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到西凤酒厂去游学,跟朋友们讨论起来一个话题,苏轼为什么那么爱喝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肚松咪酒 | 苏轼是怎么学会诗酒趁流年的?

因为根据苏轼在自己诗文里的表述,他是酒精过敏体质,又是一生从政,而且早年还是朝廷的重点培养对象,换做平常人,肯定会滴酒不沾。然而苏轼,却给我们留下了,嗜酒如命的印象。一般我们可能会理解,苏轼的洒脱可爱之处,就是不管生活如何毒打,他自诗酒趁年华。然而随着肚松读苏轼的诗文越来越多,对他爱饮酒这一癖好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

譬如他在任密州知州时,写了一篇《盖公堂记》,以示追慕盖公的美德。盖公,是秦汉之际的齐国人,西汉建立初期,百废待兴,他辅佐曹参治理齐国,主张无为而治。于是齐国实现大治。后来开国丞相萧何去世,曹参回到朝廷接替萧何,一切政令,都延续萧何的老规矩,丝毫不加以改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规曹随”。当时丞相府的旁边,住着一个小官吏,每天招呼朋友们在家里喝酒。我们知道这人,几杯酒下肚,话多嗓门大,一喝酒就很闹腾,丞相府里的人不堪其扰,就把曹参请到后花园,希望他能出面管一管。结果曹参不但不管,还拎着一壶酒,隔着院墙跟小吏一起喝了起来。这件小事儿,反映出西汉初期与民休息、无为而治的施政状态,不干扰民事,也不与民争利。

苏轼一生熟读《汉书》,年轻时常以贾谊自诩,所以一直把与民休息,当作他理想的时政方略。因此这篇《盖公堂记》,在开篇就说,他们老家有个人,最初浑身发冷,咳嗽不断,找人医治,医生说这是中了蛊毒,于是就用蛊药来医治。一个月以后,这位仁兄的症状不但没有消除,还加重了,而且出现了严重的热火毒的症状。于是医生又给开了一堆泻火的药,结果这位仁兄上吐下泻,感觉自己快要死了,就又开始吃进补的药,结果症状越来越严重,而且头晕目眩,命悬一线。这个时候,邻里一位老人说,他啥病也没有,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亚健康,把药停了,吃点儿自己爱吃的,调养一段时间,就好了。这位仁兄按照老人的方法,果然康复如初。苏轼说,这跟治国是一个道理,要想国家长治久安,就不要去折腾老百姓。

这话在当时是很刺耳的,因为朝廷正推行王安石变法,而王安石变法中有很多举措,在苏轼看来,就是在折腾老百姓,就是在与民争利。苏轼一生倒霉,跟他的这个政治主张,有着直接关系,即使乌台诗案之后被贬黄州,他还死性不改,曾写过一首诗(《次韵子由寄题孔平仲草庵》):

逢人欲觅安心法,到处先为问道庵。

卢子不须从若士,盖公当自过曹参。

羡君美玉经三火,笑我枯桑困八蚕。

犹喜大江同一味,故应千里共清甘。

所以,诗酒以明志,便成了苏东坡诗歌的一大特点。

但东坡刚开始学饮酒,却并不是以诗酒明志为目的,而是为了尽快融入各种朋友圈。他在《贾谊论》中说:为贾生者,上得其君,下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可以得志。

他以贾谊自诩,而力求规避贾谊的“志大而量小”的弱点,所以刚开始写诗、饮酒,多是为了融入官场。

而他这一习惯的养成,也正是从他担任凤翔签判时所开始的。只不过后来,东坡的政治理想不断被刺破,只剩下诗酒趁流年的生活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