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残酷的,即便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冲突,已造成数十万人的伤亡。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却依然没有将俄乌和平会谈提上议事日程,反而以抱薪救火的方式继续为乌军提供军事、资金援助。而平日里“生性温和”的法国,甚至还用“不排除对俄出兵”的口号对莫斯科进行“威胁式”发声,并企图借此让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俄军退缩。特别是俄对外情报局局长谢尔盖·纳雷什金在3月19日表示,法国已经准备向乌克兰派遣一支特遣队。在初期阶段,该部队规模将达约2000人。并且纳雷什金还强调,法国部队将是俄罗斯军队的优先打击目标。虽然随后法国国防部迅速否认了法国已在乌部署军队或准备向乌派遣部队的消息,称俄方散布该“假情报”是不负责任的挑衅行为。但目前法国要出兵的相关消息已经引起了全球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克龙叫嚣出兵已经成为热点。

战争的残酷不言而喻,对于西方相关领导人的冷酷无情,我们不禁要问,究竟还要失去多少斯拉夫人的生命,才能为这场“战斗民族”间的冲突画上最后的休止符?正所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乌军已呈现弹尽粮绝、兵源不足等问题的当下,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提出想让法军直接下场、协同乌军作战的“疯狂构想”,这更让世界各国看得是一头雾水,完全不清楚他到底是作何想法。显然,马克龙如此“童言无忌”的“战争宣言”,很有可能导致俄罗斯与西方产生更大冲突。但他为何明知如此,还要一意孤行,背后的原因则令人“深感同情”。

马克龙“援乌不设限”,被批疯狂的“北约傀儡”。

一、失去西非“殖民地”引起法国内忧,撤军尼日尔成了马克龙心中“永久的痛”。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滚滚历史潮流中的各国也是如此。在亲眼见证了二战后“隔壁家”大英向“大鹦”的转变,国力渐衰失去大部分殖民地后,作为欧洲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同样的故事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众所周知,英国曾是世界第一大殖民帝国,巅峰时期的国土面积是大陆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可却很少有人还记得,同一时期的法国殖民地范围仅次于英国位居世界第二。而与英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战后殖民地出现“大缩水”的境遇不同,法国至今仍然保留着8个海外领地、5个海外行省。这些法国海外部分面积共119,396平方公里,占法兰西共和国总面积的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洲乱局,引发全球关注。

不得不说,能够在21世纪还拥有如此庞大的“海外资产”,确实是一件深感自豪的事情。但发生在去年的尼日尔政变,则引起了法国高层的极大忧虑。就连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开始担心由此带来的“蝴蝶效应”会引发法国海外势力的大幅流失。

旧殖民时代已然过去,但“新殖民时代”还在延续。虽然在表面上,“法属西非”早就脱离了法国,实现了独立。但在暗地里,巴黎仍然依靠着在这片大陆上百年的殖民历史,竭尽全力维持着在该地的影响力

例如早在1960年萨赫勒地区国家从巴黎独立期间,法国就曾将非洲金融共同体法郎(非洲统一货币)与其中央银行挂钩,从而实现了对其前殖民地的绝对统治。作为结果,所有使用非洲法郎运作的国家都不得不将现金储备存入法国中央银行。与此同时,尼日尔最大的铀矿“苏米尔”的开采权,也被法国“乌拉诺”公司长期霸占,其货物直接被出口到法国,满足了该国核反应堆燃料20%的能源需求。虽然尼日尔在名义上早已脱离法国、宣布独立,但其国内政局一直不稳,曾先后经历四次政变,只得借由部署在该地的法军负责“维和”。但就在尼日尔发动新一轮政变后,新统治者便一再要求法国撤出,这使得法国总统马克龙顿时陷入了两难境地,被迫于去年年底前彻底撤出了1500名法国士兵,以及所有的大使、外交官。

尼日尔民众要求法国从尼日尔撤出驻军。

二、西非“反法独立运动”愈演愈烈,马克龙认为俄国就是“幕后黑手”。

军事政变,一直都是非洲自名义上脱离法国独立以来,就已存在的一种“综合症”。事实上,巴黎参与了该地区已知的所有政变,包括亲自实施政变,或是与政变者制定合作计划。但随着非洲人民的民主独立意识逐步觉醒,2020年以来萨赫勒地区发生的政变,已经明显带有了“反法色彩”。

对此,摩洛哥研究中心的学者兼负责人迪迪·乌尔德·萨利克博士曾分析指出:“无论法国位于世界任何地方,都必然存在三个问题:暴政、腐败和身份问题。因此撒哈拉地区的新政变策划者正在对法国采取敌意,以寻求合法性。同时,这些国家的民众也认为,法国的霸权造成了这些国家的落后和苦难。”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2021年5月24日,军官阿西米·戈伊塔在马里领导了军事政变。2022年9月30日,年轻人易卜拉欣·特拉奥雷上尉与一群下级军官,在布基纳法索做了同样的事。而在2023年7月26日,军事人员发动了由阿卜杜拉赫曼·奇亚尼将军领导的尼日尔政变后,马克龙才慌忙意识到上述政变已经有了串联迹象,这并不是军事镇压就能够解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国在非洲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有道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独立运动的风潮一旦打响,就很有可能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事实上,在马里、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这三个萨赫勒国家先后经历政变后,它们便很快于去年9月16日签署了共同防御协议,组成“联盟”以应对可能的武装叛乱或外部侵略威胁。此事一出,深知法国大势已去的马克龙是越想越气,认为俄国就是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

对于马克龙这一猜测的来源,外媒给出的说法是,有证据显示在过去几年里,俄罗斯始终处于渴望渗透萨赫勒地区的国家前列。这其中,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对该地区各国新领导人进行了慷慨援助,俄罗斯瓦格纳集团也在马里的战斗和支持政府对抗武装团体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目前非洲国家“反法”的呼声越发强烈。

此外,外媒还列举了2023年2月,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对努瓦克肖特、马里等非洲国家进行正式访问的事迹,称拉夫罗夫曾公开承诺将向撒哈拉国家提供援助,打击恐怖组织,并宣布将向马里派遣数百名士兵、对其提供更多军事装备。而作为对俄国上述“挖墙脚”行为的回应,马克龙还特意于去年11月1日访问了哈萨克斯坦,并于第二天“接力式”拜访了乌兹别克斯坦。这两国不仅是俄罗斯重要的邻国,同样也是铀矿的主要生产国。至于马克龙近日为何出言不逊要“出兵俄国”,很可能就是因西非殖民地争端,导致的俄法双边关系紧张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法国总统马克龙执意“对俄出兵”,背后的原因令人“深感同情”。然而,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法国在萨赫勒地区的势力减退,虽然“可怜”但更令人感到“可恨”。因为即便是在奴役了非洲数个世纪之后,利益熏心的法国依然没有彻底让萨赫勒国家实现独立自主的意思,变着法的在该地区“称王称霸”。而在非洲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除了俄罗斯,还有美国、土耳其在内的许多国家在此投资,法国仅对俄罗斯“撒气”显然并不理智。但站在马克龙这位领导人的角度,发生在法属西非的事情确实需要有一个“背锅侠”来承担,否则这极有可能会影响自己未来的民调。随着欧洲各国选举即将到来,极右派的玛琳·勒庞(Marine Le Pen)和乔丹·巴德拉(Jordan Bardella)看起来很有潜力击败马克龙阵营。

因此,马克龙从“鸽派”向“鹰派”的转变,也可能是希望通过出兵帮助乌克兰,在自己和反对派之间制造了一条分界线,将自己清晰的鹰派立场与勒庞过去与莫斯科的暧昧合作做对比,以此来稳住自身总统的宝座。可“对俄出兵”真能拯救马克龙的民调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根据法国最新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多数法国人(约68%)反对他派遣军队到乌克兰的立场。更普遍地说,尽管大多数人明显反对俄罗斯,但法国民意研究机构Ifop的报告显示了,法国人对乌克兰支持的“渐进性衰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换句话说,若马克龙对莫斯科采取新的强硬立场,并用以揭露选举中极右派对莫斯科的暧昧,那么这种策略似乎并不奏效。因为民意调查显示,这反而会让勒庞的国民联盟(National Rally)的支持度增强。很有可能,如果马克龙执意对俄出兵,那么最后,法国大概率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俄罗斯已经于3月22日明确表示,在西方成为俄乌冲突的参与者之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已经转变为一场“战争”。对此法新社评论称,这是俄方承认目前处于“战争状态”,也标志着“俄官方在描述俄乌冲突上措辞的升级”。在俄罗斯对俄乌冲突措辞升级的前提下,法国人挑衅的行为就如同抱薪救火,而一旦马克龙真的头脑发热,那么法国乃至欧洲最后的结局只会是引火烧身,伤痕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