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与地龙蛋白

蚯蚓是寡毛纲正蚓科正蚓属的无脊椎动物。体圆柱形,长11-38厘米,宽5-12毫米,全体由多数环节组成;头部包括口前叶和围口节两部;围口节腹侧有口,上覆肉质的叶;背部紫灰色,后部色稍淡,刚毛圈稍白,14-16节;雌性生殖孔1个,雄性生殖孔1对。李时珍曰:“蚓之行也,引而后申,其蝼如丘,故名蚯蚓。”

蚯蚓的分布很广,几乎遍布全世界。已知的蚯蚓有3000余种,其中约3/4是陆栖蚯蚓,中国的蚯蚓有170多种。常栖息于温度较高、腐殖质较多的表层土壤中,一般在树叶堆、长期堆积的畜粪堆及烂稻草下面的土层中生长,栖息深度一般在15-20厘米,昼伏夜出,对光线非常敏感,怕光、怕盐、怕单宁味,在干燥环境集抱成团,不吃不动,以减少消耗。蚯蚓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等有机物为食。蚯蚓繁殖快,一年产卵4次,平均繁殖50-100条。寿命一般为1-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蚯蚓被中医学上称为地龙,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千金方》、《本草纲目》等医药著作描述了蚯蚓的入药及药用。蚯蚓味咸、性寒,通调两路,有清热、平肝、止喘等功效,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目赤、中风等症。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是良好的蛋白质饲料,畜禽饲喂可促长、催肥、增蛋。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进团粒结构,改良土壤酸碱性和提高肥力,促进土壤中硝化细菌的活动,保持土壤的湿润,增加作物产量。

营养价值与作用

地龙具有利尿、镇痛、平喘、降压、解热、抗惊厥等作用;且含有地龙素、地龙解热素、维生素B族复合体等成分;可用于提取蛋白酶、蚓激酶、蚯蚓纤溶酶等生物药品。由于生品腥味太重,故入药一般需经炒制。

我国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的67种动物药里就有地龙,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的功效。常炒制后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等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称之为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在《本草纲目》虫部中有40多种药用作用。

《黄帝内经》中记载地龙“咸寒降清,又善走窜”;中医典籍云,“地龙天地不透,最能活血”。

蚯蚓的药用价值: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自古即入药。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称为地龙,是一味中药。
【性味与归经】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水肿尿少。
【用法与用量】5-10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蚯蚓的经济价值:蚯蚓在土壤中穿行,吞食土壤,能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经过蚯蚓消化管的土壤,排出成蚓粪,含有的氮、磷、钾的成分较一般土壤高数倍,是一种高效有机肥料。蚓粪又可增加腐殖质,对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起很大作用,有人估计林地或果园每年由蚯蚓形成的土壤团粒结构每公顷达47t-170t,增加氮素75kg-125kg。同时蚯蚓还可将酸性或碱性土壤转化为近中性。蚯蚓含蛋白质较高,其含量约占干重的50%-65%,含18-20种氨基酸,其中10余种为禽畜必需的。故蚯蚓是一种动物性蛋白添加饲料,对家禽、家畜、鱼类的产量提高效果明显。蚯蚓体内含地龙素、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解热、镇静、平喘、降压、利尿等功能,自古即入药。蚯蚓吞食土壤和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大,可利用蚯蚓处理城市的有机垃圾,保护环境,防止污染,可化害为利,抑制公害。各国都兴建养殖蚯蚓的工厂,繁殖蚯蚓,处理废料,生产有机肥料。蚯蚓又有聚集土壤中某些重金属的能力(镉、铅、锌等),可收集蚯蚓处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达到减轻污染的目的。蚯蚓加工后可制作食品,国外有利用蚯蚓制饼干、面包等。

地龙蛋白提取自地龙,含有胶原酶、纤溶酶、纤溶激活蛋白(FA蛋白)、核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其分子量在5000-10000,属于短链小分子物质。地龙提取物,地龙通过高科技提取,至今已成功研发出地龙蛋白片、地龙蛋白软胶囊、纤溶激活蛋白等产品。

蚯蚓粪有机肥

用蚯蚓粪种植的哈密瓜,叶片深绿、厚实,根系更粗壮、发达。在同等管理条件下,瓜的脆度和甜度都更高。比起用其他的农家肥,蚯蚓粪肥效比较长,属于缓释那一类肥料,让他的哈密瓜植株长

得更加旺盛,果实品质更高。比起羊粪、鸡粪等其他有机肥,蚯蚓粪是更绿色的肥料。

蚯蚓粪为什么有这些功效?据蚯蚓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高级研究员、客座教授孙振钧介绍,土壤里同样有一个世界,有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有各种生物和微生物。当这个生态系统健康、平衡时,土壤疏松、透水、透气,适合作物生长。当化肥、农药等工业化的产品介入后,土壤的生态平衡便会不同程度受到破坏。蚯蚓作为土壤中的“原住民”,是土壤生态系统里的重要元素。蚯蚓及其粪便含有植物所需的生长素,能促进作物生长。它还携带大量的有机质、菌群,能帮土壤重建生态系统,也能让作物更健康地生长。

图片|中国昆虫网

头部插画|网络秀才

图形、形状|刘晨昊

文源|刘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