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曹魏将领邓艾率部绕过姜维驻守的剑阁,偷渡阴平,直取成都,消息传到成都之后,蜀汉后主刘禅十分惶恐,当即召集满朝文武商量对策,当时,有的大臣主张停止抵抗,献城投降,有的大臣则主张死守抗敌,等待援军,而作为蜀汉天子的刘禅则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停止抵抗,献城投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等到曹魏将领邓艾兵临抵达成都之时,蜀汉后主刘禅早早就带着一众文武大臣,手捧玉玺,开城投降,就这样,17岁承袭帝位的后主刘禅最终以“亡国之君的身份结束了自己长达41的皇帝生涯。

而对于刘禅这位“亡国之君”,有人评价他是和汉灵帝一样的昏君,也有人说他是一个既无雄心,也无能力的庸主,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刘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皇帝呢?

全力支持北进曹魏,东连孙吴,

公元220年,新晋魏王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政权,消息传到蜀汉之地后,刘备也紧随其后,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政权,并将长子刘禅立为太子。

当时,刘备为了让刘禅增长学识,掌握治国之道,刘备先后请诸葛亮和伊籍教授刘禅治国之术,其次,刘备还亲自教授刘禅武艺,使得刘禅在文武之路上“齐头并进”。

公元223年,刘备东征东吴,遭遇大败,回到白帝城之后,就病重不起,在弥留之际,他将刘禅和诸葛亮召至白帝城,嘱托诸葛亮辅佐刘禅即位称帝,说罢,刘备撒手人寰,驾鹤西去,病逝于永安宫之中。

三国志·卷三十三·蜀书三·后主传第三》:后主讳禅,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立为王太子。及即尊号,册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禅,朕遭汉运艰难,贼臣篡盗,社稷无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继大统。今以禅为皇太子,以承宗庙,祗肃社稷。使使持节丞相亮授印缓,敬听师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二十三日,先主殂于永安宫。

随后,刘禅登基称帝,是为蜀汉怀帝,刘禅登基之后,遵从刘备生前的遗诏,由老臣诸葛亮治国辅政,就这样在诸葛亮多年尽心尽力的辅政之下,蜀汉内外安定,各方面稳定发展。

公元227年,诸葛亮见时机已经成熟,便上奏刘禅,准备出兵北伐曹魏,完成先主刘备“兴复汉室”的心愿。

而刘禅则对此表示全力支持,就这样,从公元228年到公元234年这6年期间,诸葛亮先后5次率蜀汉军队对曹魏发动了进攻战,而在这5次进攻战中,刘禅坐镇大后方,派大臣积极筹集粮食和招募兵勇,维持蜀汉的北伐战,虽然说最终北伐战取得战果微乎其微,但却使得蜀汉政权在与曹魏此消彼长的战事中占的主动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世都曾说蜀汉的北伐战是由诸葛亮主导的,但是笔者认为,如果没有作为蜀汉皇帝刘禅的全力支持,以及在大后方积极协调后勤补给的事务,诸葛亮主导的战事不会这么顺利的多达五次,因此从这点来看,蜀汉后主刘禅是一个明事理,审时度势之人。

其次,蜀汉政权在刘备时期与东吴交恶,而蜀汉后主刘禅即位后,对于东连孙吴一直都持积极态度,多次派遣蜀汉官员出使东吴,说服吴主孙权与曹魏断交,与蜀汉重新修好,使得蜀汉政权能够少一个劲敌,多一个帮手。

确保蜀汉三分天下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主刘禅在处理完诸葛亮的后事之后,开始亲政,他将蒋琬封为尚书令,让吴壹,姜维这些将领担任蜀汉军中要职,发挥他们各自的作用。

随后,蜀汉后主刘禅又多次在各种军政要务中,给出了较为稳妥的处理方式。

公元240年,越隽郡发生叛乱,后主刘禅获悉此事后,当即派遣蜀汉大将张嶷领兵前往平叛,张嶷到了越隽郡之后,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平定了这次叛乱,叛乱平定之后,后主刘禅下达旨意,命张嶷率领兵士和当地的百姓开石遭路,打通越隽郡去往成都的道路,使得越隽郡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而到了公元242年,蜀汉重臣蒋琬命人修造舟船,打造水军,准备走水路,夺取上庸三郡,后主刘禅在获悉这个情况后,召集满朝的文武群臣商议此事,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满朝文武和刘禅都得出了同一个结论,那就是走水路出兵攻打上庸三郡,风险很大,搞不好会全军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乎,后主刘禅当即蜀汉重臣前往汉中地区劝说蒋琬切不可仓促用兵,而蒋琬在冷静下来思考了一番之后,觉得自己是有一点操之过急了,于是便命人停止修造舟船,停止出兵攻打上庸三郡。

延熙十二年时,曹魏权臣司马懿发生兵变,诛杀了曹魏大将军曹爽,而与曹爽交好的夏侯霸心中十分不安,生怕司马懿会对自己下手,因而逃离魏国,去往蜀汉。

而后主刘禅获悉此事后,当即派遣侍从前往迎接,并将夏侯霸接到宫中,进行言语宽慰,使得夏侯霸最终臣服刘禅,成为蜀汉的将领之一。

《三国志·卷九·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引魏略曰及霸入蜀,禅与相见,释之曰:“卿父自遇害於行间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指其儿子以示之曰:“此夏侯氏之甥也。”厚加爵宠。

也正是因为蜀汉后主刘禅在各种军政要务中,给出了较为稳妥的处理方式,这才确保蜀汉三分天下,与曹魏,东吴政权并立于世。

如果单从这方面来看,蜀汉后主刘禅确实有头脑,有能力,但为何最终还是成为了亡国之君呢?

文者认为这主要有2个原因:

——第一个,蜀汉政权后继乏力,已经无法和曹魏在进行持久的相持局,我们都知道蜀汉无论是人口,还是面积都是不如曹魏政权的,双方在这种多年的消耗战中,曹魏的恢复能力绝对是要强于蜀汉政权的,这就使得蜀汉从刚开始的犀利进攻,变为后续的进攻乏力,再到最后的被动防守,而兵败亡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第二个,蜀汉政权的“盟友”东吴也是麻烦不断,吴主孙权病逝后,东吴朝堂之上内乱不断,根本无暇顾及蜀汉这边的战事,这就使得蜀汉政权不得不与曹魏形成一对一的局面,而一对一的局面,蜀汉政权根本没有胜算,最终只能退回西川之地,进行被动防御。

而作为蜀汉皇帝的刘禅也正因为看透了这两点,知晓到蜀汉已是强弩之末,不想做无畏的抗争,也才会在邓艾兵临城下之后,宁愿看着北地王刘谌自杀殉国,也要开城门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