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曾经被称为"国耻之花"的樱花竟然在中国大地上疯长开来,成为许多人追捧的对象。为了一睹这种外来物种的春日盛景,一些人竟不惜呼朋引伴,奔走相聚,赏樱之风由此在国内陆续兴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8年,当年的侵略者日军占据武汉,为了哄骗思乡的士兵,他们便从本土运来樱花树苗,企图在武汉大学校园重现家乡景致。然而气候环境不利,只有28株可怜的樱花勉强存活。抗战胜利后,这28株外来樱花便被中国人戏称为"国耻之花"。后来中日建交,日本首相将樱花作为礼物,送给是周总理,周总理将其中50棵樱花转移到武大种植。这是为了让人们铭记历史,也是为了让中国人自立自强,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几十年过去,那些樱花逐渐繁衍生息,在武大校园内形成了一条长达5公里的樱花大道。每年赏花时节,热衷于此的人们就会蜂拥而至,在那片花海中游乐观赏,但没有几个人记得当时周总理的初心。

事实上,樱花如此盛行已经不单单是观赏或审美追求那么简单了。更有甚者,一些城市政府和地产商更是顺水推舟,将之作为发展旅游业和提升城市形象的手段,炒作营销之心昭然若揭。为了谋取私利,他们不惜在社会上肆意制造所谓的赏樱风潮。这难道不是罔顾历史和民族自尊?这种行为真是令人不齿。如今是为大街小巷,没有了桃花、杏花和梨花,连路边种植的竟然都是樱花。

这样大肆的种植,真让人看不明白樱花到底是日本的国花还是中国的国花?中国地大物博,好看的花,比比皆是。从冬日梅花,香自苦寒,凌寒独放,到初春的迎春花,料峭枝头,花后百花齐放,还有的是“灼灼一枝桃,粉艳天然好”、“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有的是“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这些花的美不仅仅是单一的美,更美的它们深刻的内涵。

花木本无罪,但我们应该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春日到,大家一起云赏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