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7日,美国财长耶伦在一场演说中提出:“中国在太阳能、电动车和锂电池等新兴行业产能过剩,廉价的商品出口激增,损害了其他国家的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番话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来说,是匪夷所思的。中国的生产能力强,东西卖得便宜,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能够买到便宜且优质的产品,这难道不是好事情,不是在造福全世界吗?怎么到了耶大妈的嘴里,就变成损害了。

其实从改开40多年来,美国人民一直都在享用着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从早期的服装袜子,到中期的家电手机,再到现在光伏新能源车……为啥前面享用了那么多年都心平气和,偏偏最近就正义感爆棚,认为这损害了世界经济呢?

说穿了就是以前中国生产的那些东西本身就是他们抛弃不想要了的低端行业,我们发展再好对他们也不构成竞争。而随着我们产业升级,现在生产的产品,已经对美帝产生不小的竞争压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一个人想跟你进行诡辩的时候,借口是啥根本就不重要,甚至有没有借口都无所谓;重要的只是诡辩的背后真正想达到的目的。狼要把羊吃掉时,可以指责在下游喝水的羊把上游的水给弄浑浊了,羊就算辩驳得再有道理,也一样会被吃掉。

羊只有在这时候挺胸膛踢它丫的,或者变得不再是羊,狼才会惦量惦量吃它的成本。

作为自由贸易世界的老大,他们对自由贸易的定义就是:那些最高端最赚钱的领域,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别人不得染指。

美帝当年收拾日本,是出于这个逻辑,日本在汽车、半导体这些产业,对美帝的好日子构成威胁了。现在收拾中国,原因是一样的。

如果说,现在中国像极了90年代初的日本,到了一个不知会往哪走的十字路口,那么最大的原因就是,美帝打醒了十二分精神,试图联合他们所能够联合的全部力量,把这个新兴的已经威胁到他们舒适区的老二给干下去。

全世界都屏气凝息,不那么确定这波操作到底能不能取得成功;路数比较广的人赶紧脚踏两只船,哪边风顺往哪边拐。

作为当今世界的老大,军事科技金融都占上风,似乎还能号令全世界主要的诸侯作为它的帮手,压迫感无疑是相当窒息的。从历史的角度,美帝整倒过苏联,整倒过日本,阶级斗争成效卓著。许多人相信它会赢,是十分自然且务实的事。

但我个人觉得现在的中国,不论是经济,还是房地产的困境,更像是70年代初期的日本,而不是90年代。原因极其简单粗暴,我们现在人均GDP只有美帝的六分之一,我们就是再笨,也没道理连人家的一半也做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们只需要做到人家的一半,总量就是美帝的两倍以上了。那时候就算它真能联合欧洲,加起来也还比我们小。更别说欧洲有自己的利益,风向一变就各找各妈了。

生产力这玩艺儿,不是想拦就能拦住的,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姿态,就算没人给猪肉吃也见过猪跑了,迟早能够赶上来。说一半都是保守的了,就算是追平或超越,也非常正常啊。

每一个老大都以为自己能千秋万岁,可以整倒所有的老二;可历史并不允许,永远领先这种事太难了。比如美帝的前任大英,论业绩真心要比美帝要牛得多。大英确实干了不少坏事,但也确实是它在无意中领头把人类文明推向近现代化,而美帝截止目前对历史还没有产生过这样大的影响。

继续说像70年代的日本,70年代的日本和现在我们一样,处于不那么成熟的状态。比如城镇化率,都是在70%上下。又比如人均收入,都还未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两个国家都同样经历了一轮年均超过9%的复合增长,势头猛的一逼。

而同样的,在随后的日子里,都在面临着美帝的敲敲打打。当年美帝指责日本的产品太便宜,损害了世界,跟现在指责我们是一样一样的。如前所说,诡辩的借口是啥根本就不重要,只要感受到了威胁,也不会存在什么盟不盟友的。

日本作为一个体量有限,也不完全独立的国家,最后没有挨得住打。而我们恰好体量无限,从上世纪中叶开始就坚决保持独立;这方面条件完全不一样。即使是没挨住打的日本,也在持续发展的浪潮中,进入了发达国家俱乐部。就算是后面失去了三十年,在全世界里头也仍然是日子过得比较好的国家。

中国的条件整体上其实是比日本好一丢丢的,我们从最坏的角度去打算,也有非常多的理由保持一定的乐观,并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不轻易浪费目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