主席也有自己的考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

首先美国人的飞机已经轰炸到了中国境内,安东(今丹东)地区的很多百姓,遭受了无妄之灾,美国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

其次朝鲜半岛逼近我国的东北重工业基地,这里是我国当时发展的核心地区,如果东北有失,会事关全局,没有一个安全的周边环境,中国也发展不起来。

最后解放台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美国的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我军也没有渡海作战的经验,解放台湾又谈何容易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毛主席坚持出兵朝鲜!为了应对随时可能恶化的朝鲜形势,我军提前做出了准备。

我国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一共有大军20多万,随时准备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不时之需。

同时,各地的部队在完成当前的任务以后,紧急北上,来到了东北地区驻扎,我国为了抗美援朝,早就做好了准备,此时的局势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这个“东风”指的不是别的,正是我军的主帅问题,当时的东北边防军是由高岗同志带队,然而高岗毕竟没有军事作战的经验,他更适合政治工作。

后来志愿军成立以后,选择一个合适的主帅,成为了毛主席最难以抉择的问题。

此时的热门人选有很多:朱德、粟裕、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贺龙等,那么毛主席会选择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主要人选仅有三人

虽然毛主席的牌看上去有很多,但刚开始他最主要考虑的只有粟裕、林彪。

首先我们看看其他人为什么不能够胜任这个职位。

朱德总司令资历深、作战经验丰富,但当时他年纪已经很大了,身体又不好,常年吃药。

朝鲜地区天寒地冻,冬季经常出现超低温,要是朱德去了前线,说不定身体会更加恶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德

当年在解放战争时期,朱德也是在后方当参谋,发挥一个总管全局的作用,因此他并不适合去朝鲜指挥志愿军作战。

第二个就是陈毅老总,陈毅也是一位善于用兵的大帅,也指挥过大军团作战,当年在解放山东、上海的时候,他是有过精彩发挥的,战绩非常出色。

然而对比起粟裕,陈毅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就稍微欠缺,他更善于政治方面,更适合做军政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毅

再说他当时担任上海市市长,上海作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城市,上海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当年解放上海也是陈毅的手笔,如果不是他定下和平解放的方针,上海也不会被保护的如此完整。

所以上海的各界人士对陈毅非常的敬佩,也只有他能够团结上海各方面的关系,实现上海经济的繁荣发展。

既然陈毅在上海的作用是不可被取代的,那么后来十大元帅中的叶剑英、贺龙、聂荣臻等同志为什么不可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叶剑英

这主要是他们一般所担任的角色更多是参谋,在大规模军团作战的经验上有所欠缺。在解放战争中,他们很少做军团总指挥,率领几十万的军队去和敌人的大部队硬碰硬,再加上这些人也已经被安排了职务,所以毛主席才没有考虑他们。

刘伯承和邓小平也是一个不错的人选,要是彭德怀不去朝鲜,说不定就是他们二人去了。

他们两个人不光能打仗,而且二人的性格也互补,两个人的经典战役不计其数。千里挺进大别山更是神来之笔,直接逆转了革命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刘伯承

刘伯承善于迷惑敌人,善于出奇制胜,正面交锋时又敢打敢拼,所以被誉为“军神”,是我军的“孙武”,足见他的地位有多高。

邓小平治军有方,计谋很多,有的时候,刘伯承想不到的一些问题,邓小平往往能够想起来,并及时提醒刘伯承。

不过那个时候的他们在西南地区,负责解放西南的任务,再加上刘伯承后来去南京筹建军事学院、邓小平要主持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没有纳入考虑范围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徐向前

最后是徐向前同志,他也是一位老革命、老主帅,红军时期他就打过很多胜仗,抗日战争也让日寇闻风丧胆!

他在太原战役中,率领我军40万人,攻坚克难,打下了坚城太原,功不可没!他有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的经验,所以是一位很不错的备选。

不过在毛主席的心中,他更想选择的是粟裕、林彪。

原因想必大家也都能猜出一二,粟裕和林彪在解放战争中,真可以说大放异彩!他们的战绩实在太辉煌了,让人们不得不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间林彪

两个人当年都以劣势的装备、补给,对抗优势的国民党大军,结果国民党军队非但奈何不了他们,反而被二人打得丢盔弃甲,连连丢城。

当年的国军就是美械装备,如今美国亲自下场,二人应该有经验。面对这种劣势,擅长打劣势局的粟裕、林彪绝对是很好的选择。

然而当毛主席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这两个人的时候,他们却选择了拒绝,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未能奔赴前线的原因

在毛主席心中,志愿军主帅的首选之人是粟裕。早在1950年7月7日的中央保卫国防会议上,聂荣臻就提议让粟裕担任主帅,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

毛主席通知粟裕前来开会,也是这一次会议上,我国的东北边防军被组建起来。

不巧的是,当时的粟裕身体情况极差,正在医院接受治疗。那个时候的他眼睛看不见东西,经常因为高血压而昏倒,这样的身体条件不足以支撑他去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粟裕致电毛主席,将自己的真实情况告诉给了他,可是在毛主席的心中,粟裕的地位很高,他还是希望粟裕能参加会议,提一些意见,哪怕等一个月再来都不迟。

粟裕很想参加会议,也做好了去朝鲜的准备,期间他多次研究朝鲜的地图。

这中间的一个多月里,粟裕在青岛接受诊治,奈何常年打仗落下的病根,让他的身体不堪重负,他的高血压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粟裕

这主要和粟裕休息不好有很大的联系,那一段粟裕太过关注着朝鲜的战报,每次收到消息,他的心就砰砰的跳,晚上连觉都睡不好,甚至要靠服用安眠药。

这样做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粟裕的身体条件之差出乎很多人的想象。

最终在青岛的罗瑞卿给党中央发去电报,说粟裕同志的身体确实无法去北京,毛主席只好回电让他好好修养,专心治病,以后别太过关心前线战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瑞卿

虽然毛主席让粟裕去休息,但其实直到当年10月,志愿军出兵之前,毛主席都希望粟裕能够好起来,担任主帅一职!

只可惜最终粟裕还是因为病情而无法前往朝鲜,错过了为祖国立下战功的好机会。

粟裕因病错过以后,下一个人选就是林彪,然而林彪所展现出的态度让毛主席极为不满,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

从朝鲜战争一开始,林彪就坚定的认为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朝鲜,去和美国大打出手,这是以卵击石,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万一美国人急眼了,这不是引火烧身吗?

林彪还认为,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东北成立一支边防军队,只要能守住自己的疆域就足够了,何必远走异国他乡,和敌人交战呢?

当时和林彪一个态度的人不在少数,每次中央会议一开,林彪总会明确表示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彪

除了林彪不想打这场仗以外,第二个原因就是林彪的身体条件也不太好。

虽然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林彪是属于少壮派,可是多年来林彪也经常生病。

这和他当年在抗日战争时期,平型关战役之后,被自己人打了一枪有关,他从那以后落下了病根,一直好不利索。

当年进行辽沈战役的时候,东北寒冷的气候也让林彪非常难受,而朝鲜的天气和东北非常相似,要是林彪进入朝鲜境内,恐怕身体也会出现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

毛主席找了这个、找了那个,结果都没有人愿意接过帅位,就在毛主席忧虑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彭德怀。

彭老总全力支持

为了抗美援朝战争,毛主席所背负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大!当时国内阻力重重,大家都不想打,可是有一个人却很支持毛主席,这就是彭德怀。

彭德怀当时在西安,当他得知美军悍然入侵朝鲜之后,他就知道我们中国必须要帮助朝鲜。他还曾打电话给毛主席,表示自己会支持党中央的一切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此时毛主席找了粟裕、林彪都没有办法率军,所以毛主席在当年的10月,将彭德怀叫到北京。

10月1日当天,苏联、朝鲜两国特使进入北京,他们都请求中国能够出兵,毛主席来到了必须做决定的关键时刻。

接到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书信以后,毛主席立刻下令让东北边防军做好进入朝鲜的准备。

随后毛主席马上给彭德怀打电话,让他火速来北京开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10月2日当天,毛主席让在北京的中央领导人开紧急会议,商议抗美援朝,结果会上,林彪依旧主张防守,这让毛主席大失所望。

10月4日下午,彭德怀抵达北京,彭德怀刚下飞机,就被司机运到中南海开会。

彭德怀在西北多年,不知道党中央内部的意思,当他去开会的时候,他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都不支持抗美援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在大会最后,毛主席说道:“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但别的国家危急时刻,我们就站在旁边看着,不论怎么说,心里都会难过!大家回去再仔细想想,明天继续开会!”

当天的会上,彭德怀没有发话,所以毛主席一度以为彭德怀也是主和派,因此毛主席没有贸然询问彭德怀的态度,反而让他先去休息。

但当天晚上,彭德怀一夜未眠,他认为抗美援朝很有必要!10月5日一早,彭德怀就火速来到了中南海,对毛主席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他说:“我昨晚几乎没有睡觉,在床上反复考虑你的话。我体会到这是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结合的问题!如果光考虑困难,却不考虑美国人占领鸭绿江沿岸的后果,那我国是一定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因此我赞成主席的出兵策略!”

毛主席听完这番话,别提多么欣喜了!毛主席立刻在当天下午继续召开扩大会议。

会上林彪依旧主张保境安民,毛主席有些生气,还没等他开口,一旁的周总理直接起身说道:“到时候美国人打到鸭绿江,又会说鸭绿江不是边界,要继续往东北打!那个时候你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接着一直没有说话的彭德怀跟着周总理起身,说道:“我认为出兵朝鲜是很有必要的!要是我们打烂了,顶多晚解放几年就是了!要是美国占领了朝鲜,军队摆在鸭绿江和台湾,到时候只要他想打仗,随便找个借口就能打,形势就很复杂了!”

毛主席立刻敲桌说道:“彭老总的发言一针见血!我们当前确实有一些困难,但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个时候退缩、犹豫都没有用!不管有多大的风险,都要出兵援朝!既然林彪说自己有病,那我看就让彭老总指挥志愿军去朝鲜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彭德怀回复:“坚决服从党中央的命令!”

就这样,志愿军的主帅终于尘埃落定,彭老总成为了指挥志愿军的不二人选!

后面的事实也向我们证明,毛主席的抉择是正确的,抗美援朝为我们换来了长时间的和平,让美国人再也不敢打我们的主意!这一仗扬眉吐气,全世界都为中国的胜利感到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

更重要的是,这场大战是我国的立国之战,从此新中国这个新生的政权得到了稳固!除了毛主席的决策、彭老总的指挥,也离不开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抗美援朝、保卫家园的决心与勇气!

志愿军战士都是伟大的英雄,他们被我们永远铭记,他们的功绩散发着无尽的光芒,指引后辈们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