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湖南省博物馆还在积极地筹建时,罗迭开老人家将一张“罗盛教牺牲证明书”捐了出来。

罗盛教是这位老人的儿子,这张“牺牲证明书”跟奖状的样式相像,上面还悬挂着两面“八一军旗”,四周还有麦穗、齿轮环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内容中我们得知,这张“牺牲证明书”还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颁发的。

罗盛教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一名志愿军战士,在部队休整期间,他为了抢救一名落水的朝鲜少年,不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那名被救的朝鲜少年后来还两次访问了中国,只不过,在1977年,他因公殉职了……

朝鲜少年是谁?罗盛教当初救人的过程又如何呢?

舍己为人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生人,1949年11月参军,进入了湘西军政干部学校学习。

在学校学习期间的他就是有一个乐于助人且很有牺牲精神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一次建校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在河上搭一座木桥,树木被锯断后,因为没有掌握好方向和力度,直接滚入了冰冷的河里。

罗盛教见状,二话没说就跳入河中,全然不顾天气寒冷,只为了能把河里的树木运到岸上来。

在罗盛教的身体力行下,班里二三十个学生都被鼓舞了,纷纷挽起裤脚跳进河里。

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把树木抬到了岸边,也正是因为罗盛教的带头作用,被中队授予了“开路先锋”的荣誉称号。

从干部学校毕业后,罗盛教因为优异的表现被分配到了第47军141师的直属侦察连担任文书一职。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上下爆发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声音,为了响应国家号召,罗盛教踏上了赶赴朝鲜的征程。

1951年4月18日,赶赴朝鲜战场后的罗盛教亲眼目睹了朝鲜的惨状,房屋和建筑全都被摧毁殆尽,无家可归的朝鲜人民眼神中流露出无神的目光,连空气中就弥漫着硝烟的味道。

“当我被侵略者的子弹打中以后,希望你不要在我的尸体面前停留,应该继续勇敢前进,为千万朝鲜人民和牺牲的同志报仇……”

这句话是罗盛教在看到朝鲜惨状时写在日记中的一段话,值得一提的是,这段话后来还被谱写进了《罗盛教连连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行军过程中,罗盛教也发扬了舍己为人的精神,他会主动替炊事班的战士分担行李,只要有时间就学习朝鲜的语言,帮助朝鲜人民挑水、做饭、扫地等等。

后来,部队驻扎在了南映里,不料敌军飞机突然发动了空袭,所到之处全部燃起了熊熊大火,朝鲜群众安大娘和孙女因为躲闪不及时,被困在了烈火当中。

好在这一切被罗盛教所发现,他毫不犹豫地冲向火海,在安大娘和孙女即将被吞噬时,及时把两人抢救了出来。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在1951年8月临津江牛尾洞伏击战当中,罗盛教舍身为队友挡炮弹。

以及1952年1月,罗盛教舍身救下朝鲜少年,而他自己却遭遇了不测……

勇救落水朝鲜少年

1952年初,朝鲜的环境可以用冰天雪地来形容,与气候相对应的是,朝鲜战场参战双方陷入了艰难的对峙状态。

罗盛教所在的部队联合兄弟部队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的“秋季攻势”,战斗结束后,罗盛教与部队战士们一同来到成川郡的石田里地区休整。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跟战士们起了个大早,他们要一起做早操。

这天气温达到了零下20度,大雪纷飞,寒风吹在脸上就像针扎一样疼。

早操过后,罗盛教并没有歇着,而是来到了不远处的冰河边上做起了投弹训练,这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习惯。

可就在这时,意外出现了。

罗盛教隐约听到不远处传来了一阵呼救声和哭喊声,他知道附近住着朝鲜人民,也知道附近有朝鲜人活动,他的第一感觉就是可能有朝鲜人遭遇了危险。

正如罗盛教所料,冰面上有4名朝鲜少年在玩耍,其中一位名叫崔莹的少年意外掉进了冰窟窿里,呼救声是另外3名少年发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盛教赶紧往现场赶,一边狂奔一边脱衣服,最后身上只剩下了薄薄的单衣。

此时寒风呼啸,但罗盛教救人心切,以至于忽略了寒意。

罗盛教不善水性,但此时的他来不及多想,只听见“扑通”一声,他直接跳进了冰窟窿里。

在冰窟窿里一阵摸索,罗盛教终于触碰到了崔莹,他开始尝试把崔莹拖出水面。

不过,冰窟窿周围的冰面并不结实,试了好几次都无法承受住崔莹的体重。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刺骨的寒水包裹着罗盛教,一次次的托举耗尽了他的体力,如果不能及时把崔莹弄上岸,两人都可能有生命危险。

罗盛教屏住呼吸,再次扎进了冰冷的河水中,这一次他换了一种方式,他把整个身体都潜入水中,用肩膀和头部的力量把崔莹再一次顶了上来。

可是,周围的冰面太过单薄,而且还出现了裂痕,就算再次把崔莹顶上来,崔莹最后的结局还是会掉下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罗盛教的战友宋志云赶了过来,手里还拖着一根电线杆。

在罗盛教的努力下,崔莹浮出了水面,宋志云赶紧把电线杆续到崔莹身边,崔莹抱住电线杆,宋志云使劲往岸边拉。

崔莹得救了,除了因为受冻打寒颤之外,身体并无大碍。

可是,罗盛教却出现了意外。

因为长时间被寒水浸泡,一次次体力的消耗,让罗盛教没有力气再爬出冰窟窿了。

宋志云想回去施救,但一切都为时已晚,罗盛教已经被冲到了厚厚的冰层之下……

崔莹——“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因为救助落水朝鲜少年被困在了厚厚的冰层下面。

周围的朝鲜居民赶来后,赶紧把冰层凿开,但此时的罗盛教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他因为勇救落水朝鲜朝鲜少年而牺牲,年仅21岁。

不久后,师党委专门召开了会议,公开了调查结果,认定罗盛教的举动是英雄壮举,是舍己救人的壮烈牺牲。

后来,罗盛教还被追记一等功,被朝鲜方面授予了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以及一级国旗勋章。

值得一提的是,罗盛教的英勇事迹传到两国领导人这里后,都为他提了词。

“毛主席题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金日成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共存。’”

毫无疑问,罗盛教的牺牲是伟大的,他的精神是值得中朝两国儿女学习的。

当然,两个国家都有纪念他的方式,中国为了能让千万女儿记住罗盛教,把他的事迹写进了学生的教科书里。

朝鲜为了纪念他,一条河、一座山和一个村子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值得关注的还有那个被救的朝鲜少年崔莹。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贺龙去朝鲜慰问,与他同行的还有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

罗迭开站在平壤的露天剧场,一名少年眼含热泪朝他走来,还没等罗迭开反应过来,那名少年哽咽地喊道:“爸爸!”

是的,这个少年正是崔莹。

“父子俩”紧紧相拥,久久不愿分开,其实在罗迭开心里,也已经把崔莹当成了自己的亲儿子。

1954年,朝鲜代表团坐上了来华的列车,少年崔莹也在车厢中,一路上,他抱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火车实在是太慢了。”

其实,崔莹并不是在嫌弃火车开得慢,而是因为他那颗想见中国“父亲”的心太过迫切。

在“父亲”罗迭开的带领下,崔莹来到了罗家,罗妈妈和罗盛教的弟弟妹妹热情招待了他。

那天晚上,崔莹和罗家人聊了很多,双方丝毫没有半点拘谨,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或许是受到了罗盛教的影响,后来的崔莹选择了参军报国这条路,因为他表现优异,还升任为了排长。

一直到1970年,罗迭开第二次踏上朝鲜的土地,这时候的崔莹已经长大成人,他组建了家庭,还有4个可爱的孩子。

值得一提的是,罗迭开还在崔莹妈妈的坚持下,把崔莹最小的那个孩子认作了“孙子”,他给“孙子”起了一个名字——罗继宏。

后来的崔莹担任了朝鲜一坦克部队的营长,可在1977年,朝鲜方面传出来了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崔莹因公殉职

罗家人和崔莹的关系已经远远超出了家庭情感,他们两家人还象征着中国和朝鲜的友谊,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致敬,望中朝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