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虚无主义,尼采说,虚无主义是对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是对真实生命的拒绝,是对生命意志的压抑。

很多人认为虚无是一种悲观和消极的状态,但实际上并不是,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虚无主义和悲观主义、犬儒主义、无动于衷之间的关系。

虚无主义就是悲观和消极吗?其实不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虚无主义者常常给我们以消极和悲观的印象,悲观主义者常常对未来持悲观的态度,或者对未来不抱什么希望。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者常常用半杯水的隐喻来区分,乐观主义者看到的有半杯水,而悲观主义看到的一半是空的。悲观主义者是沮丧和消极的,但是格尔茨认为,悲观主义并不是虚无主义,而相反乐观主义更接近于虚无主义。这是为什么?

其中关键的区别在于意识的区分,悲观主义者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悲观的,但是虚无主义则不一定,虚无主义者总是在逃避和拒绝承认,作者引用了电影《安妮·霍尔》中的一段对话。

如果我们问一对看起来幸福的情侣,问他们是否幸福,他们的回答可能是肯定的,是的我很幸福,但是当你问他们为什么觉得自己幸福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说不清楚为什么。我们是不是经常有这样的处境,我们觉得自己很幸福,或者很不幸,但是当我们追问根本的原因时,才会发现其实并不那么清晰,其实我们对自己真实的生命状态是不清楚的。

哲学家书本华是典型的悲观主义者,但是他能清醒地认识和理解对生命的悲观,也并没有试图拒绝和回避这种悲观,因此他其实并不是虚无主义者。叔本华说:人都有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本能,但我们绝大部分人生都是不快乐和不幸福的,甚至是在痛苦中度过。而人类一切的痛苦都来自所要求、所期望的东西和实际得到的东西之间不成比例。也就是,我们的欲望和现实的不匹配,才是痛苦的根源。人生就是一团欲望,欲望得到了满足就会无聊,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无聊和痛苦之间左右摇摆。这是叔本华对人生的悲观态度,这种态度甚至不对人生的幸福和美好抱有任何幻想。

但是乐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者则不同,作者认为乐观主义者更接近于虚无主义,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和理想,他们相信痛苦的尽头总有光明,他们相信所经历的一切背后总有一个目标和目的,他们可能安于现状,不去改变,他们相信所有问题最终都会解决,他们对当下的问题和现状可以视而不见,当然也就不会去寻求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犬儒主义是虚无主义吗?作者的回答也是否定的。犬儒主义是后苏格拉底时期的一个哲学流派,他们的代表哲学家包括安提西尼和第欧根尼,犬儒学派直译过来就是像狗一样的生活,但是这不是一种被动的选择,而是主动的选择。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公元前300多年,当时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刚刚征服了希腊,亚历山大大帝听说当地有一位叫第欧根尼的人非常有智慧,有一天第欧根尼正在晒太阳,这时亚历山大大帝就来拜访他,问他想要得到什么赏赐,并且保证会兑现他的愿望。第欧根尼回答说:“我就希望你让开一下,不要遮住我的阳光。”,后来亚历山大大帝感慨地说:“我若不是亚历山大,我愿是第欧根尼。”

犬儒学派常常被称为躺平界的鼻祖,他们追求一种低欲望,极简的生活方式,他们排斥物欲和世俗生活方式,他们假设人性是恶的,道德是一种伪装,他们不对人性有过高的期望,犬儒主义否定和拒绝融入世俗社会,他们追求精神的自由。

如果说悲观主义是对生命的绝望,那么犬儒主义则更多是藐视的态度,他们鄙视世俗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他们嘲笑那些鼓吹利他主义的人,尤其是那些标榜克己奉公的虚伪政客,犬儒主义应该正视虚伪、谎言、人性的恶,而不是逃避和拒绝承认,这就是为什么犬儒主义不是一种虚无主义。

最后,我们来看看,无动于衷者是一种虚无主义吗,作者的回答也是否定的。我们说犬儒主义就是躺平界的鼻祖,但是还有一种人称之为无动于衷者,他们没有感觉、什么都无所谓,不在乎不关心,没有欲望也没有痛苦。随便、无所谓、不在乎这是无动于衷者的口头禅。无动于衷者对“一切都不在乎”的态度,在其他人看来,是一种反叛、抗议,甚至是一种冒犯。

无动于衷者不在乎,但是,不在乎不等于什么都不在乎,无动于衷者没有感受,但是虚无主义者是有感受的。虚无主义者所感受到的东西,恰恰就是无所谓本身。并且,正是因为虚无主义者有如此强烈的感受,尤其是对无所谓的事物,虚无主义者也不可能是无动于衷的。虚无主义者会同情、共情和反感,但绝不可能无动于衷。其实,富有同理心、同情心的人更容易陷入虚无主义,尤其是把同情心和道德观关联起来。

尼采说,同情的道德无关助人,而关乎通过降格他人来拔高自己,通过把他人降格为穷途末路,降格为我们所没有经历的困境来反映我们的顺风顺水。只要同情能够让我们逃避现实,比如能够让我们感到比实际的自己优越,比那些有需要的人优越,同情就是虚无主义的。因此,我们能够避免认识到,我们实际上可能只是运气更好或特权更多而已。尼采认为,同情的道德驱使我们感受同情,并且因为感受到同情而感觉良好。

总之,无动于衷是一种自然的漠不关心,而不是一种刻意的追求,比如斯多葛学期和佛教都提倡冷静、超脱和尝试不受感觉的影响,但在作者看来,这仍然是虚无主义,因为这样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在逃避而非直面我们的感觉。

好了,今天我们介绍了三种看起来是虚无主义,但实际上都不是虚无主义的观点,悲观主义、犬儒主义和无动于衷都不是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是一种对真实的拒绝和逃避,带有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虚无主义本身暗含自反性,它更接近于悲观的乐观主义,消极的积极主义,无法面对现实的理想主义。所以,你可以反省一下,自己有经历虚无主义的瞬间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