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曾这样评价长征: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1933年的下半年,我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前四次反“围剿”。但蒋介石并不甘心,集结50兵力进行了声势浩大的第五次“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迫于形势需要,红军只能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征。

红军长征过草地、翻雪山,跋涉二万五千里,转战14个省份,渡过了金沙江、大渡河等近百条河流,途中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600多次大规模战斗。

终于在1936年,红军的三大主力会师,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为后面的抗日战争打下了基础。

毛主席有一首诗“红军不怕远征难”,虽然战士们不怕,但却从侧面反应出长征是极为艰难的。

不过,长征过后,留在中央苏区的同志们同样面临着艰难的境地,也有不少同志在斗争中不幸牺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苏区的10位重要领导人,有9位都牺牲在了斗争当中,仅有1人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和发展。

这位新中国的“见证人”是谁呢?那9位重要领导人都为何而牺牲呢?

革命精神永不死

忠诚热血方志敏

今年,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牺牲88周年,红军主力长征后,方志敏担任了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

在建设闽浙皖赣边党组织以及统一革命武装等工作上,方志敏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不幸的是,一次转移过程中,身陷重围的方志敏被敌军俘虏。

在狱中,方志敏遭受到了严刑拷打,但他宁死不屈,始终没有向敌人低头。

敌人给他提供了纸和笔,让他写下所谓的“供词”,而他利用这个机会,写下了一部慷慨激昂的散文《可爱的中国》。

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亲爱的朋友们,不要悲观,不要畏馁,要奋斗!要持久的艰苦的奋斗!把各人所有的智慧才能,都提供于民族的拯救吧!无论如何,我们决不能让伟大的可爱的中国,灭亡于帝国主义的肮脏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共元老瞿秋白

瞿秋白1922年入党,是我党早期的领导人之一,他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很高,早期的机关刊物《前锋》、《向导》等编辑工作都有他的参与。

1934年2月,身在江西瑞金的瞿秋白担任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等职,为根据地的建设付诸心血。

在红军主力长征时期,瞿秋白因为肺病的困扰,选择坚守在瑞金进行游击战争,担任中共中央局宣传部长。

意外出现在1935年2月,瞿秋白在福建长汀被国民党军抓获,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为了得到情报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对党一片赤诚之心的瞿秋白始终不为所动,言辞拒绝。

6月18日,瞿秋白高喊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口号坦然面对处刑。

行刑之前,瞿秋白丝毫没有惧怕之意,他面对行刑者坦然说出了四个字:“此地甚好。”

红色历史的书写者

为国捐躯古柏

古柏是客家人,1925年入党,毛主席在江西时,古柏担任秘书一职,是毛主席的“得力助手”。

1930年5月,古柏担任中共红四军前委秘书长,而毛主席是前委书记,自那开始,毛主席身边就总是离不开古柏。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长征,古柏坚守中央苏区,在后方留守处与敌人展开斗争。

不幸的是,在1935年3月6日,因为叛徒告密,古柏被敌军包围在了广东龙川,为了其他同志突围,古柏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在古柏牺牲后,毛主席专门给古柏的亲属写了一封信:

“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牺牲,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代猛将项英

项英原名项德隆,他不光是新四军的创建人,还是抗日战场上的一员猛将。

项英于1922年入党,也算得上是我党的一名“元老级”人物,1931年开始,他就在苏区坚持斗争。

《中国工农红军誓词》的制定就是由项英主持的,同时,他还建立了红军“奖励制度”,在发动群众和组织群众生产方面也给红军树立了典范。

在红军主力长征之后,身为中央苏区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项英率领着红军战士在赣粤边与敌军斗争。

抗日战场上,项英与陈毅一道与日寇展开了游击抗争,在部队建设以及长江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等工作上立了很大功劳。

遗憾的是,1941年1月6日皖南事变爆发后,迫于形势,项英无奈藏匿于山区,但最后被叛徒杀害。

英雄模范陈潭秋

在2009年的中国英雄模范人物评选活动中,评选出了100位英雄模范人物,陈潭秋就是其中之一。

1935年8月,身在苏联的陈潭秋参与了“共产国际七大”,为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联系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

陈潭秋于1939年5月回国,后被安排在了新疆,与疆军阀盛世才斗智斗勇。

1942年,因为形势的影响,身在新疆的共产党员在党中央的安排下陆续撤离,陈潭秋主动要求最后一批撤离,他表示:

“只要还有一个同志,我就不能走。”

但在1942年9月,陈潭秋意外落入了敌人手中,面对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陈潭秋不屈不挠,最终在狱中被害。

人民英雄刘伯坚

刘伯坚生于1895年,在父母跟外公等人的影响下,少年时期的他就萌生出了报国报民的伟大理想。

长大成人后,刘伯坚追随理想,1922年成为了共产党员,后来还在苏联学习了军事理论。

到达中共苏区后,刘伯坚担任了苏区工农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长征后,他选择留在苏区斗争,但在1935年不幸被捕,1935年3月21日在江西大余县牺牲。

在1962年的建军节上,开国元帅叶剑英为刘伯坚赋诗: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雩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

红色基因的传承

革命斗士贺昌

贺昌的一生是光辉的,更是伟大的。

他领导了山西最早期的工作运动和青年运动,和邓小平等人领导了百色起义,开启了广西西部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新时代。

另外,贺昌也是南昌起义、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可以说,我党早期的起义活动,基本都能看到贺昌的身影。

在革命斗争中,贺昌主要担任着领导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1934年10月,他坚守在中央苏区,前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分局委员和中央军区政治部主任。

但是,在1935年,贺昌被国民党军包围在了会昌,不幸牺牲。

革命忠烈毛泽覃

毛泽覃是毛泽东和毛泽民的弟弟,他于1918年跟随毛泽东去到了长沙求学,在毛泽东的影响下,积极投入到了工人运动当中。

1928年初,身为遂川县游击大队党代表的毛泽覃充当起了南昌起义部队与秋收起义部队的“联络人”。

两支部队能在井冈山顺利会师,毛泽覃是立了大功的。

1934年10月,毛泽覃留下进行游击战争,但后在1935年4月被国民党军包围在瑞金,在掩护队员突围过程中,毛泽覃英勇牺牲,年仅29岁。

临难不苟何叔衡

何叔衡出生于1876年,在他37岁那年考进了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结识了毛泽东、蔡和森等人。

何叔衡有着革命救国的抱负,这一点跟毛泽东相像,后来的他就一边在学校任教,一边进行革命活动。

1921年7月,何叔衡出席了中共一大,是我党的创始人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是一大代表里最为年长的一位。

在1934年红军长征时,他已经有58岁了。

一年后,红军指挥部被国民党军包围,时任中央局书记的项英带领战士们突围,过程中,何叔衡身体不便,行动困难。

为了不拖累大家,何叔衡在行经一处悬崖时纵深一跃,跳崖牺牲。

开国元帅陈毅

前面两次提到的陈毅是留守苏区的10名重要领导人中,唯一见证新中国成立的1人。

1936年冬季,国民党军把陈毅围困在了江西梅山,并派出了5个营的兵力日夜搜山。

当时的陈毅身患伤病,行动不便,他只能藏匿于草丛当中,有很多次,敌人就在他附近搜索。

当时的陈毅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好在西安事变扰乱的敌人的行动,陈毅这才有幸活了下来。

那首的《梅岭三章》就是陈毅在这种状态下写出来的,“三章”中有这样一句诗: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能在生死攸关时刻写出这样大气磅礴的诗句,真不愧“元帅诗人”的美誉。

都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陈毅能活下来,是因为党和军队需要他,他还有更加艰巨的任务在身。

后来的解放战争中,陈毅指挥领导了著名的黄桥战役、孟良崮战役以及淮海战役等大规模战役,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

1955年,陈毅被授予了元帅军衔,成为了十大开国元帅之一,后来的他又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当中,继续为中国的建设事业奉献心血。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因病离世。

新中国的建立,是千千万万个无畏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肩负起中国复兴的重任,愿我们能继承先烈遗志,为美好中国的建设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