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专家再次提及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35岁被认为是男性生育力的拐点。

观点先是科普了男性年龄在35岁以后,生育能力会逐年下降,可能增加基因突变的风险,而导致自然流产、孩子患遗传病等几率的上升。

虽然这个观点是有科学依据的,但网友们普遍不认同该看法,质疑专家其实是在贩卖焦虑。

认为这个观点无非是说如果过了35岁男人不结婚不生子的话,以后可能生不了了,因此要抓紧时间早点结婚生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个人感觉,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到专家嘴里就是一句话。

当今社会,年轻人的结婚意愿和生育意愿的确是逐年降低,专家此时通过强调生育力的下降,能是在试图以贩卖焦虑的形式鼓励人们尽早结婚生子,而提高生育率的目的。

生育是一个需要夫妻双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可是单纯地提出35岁是男性生育力的拐点,而绝口不提女性在45岁之后会绝经可能会不育的事情,因此不少网友认为,这是对男性的不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友们的想法不无道理,从大家的声音可以感觉到,他们不是不想生孩子,而是面临着诸多压力而不敢结婚不敢生。

远的不说,就最近几日,订婚强奸案、婚内强奸热点新闻等层出不穷,已婚夫妇都被弄的人人自危,何况是未婚的?

不可否认,这些极端事件加剧了人们的恐婚情绪,尽管它只是次要因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要因素还是离不开钱,如今结婚成本居高不下,从买房买车到置办婚礼,每一项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而育儿成本更是天文数字,从孩子出生到上大学,几乎需要花费上百万元,这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人们又怎能轻易做出结婚生子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我身边的许多人过了35岁之后,许多都失业了,因为行业太卷了,都想要年轻的,老员工工作效率要比年轻人工作低,并且思维上也没有年轻人活泛。

现如今自己都养不活,拿什么养孩子?即使有能力生育,高昂的育儿成本也让人望而却步。

生育不是单纯生下孩子就完了,生下来需要养,人们不愿意孩子生下来跟着自己一起受罪,索性不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个人认为,单纯提出男性生育力拐点的观点,并不能真正解决当前面临的生育困境,反而会引起更大的焦虑,甚至会像日本宅男一样彻底摆烂了。

生育率低下原因其实非常复杂,但这些专家似乎对这些原因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地呼吁人们生育。

可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普通人生活压力有多大啊?在面对这些压力时,生育并不是我们首先考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结婚16年四娃非亲生事件、订婚强奸案、婚内强奸等事件层出不穷,对人们的婚姻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继而爆发了信任危机。

现实中一言不合就离婚,一句话不高兴就分手也屡见不鲜,这些都表明,现代社会中的婚姻关系变得越来越脆弱,人们对于婚姻和家庭的责任感也在逐渐淡化。

如果专家不想办法去解决,反而去鼓吹生育,无异于缘木求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先解决了人们的信任危机,让大家重新对婚姻和生育产生信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生育率。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呼吁大众该如何如何,这些需要他来给大众科普吗?

如果我们能够在高昂的房价、教育费用、医疗费用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补贴,降低家庭的生活成本,是不是会有更多的人愿意生育呢?

至于专家的建议,大家也不必焦虑,有条件就结婚生子,不具备条件的话,也不用信他的鬼话,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才是真。

万不可为了结婚而结婚,拿自己的未来去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