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作为老一代革命家,陈云向来以谦逊著称。

1956年,毛主席推荐陈云担任党的副主席,陈云却表示,自己不适合当副主席,请毛主席不要考虑他。

不过,毛主席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他说道,

“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末了,毛主席又说,“不要看他和平得很,但他看问题尖锐,能抓住要点”。

事实上,毛主席与陈云相识已久,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也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那么,毛主席为何对陈云有如此高度的评价?二人之间,又发生过哪些趣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云同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1938年,全面抗日战争打响伊始,八路军在全国各地积极抵抗日寇,为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年7月份,毛主席对八路军干部留守团讲话,在给高级干部布置工作时,毛主席特意提到,

“领导应当注意和发扬干部与群众的积极方面,消极的批评和斗争少一点,这一点,陈云同志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毛主席对陈云的赞扬,其实源于他对陈云革命生涯的了解。

1905年,陈云出生于江苏青浦的一个贫民家庭,小学毕业后便辍学,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五卅运动时期,陈云年仅20岁,但他却展现出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商务印书馆举行了一场大罢工,有力支援了五卅运动。

后来,陈云逐渐崭露头角。

开始作为劳工组织者从事地下活动,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委书记等职,为早期共产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30年,陈云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在上海领导中央特科的工作。

直到1933年,叛徒顾顺章泄露情报,导致上海地下工作严重受挫,陈云也是在这一年来到了中央苏区,首次见到毛主席。

陈云对毛主席仰慕已久,毛主席对陈云也颇为欣赏,只不过,二人工作分工不同,接触机会不多。

在遵义会议期间,陈云始终坚定地支持毛主席的主张,并出色地完成了到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情况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7年,陈云从新疆回到延安,担任组织部部长,他接手工作时,全国党员人数只有4万人。

因此,毛主席提出,要大力发展党员,承担起抗战的使命。

随后,陈云主持起草了《关于大量发展党员的决议》,在他的努力下,几年间党员数量激增,来到了121万之多,成效十分显著。

不仅如此,在扩充人数之余,陈云还特别注重干部间的团结。

当时,部队里新老干部之间又是会出现一些问题,陈云便表示,

“我们许多老干部有一肚子经验,但是讲不出来,新干部有知识,但是写出来的东西又很空洞,这就说明了互帮互助的必要性。”

在陈云的领导下,新老干部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而互相帮助,形成了团结一致的大好局面。

也正因如此,在面对干部团讲话时,毛主席才会着重强调,“向陈云学习”。

枣园对谈,获益良多

我们都知道,党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外部面临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内部也有一些对革命问题的探索和讨论。

陈云也时常会反问自己,“我们怎样才能少犯错误,或者不犯大的错误呢?”

对于这些问题,陈云百思不得其解,恰逢此时,毛主席在延安组织了大规模的学习运动,将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根本思想路线。

陈云也抓住这次机会,阅读了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和毛主席的著作,心中的困惑逐渐解开。

不过,还是有些关键问题仍然困扰着陈云。

1943年陈云身体抱恙,毛主席便将他接到枣园养病,正是在这段时期,陈云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想法,认真向毛主席讨教。

面对求知若渴的陈云,毛主席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表示,“错误不是来自经验少,而是思想方法不对头,要学点哲学”。

毛主席还以张国焘为例,详细说明了思想在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性。

经毛主席的点拨,陈云有了更加清晰的思路,他将毛主席从井冈山时期到抗日时期的著作、电报全部找来,一一翻阅。

终于,陈云意识到,错误来自于“主观对客观事物认识上有偏差”,要想不犯错误,就要避免事物的“片面性”,至此,陈云豁然开朗、茅塞顿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陈云还总结了15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其中,前九个字说的是唯物论,后六个字说的是辩证法,结合起来就是毛主席所说的唯物辩证法。

毛主席与陈云的这段谈话,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枣园对”,也是我党思想理论宝库的永恒瑰宝,时至今日,仍旧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深入调查,实事求是

1944年陈云离开中央组织部,前往西北主持财政工作,当时的西北虽然已经动员起了大生产运动,但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难以与外界形成联系。

经济情况不是很好,1943年相对于前一年货币发行量增加了13倍,物资更是增长了20倍,西北人民生活十分困难。

在详细研究了西北经济形势后,陈云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西北经济也迅速回暖。

1944年底,财政便达到了收支平衡,1945年,更是攒下了足够使用一年的储蓄,还给边区人民留下了丰厚的家底。

要知道,这是陈云首次直接负责一个地区的经济工作,能做到如此成功,绝对离不开在枣园时毛主席给他的启发。

正因如此,陈云才会常说,建党20年,党最大的成就就是培养出了毛主席这个领袖。

另外在工作中,陈云还经常说“我们要讲真理,不要讲面子”,“把面子丢开,怎么样对老百姓有利就怎么办”,新中国成立之后陈云仍旧坚持这一理念。

陈云一边制定发展工业、推动农业,实现战后重建工作的大战略,一边进行着巨细无遗的实地调查,从实践中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1953年,农村实行统购统销政策,不过还是引发了一些人的质疑。

为此,陈云亲自赶赴江南,在上海、江苏等地进行实地考察,陈云了解到,部分地区征购率达到70%,确实不够吃。

面对家乡的人民,陈云直言,“不要认为我是大官就不敢说”,他鼓励家乡人民说出实际情况,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上面说什么就是什么”。

在陈云的协调下,这一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对于陈云的成就,毛主席也是不吝溢美之词,在一次谈话中,毛主席表示,陈云在经济工作中的贡献,“不下于淮海战役”。

也正因如此,1956年选举党的副主席时,毛主席推荐了陈云。

但陈云却表示,“这四个副主席中间有我一个,我考虑过,我现在当书记处书记是补了弼时同志,我觉得我这个料子当副主席不适当,可以不必加我。”

这也就出现了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一幕,面对陈云不想当党的副主席,毛主席却直言,

“我看他这个人是个好人,他比较公道、能干,比较稳当,他看问题有眼光。”

90%与10%

而当了副主席后,陈云又在工作中总结出“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理论。

1956年11月陈云便在商业部的会议中谈到,“我们要用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来调查情况,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制定决策,正确的决策,都来源于科学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他再次提及这一理论,“重要的是要把实际看清楚,百分之九十的时间要弄清情况,剩下的时间来决定政策,这样的政策,才有基础”。

在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上,陈云又一次提到了这一理论,他还表示,要多和同志交换意见,将各种方案拿出来,反复比较,挑选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

其实,“百分之九十与百分之十”理论并非陈云独创,他自己也坦言,这是从毛主席著作中得到的灵感。

早在1930年中央苏区时期,毛主席便高屋建瓴地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

1941年,抗战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刻,我军发展也严重受阻,毛主席仍旧表示,“一切工作必须向下做调查”。

1943年,财政问题严峻,毛主席作出指示“各级干部必须将百分之九十的时间用于帮助农民生产,只用百分之十的时间用来取得税收”。

可以说,毛主席清晰地指出了调查在革命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正是他的思想,启发了陈云,让他能够在建国后的经济工作中展露锋芒。

后来,我国用十几年走完了西方国家数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道路,国民经济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毛主席将很大一部分功劳都归功于陈云,他表示,陈云“是懂经济的”,“他的方法是调查研究”。

两袖清风,艰苦朴素

除了在思想上、工作中的共鸣,陈云与毛主席还有一个特别大的共同点,那就是廉洁朴素的作风。

毛主席的情况自然无须赘述,不管是衣食住行,毛主席都十分简单,衣服、袜子上全是补丁。

听到地方上出现洪涝灾害,还会忍不住落泪,毛主席的朴素与亲民,向来是他备受爱戴的一大重要原因。

陈云同样如此,他曾经多次指出,“我们必须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而在现实生活中,陈云也时刻践行着自己的承诺。

1946年,陈云任辽东军区政委,当时东北正值隆冬时节,天寒地冻,陈云起草电报时,手指经常冻僵,需要哈哈手,暖和一下以后才能继续工作。

见政委如此辛苦,军区里的工作人员为他缝制了一件棉背心,陈云不好推辞,只能收下。

这个棉背心,他一直穿了38年,陪伴他度过解放战争、建国初期,乃至改革开放,上面的补丁足足有32个。

陈云勤俭节约的风格,周总理也看在眼里,他多次对工作人员感叹道,“陈云同志真会过日子啊,你们应该向他学习”。

陈云的秘书也常说,“首长对自己的要求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

事实的确如此,1995年,陈云已经年满90,身体十分虚弱,但他还是坚持自己交了党费,而这,也是他生平最后一次交党费。

当时党费的收据,以及陈云平日里在食堂缴纳伙食费的收据,至今仍在纪念馆保存。

除了对自己苛刻,陈云对子女同样要求严格,让他们“读好书,做好人”,绝对不能以权谋私,更不能打着自己的名号作威作福,享受特权。

1971年陈云身体不适,女儿陈伟力特意赶到江西,照顾了父亲10个月,没想到,分别时,陈云却再三强调,

“这十个月你是在照顾我个人,没有给国家工作,那就不能拿工资”。

回去后,陈伟力果然将工资尽数归还单位,陈云家教之严,由此可见一斑。

结语

中国的革命道路荆棘密布、坎坷难行,但也正因如此,在革命中诞生了一些伟大的人物,不管是毛主席还是陈云,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主席高瞻远瞩、大开大合,陈云眼光独到、勤奋务实,而二人在工作上的契合,更是为人所称道,时至今日,仍旧熠熠生辉。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您如果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