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宇宙即我心,我心即宇宙”。

宇宙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个生命个体,也相当于是一个独立的微型宇宙。

生命个体与宇宙整体相比,二者一个极大,一个极小。

宇宙有三才:天、地、人;人也有自身的天地人三才,那就是:情绪如天,思想如地,行为是人。情绪、思想与行为,就是人类自身的天地人三才。

每一个人都在分分秒秒地活着,岁岁年年,日日夜夜,一如往常。

在这分分秒秒的一生中,有的人欢乐,有的人愉快,有的人自在,有的人亢奋;也有的人或怒恨、或忧愁、或苦痛、或伤悲、或惊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一生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不一而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都是因为什么才造成的这一切呢?人的一生就不能平和、喜乐、自在的度过吗?

人生之所以充满着不确定,充满着酒色财气、喜乐忧愁,这都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不安定的心。

心是人类一切的主宰。心是人类一切的根本。心是人类一切的源头。

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

人的行为由自己的思想决定,人的思想由自己的心理决定。

人的思想是由自己的一个个认知堆积而成的。人的心理是由自己的一个个情绪左右的。

人的认知就是人时时刻刻的看法、想法与见解。人的情绪就是人分分秒秒的心理状态。哪怕是在睡梦之中,人依然会有最原始的认知状态与心理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认知与心理,决定着人的一切行为、一切想法和一切感受。

心灵对于人类的作用,就像芯片对于手机的作用一样。

每一个人天生都自带一颗芯片、自带一颗心。心就犹如芯片。

手机芯片的性能,从它诞生那一刻开始,就已经确定。而人类的那一颗心,在它刚刚诞生的时候,却就像一颗种子,才刚刚萌芽。

自然界中的种子,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分的时刻浇灌,才能不断生长,直至成长为参天大树。

人的心灵,也需要行为、情绪和认知的不断填充,才能逐渐成熟,直至成长为一个卓越的人、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人。

每一个人自从他降生那一刻开始,就行为不断、情绪不断、认知不断。

每一个人都只拥有身心二物而已。行为是身体行为,情绪、认知皆源于心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皆有心,心分魂魄。情绪心理,是魂;认知思想,是魄。魂魄就是人类心灵的全部。一魂一魄方为人,就犹如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魂是心理,阳魄是思想。

古人云:“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三才生四象。”

宇宙有天地人三才。人的心灵也有三才,那就是行为、情绪和认知。

情绪如天,认知如地,行为是人;三者合起来就相当于天地人三才。

宇宙,是现实世界;心灵,是精神世界。人有三大世界:现实世界、心灵世界、思想世界。心灵世界与思想世界加在一起,就是精神世界。

人的一生不过就是:规范自己的行为、扭转自己的思想、掌控自己的情绪。假如你可以做到这三条,就算称之为圣人又何妨呢?

然而,人的行为就像脱缰的野马,又岂是那么容易控制的呢?

人的思想也需要开悟,才可以真正摆脱狭隘,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实现开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的情绪则需要清静无为、禅静无垢,才能悠然自得、惬意舒畅,可是谁又能真的保持己心的超然自在呢?

人的行为能够改造人的思想,也能带动人的情绪。

一个好的行为,就会塑造出好的思想,也能带来安定的情绪。

一个坏的行为,就能塑造出坏的观念,也能带来不安定的情绪。

但是人的行为对思想与情绪的影响终归是有限的,它相当于是以下伐上,是由末流而追逐本源。其结果大多必定都是徒劳无功的。

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想以规范自身的行为,来提升自己的思想、安定自己的情绪,那必定是事倍功半。

几千年来,那些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们,似乎都是采用的此法。他们主张“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却又不明确礼究竟代表什么。

假如人们去做一件事,就只有表面的行为,却又不真正地明了它,便就意味着其思想不通透、不通畅,其情绪自然也就很难安定、安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宇宙有天地人三才;人也有自身的天地人三才,那就是:情绪如天,思想如地,行为是人。人与天地相比,天地是本源,人是末流。

故而情绪、思想是本源,行为是末流;切莫舍本逐末,本末倒置。

所以,人所真正应该关心的对象,是自己的情绪与思想,而不是自己的外在行为。

过度关注与在意自己的外在行为,反而会让自己变得放不开,甚至畏首畏尾、情绪低落、思路不畅。长此以往,反而容易形成压抑、低迷的性格。

试问谁不想有一个开朗、乐观的性格呢?

开朗乐观性格的养成,是情绪、思想、行为等三个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大多并不明白应该如何才能控制情绪,如何才算塑造思想,何时才应规范行为,所以人的性格大多都是模仿于父母,与父母很相似。

人的行为可以看得见,人的思想可以猜得到,人的情绪可以感受得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在提升自我的过程中,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首先关注人的情绪,其次推测人的想法,最后才是观察人的行为与行动,再然后才是听取人的言语。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都只是直接听取别人的话语与言语。于是人间自然就少不了很多欺骗和被骗。

孔子说:“始吾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人的言语、行为、思想和情绪,是四个完全不同的事物。它们四个虽然紧密相连,一般情况下也都会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性,但是也总会有相互背离的时候。

倘若自己不仔细探察,难免就会被欺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当人们在面对那些对自己比较重要的事情的时候,至少要像孔子所说的那样,不仅仅要听取对方的言语,还要更进一步地观察对方的行为与行动。

倘若自己有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推测其想法,感受其情绪。

宇宙有天地人三才,人也有三才。人只有身心二物而已。心又分魂魄。因此,人的三才就是身、魂、魄。

魂有情绪,魄有思想,身有行动,此即为三才。

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如塑造自己的思想与三观;塑造自己的思想与三观,不如安定自己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魂诞生出情绪;心魄诞生出思想;身体产生出行动。说话、闭嘴、动嘴,睁眼、闭眼、聆听,也都是一种身体行为或行动。

心理情绪、思想认知、行为行动,其实就是身、魂、魄。

灵魂魂魄就是人心,就是人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