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伯

中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是一种官方发行的纸币。这种货币形式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的需要,也极大推动了货币的流通与市场的繁荣。

交子诞生日以益州交子务设立的时间为准,即天圣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公历1024年1月12日),当此交子诞生1000年之际,《金史聊斋》邀请三位专家学者来谈谈学术界对交子诞生的时间、性质、意义等问题的最新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民办到官办的演变

《银行博物》:

“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新事物的产生,都必然要经过酝酿发展、慢慢积累的过程,不会突然而来、一日而现。作为一种官办纸币,交子的形成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戴建兵(河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北宋初年,交子的形成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私商自由发行。太宗时铜钱在四川停铸,以铁钱代之,铜铁钱的比价为1:10,商业交易十分不便。最初,一些铺户接受外来商人寄存的铁钱并开出作为取钱凭证的票据,与其说是私商发行的票券,不如说是开出收据更为确切。这种票券越来越多,被统称为“交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券面也不是印刷品,而是铺户收到多少现钱,就开出多少交子。由于开出票券的铺户在外地有分店,于是它同唐朝的飞钱一样,可以在异地兑现。但与飞钱不同的是,交子在民间交易中可以起到货币支付的作用。

第二阶段由十六户联合发行。私商发行的交子作为兑现凭证尚可,但要作为支付手段,其缺点很多,如式样不统一,容易被伪造。商铺拒付的情况越来越多,官司不断。真宗景德初年,为了加强交子的信誉,政府委派成都十六家富商联合成立“交子户”专门负责交子发行。交子的印制有了统一的样式,技术水平也提高了,但票面上的钱数还是临时填写,并随时可到四川各地“交子铺”分号兑现。但后来,经营“交子铺”的富商将收到的现钱移作他用,或投机亏空,或经营不善,致使交子不能兑现,甚至出现挤兑,最后不得不将交子全部收回销毁。

第三阶段由官府控制发行。交子停废,引起了四川地区商业的萧条,政府遂决定改交子为官办。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十一月,北宋政府设立了益州交子务,次年二月发行官交子。北宋的纸币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官交子的发行与流通管理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办法和制度,在使用期限、发行限额、准备金、面额等方面都建立了规章。

王纪洁(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馆员):交子最早产生于民间,后在宋仁宗天圣年间改为官办。交子最初由益州(今成都)十六户富商私自印制,仅限于商铺内部之间互相使用,它是商家交易时代替金属铸币的一种信用凭证,“交子之法,盖有取于唐之飞钱”。存款人先把一定的现钱即铸币交付给相关铺户,铺户把铸币数额写在楮纸券上,将楮纸券作为票据交由存款人保管,这种写有存款数额的楮纸券就是交子的雏形。“私交子”存在很多弊端,比如商户存款减少,致使资金呆滞,不能兑现等。

后益州路转运使薛田向朝廷建议设立“交子务”,由民办改为官办,得到批准,称为“官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朝廷在益州设置“交子务”,指派官员担任监官主持交子发行,并“置抄纸院,以革伪造之弊”,严格监督交子的印制过程。天圣二年二月,益州交子务以本钱三十六万贯为准备金,用以保证人民可随时兑取现钱,首届发行“官交子”一百二十五万六千三百四十贯。

从此,交子成为宋朝川陕四路的法定货币,与铁钱相权而行。纵观交子的发展过程,有学者认为交子前期是汇票的性质,后期是货币的性质。

《银行博物》:

四川交子起于私人创办,那么它又是怎样收归官办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朔民(中国钱币协会常务理事):关于交子收归官办的情况,史有明载,简述如下: 交子虽已立界,但是富民尝过甜头,自不肯轻易放手,挪用、侵吞的事仍时有发生。大中祥符末年,四川转运使薛田曾经请求收为官办,没有回音。天年间,益州知府寇球下令关闭交子铺,禁行交子,把益州城里和外县交子铺中印刷交子的“印桌”一律毁弃,民间交子通统兑完,并且请求以中央政府名义下令今后不许再设交子铺。这时仁宗登基,以薛田代寇珹知益州,令薛田与转运使张若谷商议办法。薛、张大概作了一些调查,奏称“自住交子后来,市肆经营、买卖寥索”(《宋朝事实》),“废交子不复用,则贸易非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皇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45)。他们的意见是:自来交子之法,久为民便,今街市并无交子行用,合是交子之法,归于官中。臣等相度,欲于益州就系官廨宇,保差京朝官,别置一务,选差专副曹司掐子,逐日侵早入务,委本州同判,专一提辖。——《宋朝事实》

圣旨下来,叫梓州提刑王继明参与再议,再议的结果仍然是要求官置交子务,而且认为只有把交子收归官办,才能防止挪用、伪造的弊端。这样,天圣元年十一月,朝廷终于批准,置益州交子务,从此,纸币由民办改为官办。

助推因素万万千

《银行博物》:

“事出必有因,有因方有果”,交子的现世不是偶然的,而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多种多样的直接或间接因素推动了交子的诞生,可否总结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姚朔民(中国钱币协会常务理事):史学界和钱币学界一般都认为宋四川交子是中国最早的纸币,而四川交子又源于唐飞钱,这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应该看到,飞钱并不是纸币最初的源,飞钱与纸币之间也不是简单的直线演变。影响交子形成的因素很多,单纯的货币符号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大致可归结为:货币的内在价值与名义价值脱离——八铢半两;其名义价值超出本身价值的货币进入流通——铸大钱;以无价值的纸质凭证代表一定的现钱,但仅限于汇兑飞钱;把无价值的纸质凭证用于交易——交引;用于流通的纸币出现——交子。这个过程的进展主要不是依靠经济本身的力量,而是依靠一种超经济的力量——政权。这是交子形成的一个宏观的过程。

戴建兵(河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唐朝中叶以来,商业日益发达,地区间贸易往来增加,买卖交易数额也越来越大,客观上需要一种轻便易带的货币,由此创立了飞钱。飞钱便换的广泛使用和普及,使信用关系的发展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同时,政府对百姓的赈贷活动和民间贸易中赊买赊卖规模的扩大,也使票据的使用更加频繁,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纸币的产生,其根本原因是商业信用和信贷关系的普遍发展。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四川又是当时的造纸基地,造纸和印刷技术发达。纸币的使用和流通对纸张的质量要求很高,四川广都的楮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且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是全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素有“宋时蜀刻甲天下”之说,因此四川地区已具备了纸币印刷的物质技术条件。

北宋时四川诸路使用铁钱,携带和支付相当困难,加之政府规定铜、铁钱比价为1:10,65斤铁钱的购买力才相当于一贯铜钱。“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这是纸币产生的直接原因。川蜀诸路多山,人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交通的困难更增加了人们携带现钱的麻烦,这也成了促成轻便货币交子产生的外因。

宋代的陆路与水路交通

王纪洁(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馆员):交子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铁钱铸造量减少,造成钱荒加剧。四川地区是北宋政府实行特殊货币管理政策的铁钱专用区。四川古代铁矿资源丰富,从汉代就开始铸行有铁五铢钱,从此四川地区基本历朝都有铁钱。北宋初期,四川爆发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发展迅猛,控制了四川大部分地区,在成都建立了大蜀政权,后被朝廷派军镇压。因为这次起义,导致政府罢铸铁钱,导致四川地区陷入严重的钱荒危机,民间现钱减少,交易不便,故而成都的一些大商户为了安全和方便,出于共同的目的,自行发明、设计、印刷交子作为代用货币。

然后是铁钱重,携带不便。众所周知,铁钱价值低但量重,民众进行商品买卖交换时携带不甚方便,如1匹罗要2万个钱,折合今重130斤;1斗米要小平铁钱180-300枚,1石米则用1800-3000枚,重6.91-11.52公斤;10公斤茶叶则用300-600枚,重11.52-23公斤。购买这些生活必需品尚且需要如此众多的铁钱,购买其他物品更是需要量巨大,一个人携带这么多铁钱去交易难度可想而知。

第三点是交通不便,给铁钱的运输造成极大困难,为了贸易方便不受蜀险之阻,因此客观上需要轻便的货币,在此情况下,简单、方便携带的交子便应运而生。

第四个方面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繁荣。交子首先在成都出现,与北宋成都地区经济贸易状况紧密相连。北宋太平兴国年间,四川人口达到114万户,占当时宋朝总户数的百分之十七。此时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经济作物茶叶、桑树等种植也非常广泛,手工业如蜀锦、丝绸、造纸、盐业开采等居全国前列,商品经济得到蓬勃发展。

第五点是因为商业信用非常发达。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为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借贷、质、押、典当、赊买赊卖、预付款等商业信用方式在民间开始兴起并快速发展。这些过程形成的债务关系也使得北宋时期的货币职能进一步扩大,具备了支付手段的职能,可见当时的商品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最后就是造纸和雕版印刷技术发达。交子的产生与当时四川地区造纸印刷技术的水平有很大的关系。

最早纸币无实物

《银行博物》:

对“交子”的史料记载缺乏,因其年代久远、不易保存,也未见实物出土,而一些钱币类的展览、书籍将下方这张钞版拓片认定为交子,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纪洁(中国钱币博物馆研究馆员):不论这种钞版拓片是什么,但肯定不是“交子”。首先,钞面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表明流通使用的地区。印版上的文字已写的明明白白,就是指流通使用并不包括四川,而是专指四川以外诸路州县使用的。既然是“交子”,为什么不能在四川当地使用呢?其次,“四川”二字作为一个行政区域,产生时间很晚。有学者考证,“四川”二字的叫法,直到徽宗二年才有。直至南宋时期,“四川”始作为一个行政地区概念出现,并在此设行政官员。再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中“见钱”二字,即现钱,指铜钱;“七百七十陌”系指宋代以铜钱为单位的省陌制。可是,四川在北宋时期长期是铁钱流通区,并不使用铜钱。

钞版上有“许于诸路州县”及“公私从便”字样,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是官钞的通用说法。可是这块钞版的形式完全是按照李攸《宋朝事实》卷一五《财用》描述私交的样式,两相矛盾。而且,当时已经明确设立“益州交子务”负责印钞,交子的钞面上理所应当有印制机构名称。

此外,图案内容表现的是农民交粮进仓,而根据《楮币谱》所载南宋“交子”“钱引”式样,描述的都是金鸡捧敕、合欢万岁腾、宝鼎图物、汉循吏增秩赐金、王祥孝感跃鲤飞雀、庆云捧日等图案,都包含有古人认为的祥瑞、富贵、孝感等寓意,和上方所谓“交子”中的农民运粮图景风格迥然不一,大相径庭,其中丝毫没有描述农民交粮等的图案。《楮币谱》虽然描述的是南宋纸币的式样,但想来北宋官交图案和形制大体也应当如此。

姚朔民(中国钱币协会常务理事):是的,我们谈了半天最早的纸币——交子,但交子是个什么样子呢?很遗憾,最早的纸币至今没有发现实物。更重要的是,纸币在北宋并不是正式货币,即便是在四川,标准货币是铁钱,交子只是铁钱的兑换券。所以人们最多把它用于临时流通而绝不会把它作为财富贮藏。好在宋朝有人记录下了早期纸币的发生过程,对它作了一点描述。李攸的《宋朝事实》这样记录十六户时期的纸币:各家“用同一色纸印造,印文用屋木人物、铺户押字,各自隐密题号,朱墨间错,以为私记”。于是我们知道,纸币票面有人物,有房屋树木之类的图案,有各家铺户的隐密记号,这些图案有的用黑色印刷,有的用红色印记。这样设计的目的决不仅仅为了好看,也不单纯为了结算。更重要的是为了防伪。

铜版上部画了10枚铜钱,下部是一幅画,画着一座粮仓,粮仓前面堆着一些麻袋,画面中间有人正在搬运袋,铜版中间写有一段文字:”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这一张印成的纸可以当现钱1贯流通。显然,这是一块宋朝印刷纸币的铜版。虽然不是交子的印版,但也多少反映了早期纸币的形象。特别是下半部分的图画,那不就是“屋木人物”吗。

“上海市银行博物馆”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