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 工作回顾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市社科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积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在理论研究、咨政建言、学会管理、组织建设、社科普及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市社科联第五次代表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各方面工作得到进一步拓展。

一、理论研究宣传阐释彰显新作为

五年来,全市社科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动思想理论工作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指示郑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专家谈”系列活动。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研讨会”,被省社科联评为特色活动。持续开展“社科界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组织广大社科专家学者深入基层开展社科普及宣讲和咨询服务等活动300多场次,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宣传研究阐释,推出理论成果620多项。持续打造“社科专家线上谈”活动品牌。五年来分别组织开展“社科专家防疫线上谈”活动、“助推新征程 ,建言‘十四五’, 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社科专家线上谈活动、“国家中心城市提质进位”专家谈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新实践”专家谈活动,把社科专家谈活动作为社科品牌之一进行打造,创新理论工作形式,优化服务中心工作手段,搭建了专家学者服务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郑州的实践调研活动,及时推出一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研究成果,为全面推进为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理论支撑。

二、社科学术研究取得新成果

五年来,市社科联团结带领全市社科工作者聚焦全市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重点任务、重要举措,围绕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全国重地建设等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形成一批针对性强、理论水平高的研究成果,智库作用发挥显著。

一是科研成果成绩斐然。全市社科界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使命,不断推进学术繁荣,将学术关切与现实需求相结合,多学科、多角度聚焦郑州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阐释,推出一大批理论成果。五年来全市共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社科基金项目620余项,市厅级社科项目9820项;共获得国家级社科成果奖20项,省部级社科成果奖366项,市厅级社科成果奖1136项;全市共发表社科类科研论文14440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683篇。

二是社科调研课题支撑力显著增强。五年来,我们坚持“立足郑州、研究郑州、服务郑州”的基本原则,鼓励社科工作者立足郑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选题,开展调查研究,凝智聚力,服务郑州城市发展。坚持质量导向,完善课题评审机制,压缩立项、结项及评奖比例,提升评奖组织化程度,五年来立项社科调研课题超过7000项,实现了课题数量质量全面提高。实施成果评价激励措施,对结项的优秀调研课题进行表彰通报,同时汇编成册,呈报市主要领导参阅,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三是成果转化渠道更加畅通。为拓宽社科成果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的渠道,我们将《社科内参》升级为《资政专报》。五年来,组织社科专家学者围绕我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问题完成了100余项决策咨询报告,获得省市主要领导及其他市领导批示80余次,完成省委宣传部、市委宣传部、省科协、市政法委、市工信局等委托的决策咨询项目20余项。相关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政策,对郑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是精品著作不断涌现。五年来,全市社科工作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郑州的实践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完成了《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区域协同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农民现代化问题研究》《黄河流域传统村落与文化认同》等专著2039部。市社科联、市社科院集中科研力量,发挥智库优势,完成出版了《郑州:华夏源·黄河魂》《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建设的战略支撑体系研究》《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研究》《国际化枢纽城市》《郑州城市发展报告(2021—2023)》《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路径构建研究》等20多部具有重大学术影响力的科研著作。

五是社科学术年会品牌影响力逐步扩大。郑州市社科学术年会自2012年起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得到了省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高度关注,已经逐步成为我市的一个社科研究平台和学术品牌。2019年郑州市社科学术年会邀请原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原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在开幕式后作首场学术报告。2020年“虢文化论坛暨2020年度社科学术年会”,来自郑州、宝鸡、三门峡、运城三省四地100多名社科专家、学者参加,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顾问李伯谦作了《黄河与中华古文明》主旨报告,中央省市及海外30多家新闻媒体予以报道。2021年社科学术年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为主题,设置一个主会场九个分会场,组织开展了学术研讨、学术报告、社科宣传等系列活动。2022年社科学术年会的主题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河南省社科院院长王承哲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作了专题报告。2023年社科学术年会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郑州新实践 ”为主题,采取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尹书博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了专题报告。主会场还组织召开了“省会社科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研讨会”。目前社科学术年会品牌效应逐步扩大,得到社科工作者和群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六是学术交流合作日益活跃。我们把对外学术交流作为提升郑州社科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先后组织社科院科研人员参加了全国性学术会议和论坛30余次。积极参与全国大中城市社科联每年举办的工作会议、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每年举办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层论坛”、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举办的“中国式现代化与河南实践高层论坛”、沿黄九省城市社科院联合举办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高层论坛”、全国“一带一路”沿线城市智库论坛、全国城市社科院院长联席会及全国城市智库联盟每年一次的高层学术年会、中部社科院联席会等,并提交了研讨材料、参加了主题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并连续多次获得“全国大中城市先进社科院”荣誉称号。相互取长补短,开展科研协作,全面提升科研实力和成果水平,先后与郑州大学、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郑州师范学院等开展了合作研究项目60余项,一些成果出版或者发表,部分科研成果获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与中共郑州市委宣传部联合承办“2020年全国城市社科院第三十次院长联席会议暨全国城市智库联盟第六届年会”,来自广州、重庆、杭州、厦门等全国31家城市社科院的领导、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参加会议,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人民论坛)、学习强国、凤凰网、中国网等10多家中央媒体及20多家省市媒体予以报道。

三、社科普及工作呈现新气象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提高市民人文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工作目标,努力提升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理论惠民能力,不断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形式。五年来,以“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和“中原大讲堂·郑州讲堂”为载体,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与河南省图书馆、郑州市新华书店、郑州市松社书店等单位联合举办各类宣讲、讲座350余场,受众超过百万人。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有声有色,每年在普及周期间开展讲座、专题研讨、咨询服务、非遗展示、文艺展演、法制宣传、普及基地免费一日游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推出《郑州历史文化故事》《黄河历史文化故事》《郑州地名历史文化故事》《郑州红色地标里的故事——二七塔》等社科普及读物,免费向全市中小学生发放,促进社科知识融入市民生活和社会治理,较好地发挥了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用。加强社科普及阵地建设,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台了《郑州市社会科学普及管理办法》,共建成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0个(其中省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4个),市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125个(其中市级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20个),逐步形成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新格局。

四、社科类社会组织建设展现新面貌

一是学会建设逐步完善。我们坚持一手抓规范管理、一手抓优质服务,不断推进学会建设的日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提升服务水平。出台了《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科学会管理工作的意见》,对有关程序和事项做出明确规定,促进了社科类学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了学会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做好社团工作咨询服务,按时完成社团审批、年检、换届工作。严格做好社团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每年同各社团签订《社团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工作责任书》。

二是社科研究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编制出台郑州市首个《“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为全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方向和路径。从2019年公布首批社科研究基地以来,共建成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16家,其中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5家,社科研究基地逐步成为我市开展社科研究和学术活动的载体和平台。

三是社科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建立完善“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库共分为:知名社科专家库、中青年社科专家库、宣讲专家库、市外高端智库专家库,每个类别根据专家研究方向和专业进行了学科分组,近300余名省内外社科专家收录其中,并实行动态管理。五年来共评出郑州市知名社科专家23人,郑州市优秀青年社科专家35人,这些社科专家也逐步成为省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主力军。

五、社科联机关建设得到新提升

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社科工作的前提和保障。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五年来,市社科联机关扎实开展了一系列教育和专业知识培训,先后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党内集中学习教育,提高了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机关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得以切实加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注重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社科理论研究、社科知识宣传普及和社科学会管理之中,研究制定了《郑州市社科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意见》,下发了《关于做好宣讲研讨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确保正确导向,传播正能量。坚持党建引领平安建设与文明创建工作,2019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和“平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全国社科组织先进单位”“河南省社科联系统先进单位”“河南省社科普及先进集体”“河南省社科联系统舆情信息工作先进单位”。《中州纵横》杂志不断提高办刊质量,连年被省社科联评为“河南省社科联系统优秀出版物”。

迈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着差距和不足:一是在统筹省会社科资源,聚焦党的创新理论内涵阐释和郑州生动实践的深入结合上存在差距;二是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研究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打通研学用环节,破解真问题、难问题,提升决策服务质量上存在差距;三是在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有效提升学术理论水平、提高研究质量,多出优秀成果上存在差距;四是在加强服务协调管理,推动社科类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创新体制机制,扶优扶强树品牌、出特色上存在差距。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认真研究分析,守正创新,补短板、强弱项,一步一个脚印地砥砺前行。

总结回顾五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感哲学社会科学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实践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必须高举思想旗帜、加强党的领导、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这是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当担负起的光荣使命,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时代契机。

——高举思想旗帜,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时代课题,回答时代之问,是一个系统完备、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高举思想旗帜,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磅礴力量。

——加强党的领导,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根本政治原则,贯穿到社科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要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把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旗帜鲜明坚持党管意识形态,把牢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价值取向。

——立时代之潮头,就是要紧随时代步伐,把握时代大势,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立足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树立大视野、大格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这一重大命题,在中原大地形成生动实践。

——通古今之变化,就是要社科工作者既能继承中华文化优良传统,又能体现当今时代前进要求,撰成能够激励民众推动社会前进的优秀之作。涵养历史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解码文化基因,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

——发思想之先声,就是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创新、理论创新进程中,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这一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发展脉络、精髓要义、实践要求研机析理,全面领会蕴含其中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创新力量,作出新思考,阐释新内涵,丰富新思想。

——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就是要植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投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火热生活,走进实践深处,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做到中原大地上,写进群众心坎里,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

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工作的总体要求: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全国、全省、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郑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围绕社科强市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奋力书写新时代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一、高举思想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中国、引领时代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新时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充分认识这一重要思想的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系统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切实增强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形成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把握、深化研究、系统解读,推动研究阐释不断取得新进展、宣传普及不断取得新成效,坚持不懈推动这一重要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严格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履责,守土尽责,掌握主动权,传播正能量。

二、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提升决策咨询能力

整合全市智库资源,完善智库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创新智库人才引进和评价激励机制,优化智库布局,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现代智库建设模式。鼓励支持与省内外一流大学和高端智库共建社科研究基地、加强交流合作,积极推动国家级、省级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活动落户郑州。创新论坛组织和运行机制,举办智库研讨和论坛活动,打造“郑州社科学术年会”“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论坛”等智库论坛矩阵。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主流媒体、企业、社会智库建设,形成各层次、各类别、各领域智库协调发展的新型智库矩阵。积极推行智库基金制,设立智库发展专项基金,推动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打造一批党委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加强对社会智库的规范和引导,推进学术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加强政治引领、工作指导和协调服务,积极发挥学术共同体的团结凝聚和引领带动作用。

三、聚焦中心工作,深入开展中国式现代化郑州实践研究

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是社科联工作的根本要求和价值所在。未来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期,是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动郑州都市圈建设的关键期。市社科联要贯彻落实《郑州市“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联”的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问题导向,紧紧围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聚焦“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总体布局,集中力量联合攻关。持续开展“千名学者服务基层”活动,广泛开展接郑州“地气”,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应用性和针对性的调查研究,举办理论研讨会、高层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找准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科学制定社科课题研究规划,积极建言献策,加大成果转化力度,完善社科成果报送、进入决策的机制和渠道,精心办好社科学术年会,努力为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学术学理支撑,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

四、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推进郑州“文化基因解码工程”研究阐释工作

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郑州实际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与郑州“文化基因解码工程”宣传研究工作。整合全市社科研究力量,围绕郑州市文化发展规划、文化重点任务、文化基础问题等,对城市文脉、城市特色文化、文化强市等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重点推出《文化基因解码 助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地理环境变化与中华文明起源》《郑州仰韶遗址的文化基因解码》等一批学术论文,组织编写出版《郑州殷商文化研究》《郑州城市发展报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全国重地”建设》等学术专著,为建设文化强市和社科强市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不断推进郑州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建设。

五、发挥培根铸魂作用,开展社科普及惠民活动

开展社科普及咨询活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素养,是社科联的一项基本职能。要坚持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广大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社科普及宣传活动。深入落实《河南省社会科学普及条例》,不断完善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社会科学普及工作,努力形成大社科普及工作格局。要打造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品牌,进一步组织好“社科知识大篷车进基层”和“中原大讲堂”,在形成合力、拓展宽度、深度上下功夫,在提高参与度和影响力上见成效。加大社科普及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切实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制定落实社科普及作品和活动激励措施,发挥好优秀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和调研课题的导向作用,激励广大社科工作者不断推出具有较高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社科理论作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六、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社科基层阵地管理

进一步加强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制度建设,推进学会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充分发挥市社科联的联络、协调、服务、指导职能,逐步建立科学的团体会员工作评价和考核体系,促进各学会依法办会、学术立会、活动兴会、改革强会。修改完善《郑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社科学会管理工作的意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新思路和新途径,充分调动各学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会活力,引导鼓励学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研讨、宣传、普及等活动,更好地服务中心、繁荣学术。

七、坚持党建引领,促进社科工作繁荣发展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把讲政治放在首位,把党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把规矩立在前面,驰而不息地推进作风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倡树学习之风、创新之风、务实之风、为民之风,提升机关干部队伍整体水平。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提高工作效能。注重把意识形态工作融入社科理论研究、社科知识宣传普及和社科学会管理之中,确保正确导向,传播正能量。认真贯彻落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部署,推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不断增强社科联工作的学术性、专业性、规范性,凝聚起推动省会社科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当今中国、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全市社科界要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郑州新实践,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聚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建设,主动作为、积极进取,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积极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不断扩大郑州市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影响力、决策影响力、社会影响力,为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