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陈赓大将,一部分人可能会想到他曾是“黄埔三杰”之一,或者是陈赓所领导的让人拍手称妙的“响堂铺伏击战”,亦或是他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和力和幽默感。

可谁又能想到,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生活中积极乐观的陈赓对小孩子却很“敏感”,每次看到小孩子哭或者遭受了苦难,陈赓心里总是会过意不去,甚至还会因此失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可能是跟长征路上遇见的那名“小小红军”有关系。

长征路上遇到的小红军

“长征途中,我犯了一个官僚主义错误,以至于一个本可以走出草地的红军小战士最终倒下了。”

陈赓大将曾经多次跟人提起过长征过程中的那段往事,每每回忆起那件事情时,他的内心就充满了痛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情发生在1935年的8月下旬,陈赓作为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跟随大部队来到了草地,过草地和翻雪山一样,是对战士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考验,不光行军难和吃饭难,到了晚上还要抵御寒冷,晚上休息时也很难找到了一块舒适的地区。

而且这看似平静的草地也是危机四伏,战士们走在草地里就像是在走浮桥,摇摇晃晃的,稍微一不留意就有可能会陷入沼泽里,而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不巧的是,陈赓在这时候腿伤复发,连走路都变得很艰难,也正是因此,他被落在了队伍的后面,唯一陪伴他的就是一匹瘦弱的战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着走着,大概在中午的时候,陈赓发现前面不远处有一个未成年的小孩子,看起来也就10岁多一点。

陈赓艰难地向前行走,终于追上了那个小孩,靠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红军战士,两人还都有一个相同的命运,掉队了。

陈赓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名小红军,只见他的脸部非常消瘦,身体也十分瘦小,看样子已经饿了好久了,头上、脚上、脸上还有衣服上都沾满了泥污,一双大大的眼睛还透露着稚嫩的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喂小鬼,你过来骑一会儿马。”陈赓的腿脚虽然也不方便,但看见孩子的脚上都布满了血丝,他也很心疼。

不过,小红军拒绝了陈赓的好意:“老同志,我年纪小,体力可比你强多了,还是你骑上走吧,我能坚持。”

听小红军的口音是四川那边的,陈赓见“软”的不行,那就干脆来“硬”的,直接下出了“上马”的命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万没想到,小红军的脾气很倔,根本听不进陈赓的话,只见小红军抹了一下小脸上的泥水,说道:“你这是要我跟你的马比赛啊,那好,你放开马,咱就比一比吧!”

小红军刚说完,便立马摆出了一副准备起跑的姿势,陈赓见状赶紧上前阻止,要知道,在草地上跑步是大忌,万一真要陷入沼泽地,那是要命的。

看着这个小红军,陈赓的心里不由得一番伤感,他只有10多岁,这个年纪的孩子本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无忧无虑地成长,但如今的他却身处十分危险的环境,心智上比同龄人要成熟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以为这名小红军之所以掉队,可能是因为饿了,于是,陈赓取出挎包,从里面拿出了一袋子青稞炒面,打算送给小红军吃。

谁料,小红军摆了摆手,随后又用手指了一下自己鼓鼓囊囊的挎包,笑着说道:“别看你是首长,我的炒面比你的还多呢!”

小红军说自己体力很强,而且挎包里还藏着很多炒面,那为何还会掉队呢?陈赓百思不得其解,开玩笑似的问道:“为啥走得这么慢?是不是想当逃兵,给藏族乡亲当女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红军把陈赓的话当真了,当场就发了脾气,否认了陈赓的话,随后又解释道:“你们大人腿长,走路快,我当然赶不上,但是和首长你比,我算走得快的。”

小红军的倔脾气让陈赓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觉得他非常可爱,于是,陈赓决定和小红军赛跑,比一比两人谁能最先走出草地。

小红军表示同意,不过还提出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原来,他知道陈赓的腿脚不好,决定先让一程,等陈赓先走一段之后,自己再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的告别后,陈赓骑上了马,往前走了几里地,过程中还时不时地回头看一看,只不过,不对劲的事情发生了。

陈赓见不到小红军的影子,在原地等了一会,按照小红军的速度来说,应该快要走到了,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他跟上来。

“不好,小家伙在骗我!”陈赓突然反应过来,掉头赶紧来到了两人分别的地方,而接下来的一幕震惊了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见小红军躺在草地上一动不动,陈赓一把保住他,可是小红军已经没有了呼吸,陈赓几乎快要哭了出来:“你醒醒,你快醒醒!”

突然,陈赓感觉碰到了一个硬硬的东西,他把小红军的挎包打开一看,傻眼了,包里只有一块牛膝骨,另外还有一些杂草。

看到这里,陈赓一切都明白了,原来小男孩的挎包里根本没有食物,他之所以谎称有很多炒面是因为不想让陈赓担心,想把更多粮食留给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泪流满面,抱着小红军痛哭了好久,内心充满了后悔,小男孩的笑容在陈赓心里久久不能抹去,后来的他经常会提起自己的这段经历:

“没有兵哪有官?我们带兵干革命,一点儿不能粗枝大叶,更不能犯官僚主义错误。以那个小战士为例,我当时如果能多个心眼儿,发现一点儿苗头,给他一些炒面,他也许就能走出草地。”

陈赓与部下的儿女

从那以后,陈赓对待小孩子就变得格外细心,只要孩子有一点不对劲的地方,陈赓就会格外注意,生怕孩子出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陈赓担任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没多久后又担任了太岳军区司令员,奋斗在华北抗日前线。

这年初夏,陈赓的一个部下潜伏进了日军内部,他便又担任起了照顾部下儿女的重任。

陈赓经常讲一句话:

“孩子们的亲人为革命深入虎穴,异常艰险,我们一定要照顾好他的孩子,让他少一些后顾之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是这样说的,同样也是这样做的,不久后,姐弟俩到了该读书的年纪,陈赓就托人将他俩送到了延安,安排进了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读书。

正巧,没多长时间之后,陈赓因为工作原因也去到了延安,没到周末或者放假时,陈赓就把姐弟俩接到自己家里来。

陈赓家里确实稍显“寒酸”,桌子都是用木板和几根小木棍支撑起来的,一个粗木椅子几乎都快要做坏了,就连姐弟俩睡觉用的床都是临时拼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姐弟俩从来不曾嫌弃过这个家,因为陈赓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其实不光是陈赓的家里贫苦,部队领导和中央领导们的生活也都很差,平时能吃上一口饱饭都不是件容易事。

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陈赓为了保证孩子们的营养,宁愿自己饿着也要把最好的留给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一回,陈赓带着姐弟俩去食堂,当时正巧有刚出炉的千张卷肉,两孩子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狼吞虎咽了起来,陈赓见状,干脆把自己的那一份也给了孩子。

不过,潜伏的工作是充满危险的,稍不留神就可能被敌人发现,在1950年,他被国民党的残匪杀害,姐弟俩失去了他们的父亲。

从那以后,陈赓对姐弟俩更是关爱有加,从上学到工作一直到结婚组建家庭,其中都少不了陈赓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陈赓对于孩子也并不是一味地溺爱,如果姐弟俩做了不好的事情,陈赓还是会批评教育的,因为在陈赓心里,批评并不是不爱,而是能促使姐弟俩的成长。

在陈赓的关怀和爱护下,姐弟俩已经把他当成了亲人一样,后来的1961年,陈赓去世以后,姐弟俩陷入了无尽的悲痛之中:

“陈伯伯,我们离不开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赓这名身经百战、积极乐观的硬汉对待孩子倍加小心,根据他的回忆,在长征路上遇到的那位小红军,是他一生中哭得最伤心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