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堂主。

曾经风光无限的金交所,终于要走下神坛了。

3月25日,湖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辽宁省委金融办、重庆市地方金融管理局、西安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同一日发布公告称:

取消当地金融资产交易中心、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业务资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一时间,四个地方不约而同取消金交所。

招联首席研究董希淼表示:可能是统一部署的,接下来地方金交所基本上会被取缔。

看到证券时报统计:从2021年年底以来,包括贵州、辽宁、江苏、河北等多个省份的金交所被取消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金交所,这个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怎么来的?

为什么被取消?主营业务有哪些?被取消后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金交所,金融资产类交易场所。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堂主之前给大家聊过不良资产。

1999年,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为了处理四大行的不良资产,我们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

具体来说:

东方资产成立于1999年10月,对应接收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成立于1999年4月,对应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不良资产,

中国华融成立于1999年11月,对应接收中国工商银行的不良资产,

长城资产也是成立于1999年11月,对应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当时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波及,国有银行以及国有企业的不良资产直接暴增。

为了化解金融风险,于是就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理业务时,

地方割据情况严重,各地的办事处,也是派系林立,缺少统一的平台和规则。

对于这个统一的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是中央建立统筹全国呢?还是各省各地自己来建立呢?

这场关于央地之间的博弈,一直没有定论。

直到2009年3月,财政部颁布了《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转让管理办法》。

文件里明确:非上市金融企业国有产权的转让应当在依法设立的省级以上产权交易机构公开进行,不受地区、行业、出资或者隶属关系的限制,并通过公开竞价产生转让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全国各地成立了为防止国有金融资产流失,处理国有金融机构产权、不良资产交易的金交所。

2010年5月,天金所和北金所诞生,是最早的两家交易所。

根据工商信息数据,截至2020年6月29日,全国共有70家金交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去理解金交所呢?

关键词还是得看2009年的那份文件:非上市金融企业、

简单概括来说,我们的金融资本市场有两套运作秩序。

一套是以培育和发展上市公司的金融资本市场,证监会管理下的证券交易市场就是这种。

另一套就是非上市企业的金融业务,金交所就属于这一种。

但是,金交所的业务,后来又扩展了很多。

有一点要知道的是,金交所成立之初多为国企,是地方掌握金融资产交易的。

看到有种说法,是非常贴近真实情况的,说金交所是一张“没有牌照的最强牌照”

背后原因其实很好理解,就是有地方政府的隐性信用,作为强大的信用背书。

金交所的主要业务是对定融产品进行备案:发行方通过金交所发放定融计划,进而兜售理财产品。

有两个业务和金交所有着密切联系。

一个是城投公司。

根据中证鹏元的统计,从2023年8月以来,定融逾期舆情共26起,主要集中于山东潍坊及河南洛阳市等地。

这让堂主想起了市场上广为流传的网红城投“四大天王”之说

早先年的四大天王是:东镇江、西遵义、南湘潭、北大连。

近些年新的四大天王是:柳州、兰州、潍坊、昆明。

不管是旧的四大天王,还是新的四大天王。

这些地方城投共性就是区域债务负担沉重,还债压力大。

中证鹏元还说,发行定融产品的城投公司以AA、以及无评级级别主体为主,信用资质整体较低。

看了下其年化收益率,大多数都是在8.2%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都知道,现在地方财政大不如前了,城投要兑付本息,压力还是挺大的。

第二个,是理财机构通过金交所发行的理财产品。

从本质上来说,金交所就是一直吸金兽。

因为掌管权在地方手上,并且没有对金融交易业务进行规定。

凡事关于金融的业务,发行方都可以拿来这里交易。

城投平台也好,网贷公司也罢,都可以伸只手进来。

比如,明天系曾控制天安金交中心,雪松系曾控制大连金交所。

金交所这块“牌照”并不在“一行两会”监管之内,这其实就是一个巨大的bug。

各路资本纷纷踏足金交所,你看下各地金交所的股东就知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经金融报道过2018年轰动私募圈的阜兴案,在意隆财富8000万违约事件背后,关联企业被指通过金交所债权交易。

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这次多地的金交所被取消,有一个直接导火线:

就是近期多家民间理财机构暴雷,使得各地金交所被推上“风尖浪口”。

这里面,其实还跟房地产有一定关系。

在房地产行业多次出现暴雷后,市场上还能通过金交所发行定融产品。

西政资本说,金交所清退主要的原因还是中植、恒大等大型企业通过金交所发行的定向融资产品暴雷了。

对于金交所的未来,证劵时报采访了内部人士,并得出一个结论:

大多数金交所从成立至今,都从未开展过最初定位的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交易业务。

虽然不良资产交易成了金交所为数不多可合规开展的业务。

但是,不良资产业务在金交所普遍经营惨淡,规模很小,营收也少。

相反,来钱很快的”摘挂牌”业务,得到了急速的发展。

这,助推了各种金融风险的不断膨胀。

内部人士称:金交所现有可开展的合规业务。其实,产交所都可开展的。

大力整顿清理地方金交所的乱象,其实是在表明国家要加强金融监管了。

从之前的P2P,到现在的金交所。

对于不懂金融的人来说,确实有不少被坑惨了。

什么“稳赚不赔”的迷之自信,等到大厦倾覆的时候,啥都没有了。

P2P也好,金交所也罢,都是无序下的产物,缺少监管,胡乱生长。

金交所的取消,或许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一个无序时代的结束。

强监督意味着有序时代的开启。

你看最近的股市就知道了。

村长上任后,推出一些措施。

网上流传说券商一哥硬钢了。

当然了,人家发公告说了,这是假消息。

但是现在,券商一哥被现场督导了。

所以你看这个过程,其实阻力还真不小。

那么强监管就没机会了吗?其实并不绝对。

金融当然可以创新,但不能钻空子,这是两码事。

请大家牢记那句老话: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

想起之前看到一个段子,题名叫《金融圈的三年》

风投:22年投消费,23年投芯片,24年投潜力

创业者:22年找A轮,23年找B轮,24年找天台;

分析师:22年看宏观,23年看板块,24年看大门;

开发商:22年跑政府,23年跑银行,24年跑路;

高净值客户:22年选理财,23年选私募,24年选维权;

股民:22年上新仓,23年上杠杆,24年上征信。

所以啊,作为一名韭菜,还是老老实实看好兜里的三瓜两枣吧~

我是堂主,这期就聊到这,我们下期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