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听说在潜艇上,连剁根排骨都可能让全员葬身鱼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潜艇作为现代海战的隐形杀手,必须时刻保持静默和隐蔽,任何声响都可能暴露行踪。

为此,潜艇兵的日常生活中,从起居饮食到娱乐活动,无不受到各种限制。他们日复一日地在这艘封闭的铁水棺里执行任务,用钢铁般的意志换取国家安全。

那么,这些无声的守护者是如何生活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核潜艇的生活,不见天日也难以入眠

在水下航行的核潜艇,由于其隐蔽性强,在战争初期曾给敌方带来极大的杀伤力。

然而,能取得这样的优势是以牺牲潜艇员舒适的生活为代价的,大家不知道的是,核潜艇内部的温度高达40摄氏度,干燥闷热,与非洲沙漠有得比。

更严重的是,核潜艇的任务往往持续数月之久,乘员们除短暂的换气时间外,其余时间均在水下度过,活动范围仅限于极小的内部空间。

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生活,普通人极易崩溃。1943年,一名苏联士兵甚至在无法忍受作战环境的压力后,趁指挥时机劫持了全舰,一个人投降了。

核潜艇内部空间狭小,厨房仅容纳几人操作,设备有限。更关键的是,水下航行期间不能使用明火,一切烹饪仅能依靠电力。

因此,热餐极为罕见,船员大多时间吃冷餐。食材选择也受限制,不能使用气味强烈的食物,否则可能污染狭小的内部空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高温和无聊,噪音也严重影响着核潜艇乘员的生活。各国在设计时力求减少噪音产生,但各种机械的持续低频噪音也足以对人造成精神折磨。

更糟的是,由于需要容纳各种设施,乘员的活动空间非常拥挤。为了运转核潜艇,通常需要数十名乘员在狭小的空间内工作、生活,可用的睡眠空间远远不够。

潜艇上的作息时间也与地面不同,被细分为18个小时,轮流用于工作、睡眠和放松,才能满足基本需求。

即便如此,如厕仍存在一定危险,需要严格的操作步骤方可安全完成。尽管空间狭小到令人窒息,但潜艇上也不可能开设窗户,外界环境并无美景可言。

相比太空生活,核潜艇的环境更为恶劣。太空人虽也处于密闭空间,但空间站和飞船至少设有特制观景窗,以舒缓这一影响。而核潜艇则完全与外界环境隔绝,眼前只有黑暗的海水。

除此之外,核潜艇上的乘员还要面对许多其他困难。为了生存,他们必须忍受长时间的高温、潮湿和噪音,这对身心健康都是严重的负担。

狭小的活动空间更会导致肌肉萎缩、骨质疏松,严重影响机体功能。同时,与外界隔绝也造成严重的感官剥夺,大大增加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的风险。

与地面作战不同,核潜艇的特殊环境需要乘员们经受长时间的高度集中注意力。他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情况,这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非常消耗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期处于超负荷操作状态,极易导致疲劳和注意力下降,小错误都可能造成灾难性后果。

除保障生命体征,核潜艇还必须提供必要的娱乐活动,以保持乘员们的正面心态。

然而受设备限制,可提供的活动非常有限。每日面对的都是同样的人和事,极易产生倦怠。如果出现潜艇兵关系不睦,在封闭空间内更容易引发严重冲突。

尽管条件艰苦,但核潜艇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科研人员正在努力改善乘员的生存环境。我们期待未来科技进步能给这些默默付出的战士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品质。

潜艇饮食的种种不易

潜艇在设计上就面临许多难题,其中一个就是如何在狭小密闭的空间内确保艇员们的饮食。

良好的营养是保证战斗力的基础,但考虑到潜艇的特殊环境,潜艇上的饮食准备与一般人预想的有很大差异。

潜艇内空间狭小,氧气稀少,使用明火做饭不仅会耗费宝贵的氧气,产生的烟雾更是难以散出,这对船员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所以潜艇上常用的做饭工具是电磁炉、微波炉等,基本做法只有蒸和煮。

但是即便是使用微波炉加热,也需要控制加热时间和次数,因为微波炉运行也会消耗一定的电力,而电力在潜艇上同样珍贵。

洋葱、大蒜等气味较重的蔬菜很少出现在餐桌上,否则在密闭空间内难闻的味道会一直萦绕不散。

同理,肉类中也很少选择骨头较多的,如猪排骨,因为处理骨头需要切割碰撞,会产生较大声响,有暴露行踪的风险。

另外,艇员的饮食也会避免生理上不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身体内的气体残留。古人云:"百闻不如一见",这在潜艇上尤为真实。

泄漏的气体不仅会破坏潜艇的氧气平衡,还会在狭小空间内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尽管存在诸多限制,但潜艇的饮食还是力求营养均衡,提供足够的热量。

储存在舰内的食物种类繁多,有肉类、蔬菜、水果、蛋奶制品等。其中肉类以脂肪含量较低、容易保存的禽类为主,蔬菜以根茎类居多,水果以防腐能力强的柑橘类为主。

海军也会根据执行任务的时间和人数拟定详细的餐饮计划,确保舰员获得所需的营养。只是烹饪手段单一,美味的层次大打折扣。

在外界看来条件优越的潜艇生活,对于食不果腹的舰员们来说也并非完全的享受。他们只能默默接受这一切,因为这关系到潜艇最重要的隐蔽性和安全性。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在现代海战中,凭借出色的隐身能力,潜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艰苦的内部生活环境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潜艇服役被称为“钢铁棺材”中的“地狱生活”。

潜艇厨余垃圾如何处理?

潜艇是一个封闭的环境,进行长时间的海上活动,厨余垃圾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空间限制,潜艇上不可能设置垃圾处理设备。一艘潜艇可载百人,执行任务时间可达一个月以上,这期间产生的厨余垃圾量非常大,每天可能产生几十公斤厨余垃圾。

为此,潜艇兵必须及时进行分类,将厨余垃圾放入专用袋子中集中存放,等待返航后妥善处理。

美国曾使用高压喷射的方式直接排放到海洋,不过这种做法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如果处理不当,塑料制品也可能混入生物垃圾之中。

海洋生物吃下这些塑料垃圾,再被人类食用,将导致严重的健康隐患。

我国则采用专门的回收系统,将厨余垃圾运回岸上进行处理,以保护海洋环境。

具体来说,我国潜艇在返航时,会将压缩打包的厨余垃圾带回军港,由专人使用运输车辆进行运输,送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处理。

日常巡逻时,潜艇兵的伙食较为固定,主食以米饭为主,菜肴以简单炒菜或煎蛋为主。

战时为保持高度战斗准备状态,伙食会更为简单,多以速食为主,如面包、肉罐头等快速食品,同时减少油腻辛辣的食物,避免影响体力。

此外,还需要适当减少食物摄入量,确保士兵在长时间任务中保持精力充沛。

日常状态下,每餐饭量约500克,菜量每人每餐约300克,在战备状态下,饭量会减至300克左右,菜量也会大幅减少,保证必要的营养供给即可。

潜艇上的厨余垃圾处理需要严格分类存放,并采用环保的处理方式,同时通过调整饮食来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这对于潜艇的正常运行非常重要。

厨余垃圾的合理处理,不仅关系到潜艇内部的卫生环境,也关系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需要各国共同重视和努力。

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尊敬并感谢每一位守护国家海疆的潜艇战士。

正是艇员们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才使潜艇部队能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国家海上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