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湾省“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在海关检测中,发现从日本进口的“焙干秋刀鱼段”中存在超标准值约40倍的致癌物苯并芘。这种物质对人体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且有致癌性。

因此,这批秋刀鱼被运回日本或者废弃,并未流入市场。同时,“食药署”也表示将对该公司产品的抽检比例进行提高,从通常的2%—10%提高到20%—50%,以加强对其质量的监管。此次事件引发了岛内民众的广泛关注和担忧,许多人对日本进口食品的质量保障产生了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鱼体内苯并芘是怎么来的?

台湾近日查出日本进口的鱼类中致癌物苯并芘超标40倍,引起了广泛关注。苯并芘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主要来源于高温烹饪和某些工业生产过程。对于鱼类体内的苯并芘来源,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首先,苯并芘可能来自于鱼类的加工过程。在鱼类加工,特别是焙干过程中,如果温度控制不当,超过350摄氏度,就可能产生苯并芘。此外,如果加工过程中使用了反复加热的植物油,也可能导致苯并芘的产生。

其次,鱼类的生活环境也可能影响其体内苯并芘的含量。如果鱼类生活在被苯并芘污染的水域中,它们就可能通过摄食或皮肤吸收等途径摄入这种致癌物质。

此外,还需考虑到鱼类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接触到苯并芘。例如,如果包装材料中含有苯并芘,或者在储存过程中受到环境污染,都可能导致鱼类体内苯并芘的含量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此次查出的问题秋刀鱼段为日本熊本县生产,因此还需要考虑日本当地的生产环境和加工过程是否存在导致苯并芘超标的问题。

苯并芘对人体的危害

苯并芘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这种化合物主要来源于香烟烟雾、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和熏烤食品等。这种物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致癌性:苯并芘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可以诱发多种癌症,包括皮肤癌、肺癌、膀胱癌、胃癌等。这种致癌性主要是因为苯并芘能够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导致细胞异常增生和恶性转化。食物高温烹调时容易产生苯并芘,因此长期食用高温烹饪的食物,特别是烧烤和油炸食品,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致突变性:苯并芘还具有一定的致突变性,这意味着它可能改变生物体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结构,导致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可能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甚至导致细胞恶性转化。此外,苯并芘还可以通过母体胎盘影响子代,增加新生儿畸形和幼崽免疫功能下降的风险。

慢性中毒:苯并芘的挥发性较强,能够通过吸入或皮肤接触进入体内。长期暴露于含苯并芘的环境中,可能导致身体慢性中毒。这种慢性中毒可能表现为各种身体不适和器官功能损害。

此外,苯并芘在接触眼睛后,可能产生刺激作用,导致眼痛、流泪、眼干等症状。

鉴于苯并芘的上述危害,建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这种物质。例如,戒烟、减少汽车尾气暴露、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等,都是降低苯并芘摄入的有效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本海鱼体内的致癌物与排放核废水有关吗?

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产生的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主要包括铀、钚、铯、锶、碘、钴等放射性,势必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长期影响。这些物质在环境中积累并影响到其他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放射性物质进入食物链,特别是通过海产品进入人体,就可能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风险。这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遗传变异、细胞损伤等。

因此,日本海鱼体内存在的致癌物苯并芘,到底与日本一意孤行排放核废水有没有关系,很多人都表示关注和怀疑。

从目前的相关资料和分析情况看,日本所排放的核废水,如果排放的总量一直在持续增加,并且持续时间不断地拉长,那么无疑会影响海洋生物的健康甚至生命,最终也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之内。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损伤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引发基因突变、细胞损伤,诱发身体机体的损坏直至癌症的发生、生命的消亡。

而海鱼体内存在的苯并芘这种物质,更多的可能是来源于加工或者运输环节,特别是高温条件下而生成,现有资料表明,受放射性污染的水体中并不会直接形成苯并芘这种致癌物,因此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是由日本核废水排放所致。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日本排放核废水的严重危害性,其对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社会的危害是巨大且长久的,对于日本海域的水产品,我们还是必须打起十二分的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