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总是跌宕起伏,在岁月的变迁中没有什么能够永垂不朽,你想要的幸福只能自己给,对别人抱有太大的希望,最终换来的只有失望。

到了晚年,不可避免会跟子女或老伴闹矛盾。但此时的我们再无年轻时的精力和身体,充满是非,但却又无奈。

正如季羡林在《心安即是归处》中所写的那般:“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至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季羡林,他的文字,出了名的真挚、有趣,在平凡中触动人心。他书写童年旧事、游学往事、回忆师友、谈论人生......

透过那些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满腔赤诚的老人。

尤其是读了他的《心安即是归处》让我更加明白了一个道理:人到晚年,再疼爱子女,也要懂得拒绝儿女提出了两种要求,避免晚年凄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女伸手要钱,要拒绝!

季羡林在《心安即是归处》中写下:“人这一辈子,不管活成什么样子,都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一切喜怒哀乐都是自己造成。

很多人,穷其一生都在为了孩子奋斗,即便老了,把自己的存款掏空,也要帮子女买车买房。他们都以为,帮衬子女,也会得到子女爱的反馈,然而很多时候得到的只会孩子们的“贪得无厌”。

子女一要钱,你就毫不保留得给,孩子们并不懂得珍惜,反而会猜测你还有钱,或者因为兄弟姐妹多,给的不公平而闹矛盾,把原来好好的关系弄得分崩离析。

季羡林有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他牺牲掉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让他背负这一切,这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身为父母,到了晚年,保重好自己的身体,守好自己的钱财,不给儿女添乱,就是对儿女最好的帮衬了。

子女要求卖老家的房子,要拒绝!

《心安即是归处》中强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人禀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所以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好恶观等等,都会有差别。”如果哪天觉得生活迷茫,找不到方向,别急着沮丧。抓起行囊,奔回老家,回到那个生命开始的地方。只要老家的房还在,心里便有了底气,心灵也便有了归处。

可是,年轻人不懂这个道理。他们总觉得自己会扎根城市,并且会建议父母卖掉老家的房子,在城里买大房子,并承诺一起生活。可你一旦这么做了,你就会发现,孩子的家不是你的家,你也不能按照你想要的方式生活,寄人篱下的感觉并不好受,最终无家可归的只有你一人。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保住你养老的房子,请不要再退缩了。为此,季羡林给世人提个醒:人老了,不要对儿女有过高的期望,更不要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给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