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它是国之利器,也是国际竞争的核心,所以培养、重用相关人才是推动科学进步的关键。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李路明,走进他的科研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个人履历

1968年,李路明出生在山东,20岁时考入清华大学,成为了机械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在校期间,他始终坚持刻苦努力,本科毕业后顺利考取本校本专业博士。毕业后李路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教研室副主任一职。1998年,30岁的李路明被评为副教授,可以说年少有为,未来无量就是对他的最好形容。

此后的岁月里,李路明一路高歌猛进,并于2004年从机械自动化转向航天航空学院人机与环境工程领域,担任研究所所长。在管理岗任职期间,他建立了青年教师与党政部门的联席会,每个礼拜邀请一名教师介绍自己目前的科研进度及未来发展规划,同时邀请院系教授列席。针对青年教师的汇报内容,院校为其制定学术规划,帮助其快速成长起来。此举不仅激励了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学院的凝聚力,得到大家一致好评。

2011年到2018年之间,李路明先后担任了航天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系主任,学院常务副院长及院长等职务。这期间,他不仅在日常教学上亲力亲为,而且带领航空学院全体师生搞科研,持续作贡献。2022年,李路明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去年12月被任命为校长及党委副书记 。

02研究贡献

拿下机械自动化博士学位后,李路明将自己的科研方向定位于人机与环境,神经调控和脑起搏器。他创造性地将载人航天科技引入到医疗器械之中,自主研发了脑起搏器。值得一提的是,该起搏器属于植入式脑部刺激器,我国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发明应用在临床上的国家。当时,脑起搏器价格昂贵又被美国垄断,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临床应用价值很大。为此李路明带领团队攻破重重关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该项目也在2018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载人航天领域,李路明着重围绕其需求,在航天员选拔、医监医保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并成功研制出了航天员质量测量仪、神经肌肉刺激仪、模拟发射超重负载的胸腹部柔性加载方法,生理信号测试盒等装置。这些物品分别在天宫一号、神舟九号上得到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荣获奖项

在漫长的科研岁月里,李路明成绩突出,获得了多项奖励。这其中专利申请59多项,已授权35项,发明专利42项。2002年,他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技二等奖、2009年获得科技成果产业化重大科技成果,一年后荣获高等院校科研优秀成果专利一等奖。

2015年时,李路明同时获得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一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而他所经手的科研项目,包括了国家杰出青年项目、国家载人航天工程重大专项及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等。2023年,李路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可以说,从一名清华学子,科技人才,他一路成长见证了国家的飞速发展和科技进步。回首过往,李路明要求自己始终站在教学一线,不断带领学生创新、搞科研,为国家需要而努力

如今已经是清华校长的他,肩上担子更重了。面对国家的需要,母校的培养和广大学子的期待,李路明表示自己将不辱使命,踏踏实实搞科研,力争做出更大的成绩。总而言之,我国正在经历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科技竞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全社会应该加大人才培养,给予政策扶持,为诸如李路明这样的科学领军人物提供便利,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到科学研究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