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1日深夜,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从辽沈大地传来:由沈阳开往北京、载有600多名乘客的12次列车,在路上遭遇了山洪灾害,目前该车已经失联,车上的乘客生死未卜!

消息传出以后,党中央迅速派遣工作组,前往事发地点,寻找这辆消失的列车。

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得知了这个情况,有的国家表示悲痛,发来了唁电;也有部分国家幸灾乐祸,借题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次列车

然而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7月23日,列车消失30多个小时后,搜救队找到了这辆列车。

离奇的是,车内乘客非但安然无恙,车上还凭空多出了300多名乘客!

那么这辆列车究竟遭遇了什么事呢?在失联的三天里,车上的人又是怎样度过的呢?这多出来的三百多名乘客究竟是什么人呢?

关注@简史微鉴,每天给你带来一段不一样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续多日的大雨

1959年对于国家而言是大水泛滥的一年!这一年,我国南方多地因为超强台风来袭,造成洪水泛滥、堤坝决堤。

尤其是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及广东等地区,当地居民遭到了洪水侵袭,全年粮食减产,较上一年跌了15%!而这也为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埋下了伏笔。

除了南方地区遭受洪水以外,我国的东北也受到了洪水的困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水

辽沈地区作为东北平原的一部分,这里地势平坦、水系众多,辽河流域更是每年抗洪救灾的重中之重!

每年的7、8月份,这里的河流就会涨水,而这一年,辽河流域更是遭受了罕见的洪涝灾害。

大雨肆虐不停,持续了很长时间,不少地区百姓生活的房屋被雨水冲垮,养的家畜要么被雨水冲走,要么就直接死在了洪水中,而农田更是不用说,大量的农田被洪水淹没,粮食颗粒无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灾

根据《中国水灾年表》的记载,这次大水是辽宁、内蒙东部、河北等地区自1930年以来最大的一次洪涝灾害。

以呼和浩特为例,市内“八景”之一的石桥晓月在这次洪水中被连根冲散!降雨量达到了218.1毫米!

接连多日的大雨让人心烦意乱,而我们的主角12次列车,就是在这样的天气下出发的。

“12次列车”是当时国内少见的特快列车,这条线路又被称作“京奉特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次列车

1949年5月1日,那个时候新中国都还没有建立,这条铁路线就已经存在并正式通车了,沈阳南是起点站,北平站是终点站。

作为辽宁地区前往北京的一条重要线路,东北又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京奉特快”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

正因如此,当1959年6月1日,北京东站建成以后,“京奉特快”的列车由普通列车升级为了特快列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东站

这是从苏联引进的先进车型,让这条线路先用上了,成为了当时国内最高标准的列车线路。

绿色的车皮、升级的发动机,此外还有两侧的加强筋,让车体更加坚固,也正因为这些特点,这辆列车后面才抗住了暴雨的袭击!

那时谁都不会想到,这辆火车刚刚投入运营还没有两个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暴雨就让12次列车迎来了一次大考!也是对列车长张敏媛的一次大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怎么样

作为列车长的张敏媛出生于1935年,这时的她才24岁!她也成为了洪灾事故中的主角!

1959年7月21日,晚上22点35分,12次列车按照预定时间,开始向北京疾驰而去。

对于列车长张敏媛而言,这是和往常一样的旅程,不要看她才20多岁的年纪,可她跟着列车已经有很多年了,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列车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当天晚上列车启动的时候,天空中就已经飘起来牛毛一般的细雨,张敏媛就有一些隐隐的担忧,毕竟最近这几天老下雨,但车站方面表示可以行车,列车这才启动的。

在行驶到锦州——兴城路段时,张敏媛接到了上级传来的调度指令:“前方是石河桥,列车准备缓行,时速50公里……

张敏媛听到指令后,马上让列车降速,然而刚降速没一会儿,让她感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名电影剧照

天空中的牛毛细雨一下子变成了瓢泼大雨!如果说此前的雨滴是一个一个的小点,那么现在的雨滴,就变成了一道一道的竖线!雨滴砸在车窗上的声音,让人心里犯怵。

张敏媛没有想到,雨竟然会在一瞬间变得那么大!她看了看身旁的副列车长李桂芹,两位女同志不禁有些担忧,此时二人不知道的是,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来袭!

铁龙被困雨中

列车继续向前行驶,此时,二人听到外面刮起了大风,雨势更加的暴烈!车上的乘客门纷纷半直起身子,往车窗外看,看着外面狂风大作,倾泻的大雨冲刷着列车的车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次列车》剧照

此时,列车司机也意识到不太对劲,他知道前方有一座大桥,便再一次放缓了速度。

果然在大雨中,有两位车站上的同志早就在铁路两旁等候,二人拿着警示灯给火车司机发信号,示意前方无法通行。

司机看懂了对方的意思,在对方的指挥下向后退。

张敏媛意识到大事不好,赶紧联系锦州站,对方表示目前所有的火车都停了,要求他们先返回锦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火车倒退,当他们退到前卫车站时,就得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刚才的大桥已经垮塌!

众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如果刚才火车没有降速,而是走上了那座桥,可能大家就已经殒命于此地了!

张敏媛再次联系锦州站,询问下一步怎么办,却发现站台与他们的通讯中断了。

锦州站与我们失联了!”张敏媛惊恐地对李桂芹说道,李桂芹听完也是大吃一惊,和塔台失联,接下来的路,就要靠他们自己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张敏媛冷静了下来,她让李桂芹继续联系车站,自己则亲自出面,先把乘客们的稳住再说。

此时,车上的不少乘客也发现这车不是在前进,而是在后退,看着车外的茫茫大雨,仿佛大雨要把这辆列车吃掉,所以很多乘客已经出现惊恐的情绪了,不少人抱怨着怎么不赶紧往回开,车上的小孩子们也都苦恼了起来。

张敏媛赶紧现身,对大家说道:“大家放心,前路已经无法通行,我们正在返回的路上,各位稍安勿躁,千万不要惊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列车乘客

张敏媛挨个车厢通知,她的内心也在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可她不敢表露出来这种情绪。

而更可怕的灾难还在后面,只不过车上的众人并不知晓。

在绥中县境内有4座大水坝,由于雨势急剧增大,造成4座大坝决堤了!大量的河水,夹杂着暴雨,携带着泥沙,正在漫天遍野、疾驰而来!

山谷中发出了一阵阵的咆哮,大地也在震颤着,4座大坝决堤的水量淹没了两岸的农田,很多农民的房屋已经毁于一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洪灾

此时,停留在前卫车站的大家还在等候通知,前卫车站有不少滞留乘客,等着坐火车。

车站的单站长看到张敏媛以后,赶紧上车,急切地对张敏媛说道:“上级刚给我打的电话,一会儿听到枪响,就代表水坝决堤,必须撤离,到时候这里也会被淹没的!

单站长话音刚落,就听到黑夜中传来三声枪响,看到天空中的三个信号,单站长知道,大坝决堤了!必须赶紧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坝决堤

可张敏媛看到车站还有很多老百姓以及车站工作人员被困,万一这里被冲垮,那这些人都要死!

于是张敏媛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大家快上车!抓紧时间上来!”

就这样,车站上的人一股脑儿挤了上来,当火车离开前卫车站以后,这处车站就被洪水淹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抚乘客情绪

火车在洪水中慢慢行驶,后退了15公里,恰好这个地方有一处小山坡,是一处高地,原本是要继续往后退的,但是后面车厢的人们一看,差点傻了眼!

除了这片高地以外,后方的铁道线已经淹没在了大水中,目前来说,这处高地宛如一片孤岛,大家已经无法动弹了!

火车就这样,在高地上暂时停留下来,不一会儿,他们来时的路也被大雨淹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次列车

此时,水位不断上涨,所有人都惊恐不已,不少老百姓看着大水慢慢涌上来,都向上天祈祷,祈祷水不要再涨了。

可是洪水无情,很快这片高地也被大水淹没了,又过了一会儿,火车的车身子都有一半泡在水里了。

大家往窗外一看,水面都和窗户要平齐了!不少水沿着火车的缝隙,开始往里面渗透。
这辆特快列车宛如一条铁龙,被洪水围堵起来,难道12次列车真的要在这里被淹没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一切为了旅客

除了救下前卫车站的难民们,张敏媛还在逃亡途中三次停车,三次就下老百姓,一共挽救了350多位老百姓的生命。

现在,大雨已经不再那么急,雨势也渐渐减缓,水位也不再上涨,众人不禁长舒一口气。

然而仅仅是不再上涨还远远不够,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更加困难!

除了车上搭载的600名乘客之外,张敏媛还救了350多名乘客,车上有接近1000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左一司机、左二李日奎、右一李桂芹等

这些人挤在狭小的车厢内,抱怨声、惊呼声、祈祷声、哭喊声不绝于耳,现场秩序一片混乱。

除此之外,没有吃的也是个大问题,大家不知道要困在这里多久,而且原本这是特快列车,行程时间比较短,谁会准备那么多食物备着呢?

最后一个问题,天还阴沉沉的,不知道会不会继续下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张敏媛很绝望,好在车上的乘警李日奎站了出来,李日奎用大喇叭喊道:“车上的共产党员、退伍老兵、医生护士出列!

很快不少人就站了出来,其中还包括著名的音乐家、作曲家李劫夫。

提起李劫夫,可能各位并不熟悉,但他的作品足够有名!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劫夫

这首《我们走在大路上》就是李劫夫的代表作,此外《歌唱二小放牛郎》、《重上井冈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作品,也出自于他手。

当时李劫夫是沈阳音乐学院院长,又是一个老党员,他对大家说道:“我们现在首要任务是维持好秩序,尤其是老人和小孩,重点保护好妇女儿童的安全!男同胞们就出点力,想想办法摆脱困境!”

大家都表示赞同!在各位同志们的安抚下,车上大家的情绪总算稳定了下来,大家默默的看着窗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日奎电影形象

此时好消息也传来了,车外的水渐渐退了下去,车身周围不再背水淹没。

李日奎带着几个胆子大的小伙子下了车,外出寻找食物,上天冥冥之中保佑了这辆列车,很多村民家的米袋子、粮食被冲到了列车附近。

而且这旁边有一个粮仓,也被大雨给冲垮了,光里面泡水的粮食就达到了2000多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日奎抢救粮食

李日奎和手下的同志们把这些物资打捞上来,虽然很多袋子都湿透了,可是最里面还是干燥的,大家就用这部分粮食做饭,组成了10个烙饼大队,在这片高地上烙饼,饥饿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7月22日当天,大家靠着打捞的粮食、大米,成功熬了一天。

车上的百姓们情绪渐渐稳定,张敏媛叫来车上的女同志、护理人员,告诉大家:“一定要做到一心想着乘客,一切为了乘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秉承着这样的宗旨,工作人员安抚了车上众人的不安情绪,还提供了医疗帮助,事情有所好转。

与此同时,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高度重视这个情况,毛主席下令让部队赶往现场,务必找到消失的列车,为了找到12次列车,国家出动了飞机这在当时非常的罕见。

7月23日当天,12次列车终于被大家找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救灾队

永流传的火车精神

7月23日当天,被困在12次列车上的张敏媛、李劫夫、李日奎等人就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不一会儿,许多打包好的物资就从天空中被丢了下来。

“有物资了!同志们,快来拿物资!”李日奎一声招呼,大家赶紧出来取走物资,里面装有食物、医疗用具,考虑的非常周全。

张敏媛对李桂芹说:“既然有物资,那是不是国家发现我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和张敏媛一个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很多车厢内的乘客一看这些物资,上面写着“高级饼干”四个字,就懂的一定是党中央派的援军到达了!

一时间,车上的人民欢呼雀跃,大家高呼:“毛主席派人来了!大家有救了!”一些同志喜极而泣,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火车毕竟是个庞然大物,天空中的飞机看得一清二楚,很快各路救援队也抵达了现场,开始往外接大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2次列车被救后合影

锦州、山海关等地的同志们纷纷抵达了现场,其中,锦州车站的负责人见到张敏媛以后颇为激动。

他说:“你们安然无恙真的太好了!当时和你们失联以后,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别提我多难过了!你们都还好吧!”

张敏媛对负责人表示:“我们都活着,大家都挺好的,真的,都挺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说着说着,张敏媛的眼泪就止不住的往下流,一下子放声痛哭了出来,这一刻,她的情绪一下子崩溃了,泪水再也忍不住,一下子全流了出来。

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同志来说,作为列车长,她确实承受了太多!

这几天,如果不是她来维持秩序,如果不是她安抚大家,恐怕后果将会更加糟糕!

正因为张敏媛冷静处理,才让乘客们安然无恙,也是因为她的善良,才能多救下来350多名老百姓,这一善举宛如在世活佛,怎么能不让人动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7月24日当天,旅客们都被安置到了一处安置点,劫后余生的感觉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旅客们纷纷表示,愿意留下来给12次列车来个大扫除。

就这样,老人、小孩齐上阵,大家一起给列车打扫起了卫生,格外的有干劲儿!

当天晚上,被救下来的旅客们还举办了文艺晚会,庆祝劫后余生的时刻,低落的心情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逃过一劫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日奎

与此同时,党中央也得知了这个喜讯,知道乘客们非但没受伤,反而还救下来350名群众以后,周总理都一个劲儿的说:“真的太好了!”

紧接着,国家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回答外媒的一系列问题,止住了国外的那些谣言。

国外媒体得知12次列车不光没死人,反而还救了人以后,都高呼这是一个奇迹!

7月25日早上8点30分,12次列车再次起航,游客们坐着列车,返回了沈阳,当地的领导同志早已在车站等候多时,欢迎英雄列车的归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敏媛

  • 回来以后,王光文在庆功大会上表示:“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史上,从来没有过旅客列车运行途中,在没有调度命令的情况下后退的先例,只有‘三八’包车组党支部创出了奇迹!”

接着中宣部决定以12次列车为原型,拍摄一部电影,1960年,《12次列车》上映了,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此外,参与救援的张敏媛成为了全国妇女模范、人民学习楷模,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还多次出国,讲述12次列车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名电影

12次列车被封为“英雄列车”、“红旗列车”,获得了铁道部的最高一等功,由滕代远同志颁奖。

张敏媛的那一句“一心想着旅客、一切为了旅客”成为了沈阳车站的车站精神,虽然到现在,火车换了好几个型号,但这句话依然在流传。

此外,很多获救的乘客也很感谢张敏媛、感谢12次列车。2006年,前卫村老人赵岚去世之前,对家人们说:“是12次让我多活了40年,快给他们打电话,我想他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荣誉证书

沈阳车站得知以后,第一时间派人来到了老人家,送了老人最后一程。

12次列车体现的不仅仅是救人一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它更表现了社会主义互帮互助的精神内涵,是中国人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的最好体现。

12次列车的精神还将流传下去,而张敏媛、李日奎、李桂芹、李劫夫等等车上的人们,他们的名字也将永远流传下去,供后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