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Keep Moving

保持·热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万年以前

北京山顶洞人

用钻孔的鱼眼上骨做装饰品

仰韶文化

出土了饰以黑色人面鱼纹的陶器

商周时期

铜鼎、铜盘等青铜礼器上

也有鱼形铭文和鱼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口店鱼化石 图源:视觉中国

鱼脱离单纯的生物属性

成为人类文化的审美对象

几乎与中华文明的源流如影随形

漫长历史长河,鱼与人相生相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彩绘陶人面鱼纹盆 图源:视觉中国

及至今日

鱼依然是民俗文化中喜闻乐见的素材:

婚礼上的双鱼装饰,

逢年过节讲究餐餐有鱼,

画作里常见的鲤鱼与荷花相伴……

鱼已化身精灵,游进人间

人以鱼寓己,寓意吉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杨柳青年画“娃娃抱鱼” 图源:视觉中国

鱼也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宋代陈可九的《春溪水族图》

明代刘节的《藻鱼图轴》

清代郎世宁的《鱼藻图》

吴昌硕的《锦鲤》

齐白石所绘的鲶鱼……

而下面这幅《长江游鱼图》

各种鱼类跃然纸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查看更多 -

在全球所有有鲟鱼分布的江河之中

长江纬度最低、流域人口数量最大

是一条人与鱼共生的生命之河

在长江生活着三种鲟鱼

中华鲟、白鲟和长江鲟

它们与河流休戚与共

在长江流域从单纯的开发利用

走向生态保护的过程中

长江鲟鱼家族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

让我们跟随最具代表性的中华鲟的脚步

探索鲟鱼和这条生命河流之间的秘密

《中国三峡》

即将推出“长江有大鱼”特辑

愿长江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愿鱼儿畅游江河,永续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吴冠宇

设计:闫泽群 李雨潇

美编:骆晓玫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 202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