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最欣赏的三国战将是谁?无疑是"常山赵子龙"了。他曾说:"真定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了个赵子龙。"算是爱屋及乌吧!

伟人也曾把新四军比作是赵子龙。一九四四年十月一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了题为《新四军的胜利出击与中国的救国事业》的社论。其中谈道:“华中的伪满军士兵,呼新四军为‘四老爷’,比之为赵子龙,他们常常对着自己的枪说:‘枪呀,我是替四老爷保存的’。”其中“比之为赵子龙”这一句是毛泽东修改时亲自加上的。赵子龙是赵云的字,是三国时蜀国位列刘备、关羽、张飞之后,名排第四的有名战将,毛主席十分欣赏赵云的“一身是胆”、智勇双全、大公无私!

毛主席博古通今,他不会凭一些虚构的情节来评定一个人。正史中的赵云也确实是一位天纵骄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曾称赞赵云"一身是胆",士兵称赵云为"虎威将军",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

赵云见识卓远,为人刚毅谨细。史书记载:平定桂阳后,赵云任桂阳太守,原太守赵范之寡嫂有天姿之色,赵范想将寡嫂许配给赵云,遭到婉拒。当孔明入桂阳后也想成全这件美事时,赵云道:"主公新定江汉,枕席未安,云安敢以一妇人而废主公大事?"

刘备不由称赞:"子龙真丈夫也!"

这与关羽向曹操讨要秦宜禄之妻,张飞强娶夏侯女相比,其格局是有云泥之别的!

巴蜀初定时,刘备想将田宅分赐诸大臣,赵云劝阻刘备,认为应归还百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为国,不为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他是古代完美战将的代表人物!

一,追随刘备,得遇明主?

赵云赵子龙,河北常山真定人。他最初投奔袁绍军中,因见袁绍无"忠君爱民"之心,又就近去了公孙瓒那里做一名骑兵。

后来,公孙瓒派刘备援助田楷抵抗袁绍时,赵云跟随刘备同往,成了刘备的主要骑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三国志.赵云》)。

公孙瓒对待赵云如何,史书记载不详,已无从得知,但肯定不如刘备对待赵云好的。《三国志.蜀书》六卷记载:"先主与云同床卧眠"。

不得不说刘备拉拢人的手段不同寻常,他"同床共寝"就先与关羽、张飞,后与赵云,后来又与孔明。他们白天在一战壕战斗,晚上一个被窝睡觉,这样培养出的感情会不深厚吗?怪不得这些人都对刘备死心塌地!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能做领导的同床兄弟,当然不是寻常之辈。

多年后,在血流成河的长坂坡,有人说赵云投奔曹操去了,刘备拿短戟掷向那人:子龙不会离我而去的!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

虽然,刘备也不能算个"忠君爱民"的主,但他有皇家血统,有仁义的招牌,对赵云也是相当欣赏。刘备与公孙瓒、袁绍等人相比,更符合赵云理想中的主子。"国贼"曹操更不可能是赵云匡扶的人物。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真正为民请命的赵云就是特立独行的存在,赵云的理想其实为现实不容,真正赏识他的人不多,他的生存空间是很小的。

二,长坂坡完美登场

赵云成了刘备的心腹后,刘备"密遣云合募得数百人,皆称刘左将军部曲,绍不能知,遂随先主至荆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刘备被曹操追到当阳长坂,抛下妻儿南逃时,赵云抱着刘备年幼的儿子,即后主刘禅,并保护着甘夫人,也就是刘禅的母亲,他们都幸免于难。

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坂,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三国志.赵云》)

一句"皆得免难",其实充满了血腥和杀气,也饱含了赵云的鲜血和汗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操大军长途追击,在长坂赶上了刘备,就犹如一群狼追上了一群羊,大开杀戒,抢夺胜利果实。这果实包括财物和女人。当然首要目标是刘备及其家眷。

情况万分危急,刘备也顾不得妻儿了,独自向南逃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禽兽之师,赵云不但保护好了刘备的老婆,还为阿斗创造了良好的睡眠条件,真乃神人!

关羽曾因保护二位嫂嫂,就杀不出曹军的重围,无奈之下,只能用"降汉不降曹"之法保全自己;张飞在徐州面对吕布,也曾把刘备的家眷丢下独自逃命。唯有赵云能让小主人和主母安然无恙,这种表现,只有战神才配拥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先生生花的妙笔再现了赵子龙在长坂坡的英雄事迹。长坡坡赵云在曹军中贴身肉搏,乱军中一个照面定生死。赵云单枪挑曹营有名有姓的名将就有五十多人,其间还要护得孤儿寡母的安全。千载之后,仍让人惊叹不已。赵子龙一战成名,扬威天下!

三,头脑清醒,忠义无双

当刘备在成都大赏功臣,史载:"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

赵云进言:"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蜀汉蜀汉,蜀是汉朝的延续,可在关键时刻能想起自己是汉臣的人,除了赵云还有谁?这忠心可鉴日月啊!

赵云又说:"须天下初定,各返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今安居复业……"

赵云的话里,提到了"人民",他说得大义凛然,入情入理,可以看出,赵云不但是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而且是个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的好干部。

关羽遇害后,刘备非要起兵伐吴,这时,赵云又冷静地说:

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曹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因众心,早图关中,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

这入情入理的话,估计刘禅也会采纳,可刘备光记得替"恩若兄弟"的关羽报仇,早忘了初心。

刘备拒绝赵云的忠言,在忠汉的赵云面前,那个曾卖草鞋的刘备只不过也是个挂羊头卖狗肉的一般诸侯罢了!

四,箕谷退兵,完美谢幕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祁山,为减轻自己大部队的压力,他让赵云和邓芝两人带一小部分军队冒充主力,从斜谷道出击,而孔明自己则率主力进攻祁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真果然上然,魏军主力与赵云的老弱残兵交战,赵云遇到了征战一生中少有的败仗。

亮出军,扬声由斜谷道,曹真遣大众当之。亮命云与邓芝往拒,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然敛众固守,不至大败。军退,贬为镇军将军。(《三国志.赵云》)

评定一位战将,他失利时的表现要比胜利时候的表现更重要。赵云虽然失利,但这是敌强我弱使然。但智勇双全的赵子龙亲自断后,使蜀军损失降到了最低。邓芝战后向诸葛亮汇报:

云身自断后,军资什物,略无所弃,兵将无缘相失。

赵云一生少有的败仗,也是败得与众不同,并不辱于其常胜将军之称号。也许远远追来的曹军看到"常山赵云"的旗号时,唯一能做的就是远远地追着吧!

箕谷退兵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一年后,赵云去世,留下了千古传颂的传奇。

五,写在最后

赵云身为武将,有为国之忠,爱民之仁,不离之义,护嫂之礼,孤战之智,长坂之勇,联吴之公,归汉之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投公孙瓒时,公孙瓒讽刺道:你们冀州人(常山郡属冀州)都投袁绍,你是不是跑错了?赵云说:天下大乱,百姓痛苦,我只投有仁政的地方,不考虑是谁。

争汉中时,曹军包围了赵云营盘,赵云却大开营门,曹操怕中埋伏,选择撤退。赵云令军士一起击鼓,用劲弩射向曹军。曹军惊骇,转身狂奔,自相践踏而死者无数。刘备惊叹说:“子龙(赵云字子龙)一身都是胆。”

赵云在乱军中浴血奋战,护得少主安全;他不为美色所迷,不为田宅所动,也不意气用事,始终保持远见卓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云在世时,其官职不及关羽、张飞,也不及马超、黄忠。赵云死时,后主刘禅并没有像三国演义中所讲的泪流满面,也许刘禅早忘记了赵云是他的救命恩人。赵云去世后,并没有立即封谥,而是在诸葛亮、蒋琬、费祎、陈祗、夏侯霸都得谥后,赵云才被追谥。但这丝毫不影响赵云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赵云就是集勇、忠、信、仁、义、礼于一身的完美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