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日,澳大利亚堪培拉地区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堪培拉时报》发布了一篇这样的报道:

“所有本地区国家中,只有在菲律宾和新加坡,美国的影响力仍超过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在整个亚洲,中国的影响力已经强过了美国。

这就从侧面说明,中国的世界地位正在稳步升高,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对美国形成了赶超。

另外,早在2010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了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美国财经报纸《华尔街日报》对此事的报道中甚至表示“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

毋容置疑的是,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问题来了,日益强大的中国为何在外交方面还是没有“侵略性”呢?

可能别的国家眼里,中国的“隐忍”是软弱的体现,其实不然,“隐忍”不是示弱,更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大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中国外交“三方针”

想要弄清楚“外交隐忍”这个问题,必须得先了解中国的外交历史。

1949年建国前后,毛主席深深地认识到一个问题,想要维护新生政权的稳定,就必须要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划清界限。

于是,毛主席创造地提出了三个外交方针,分别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以及“一边倒”。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一边倒”,倒向谁呢?倒向社会主义一边,但具体该倒向哪个国家呢?这里面有很深的门道。

1949年,当时的大背景是美苏争霸,中国该倒向谁是由局势所决定的,对美国来说,中国倒向苏联是威胁,但只是“严重的威胁”。

对苏联来说,中国倒向美国同样是威胁,但这种威胁是“致命”的。

那么,倒向哪国对我国最有利呢?答案显而易见,苏联。

事实也正是如此,冷战之初,美国处在上风,苏联则相对保守,中国选择倒向苏联让苏联对中国放下了戒心。

跟苏联搞好关系,中国也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唯一需要防备的也只是美国的经济封锁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说,中国选择了倒向美国,苏联势必会对中国加以打击报复,中苏距离近,再加之中国国力不强,最终的命运很可能就是被“肢解”

正所谓“两害相衡取其轻”,想要最大限度地保护新中国不受欺压,“一边倒”无疑是最正确的选择。

时间来到上世纪60年代,因为中苏关系的恶化,两国边境的火药愈发浓烈,尤其是苏联,反应极其强烈,他们在边境地区部署了大量军队,矛头直指中国。

此时的苏联早就掌握了核武技术,在陆军方面也是碾压式的存在,我国虽然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但军事实力还是无法跟苏联比拟。

尤其是核武这方面,在苏联人看来,没有核武器的中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向苏联妥协,这样一来,苏联就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面对超级大国的核威胁,一般国家可能会思考该如何反制,如何在战场上取得先机。

但是,毛主席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对策,并给出了一个完美的解决办法。

毛主席的“大智慧”

面对苏联的核威胁,毛主席创造性地提出了“换家战术”。

该怎么解释呢?就是说,如果苏联真想向中国投掷核武,那么,对苏作战的解放军战士们就一股脑地冲进苏联境内,同时向美国的军事设施进行打击。

如果美国想要打击中国军队,势必要触碰苏联的地盘,这样一来就直接转嫁了矛盾,把中苏战火转移到美苏身上,使得美苏两个大国都不敢轻举妄动,这就能为中国的发展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而且,中国也可以趁着这段时间大力发展核武器,到了中国掌握核武的那天,苏联的核威胁自然就失效了。

不过,这种极限的“换家战略”想要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所以更应该两手准备,仰仗有利地形跟苏联打防御战、消耗战,把苏联给“拖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把这种转移矛盾、“打太极”式的方法运用到外交上面未尝不可,运用这种思路进行国际交往、处理国际问题也会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1974年,毛主席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首次提出了“霸权主义”这一概念,如何理解这一次呢,通俗的解释为:

“霸权主义是指在国际关系上,大国、强国凭借军事和经济实力,超越国际法、国际政治格局现状一味扩张自身势力范围,操纵国际事务,干涉他国内政,甚至进行武装侵略和占领,称霸世界、主宰世界的强权政治、强权政策。”

在这里要特别提一下,霸权主义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并无关系,最关键的是要看这个国家所奉行的外交策略。

也就是说,小国不一定不是霸权主义国家,而大国也不一定就是霸权主义国家。

其实再此前,霸权主义可以用“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来替代,但这两种说法带有非常浓烈的道德谴责的意思。

而使用霸权主义这个词在外交礼仪上面则显得相对委婉一些,使用这种言必有中而且不伤害国家情感的词汇,何尝不是外交智慧的一种体现呢?

到了80年代,中国的外交思路也有所转变,那就是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政策,展开来说就是在外交方面不受任何大国影响,不依附于大国淫威,不屈从于大国的压力,外交方针要体现出中国特色。

众所周知,中国人的平和、敦厚著称,主张和谐以及持中贵和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之一。

这种思想应用在外交上面就是维护自己的主权和独立,同时也尊重其他国家的主权和独立,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但也不会允许他国对中国指手画脚。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的外交变得更加开放,不仅面向社会主义国家,还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有意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展开友好合作关系。

这是中国外交的里程碑,同样也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要求,让外交和改革开放联系起来,让中国外交更加丰富。

“这是中国的大智慧!”

以往的中国在面对国际上棘手的问题上,常常奉行“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那时候中国的隐忍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

现如今的中国跟以往的中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让全世界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强大。

但是,当今我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大多数时候仍然秉持着隐忍的态度。

或者在其他国家看来,这是中国“软弱”的行为,其实不然,正如俄罗斯评价的那样,这恰恰是中国的大智慧!

俄罗斯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们见识到了毛主席的“极限换家”战术,其实,中国的智慧不仅仅体现在这一个事件当中。

拿上世纪五十年代爆发的金门炮战举例,1958年8月23日傍晚,解放军万炮瞄向金门,一声令下万炮齐发,金门瞬间陷入一片火海中。

其实,选择炮击金门也是有说道的,金门和马祖向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打击此地是对国民党军的惩罚,完全属于中国内政。

于情于理,美国都没有插手的理由,在外交上,美国也找不到中国的任何毛病。

不过,炮击金门主要目的并不是侦查台湾当局部队的防御能力,而是侦查美国人的决心。

在摸清了美国人的底牌后,毛主席当机立断,改变战术,“边打边谈”,具体来说就是炮击继续,但要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10月1日,美国和蒋介石之间的矛盾愈发严重,毛主席抓住这个机会,做出决定,让金门和马祖继续掌握在蒋介石的手里,利用美国和蒋介石公开化的矛盾牵制美国。

正如毛主席所说的那样:

“金、马还是留在蒋介石手上好,要解决台、澎、金、马一起解决,中国之大,何必急于搞金马?”

其实,中国解放军并不是没有收回金、马的实力,而是如果收回了金马,炮击的性质就变了,这样一来,美国就有了插手的理由。

而不着急收回金、马,让其继续掌握在蒋介石手里,就证明中国内战还没有结束,美国向插手也找不到任何借口。

通过金门炮战,中国不仅惩罚了蒋介石,还让美国吃了哑巴亏,粉碎了美国分裂中国的意图,这是中国政治和外交上的“双赢”。

这里的隐忍不单单是一种处世策略,还是中国的大智慧,与其说中国是隐忍,倒不如说中国是一个有大局意识、不拘小节的国家。

所谓的“委曲求全”,只是中国谦虚的一种措施,一个国家的强大,并不代表要到处惹是生非、让其他国家臣服于自己的脚下,真正的强大其实是用友谊和善良感化别国,不去欺压他国,但也不会被他国欺压,这就是强大者的底气和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