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王羲之一直是书法界“至高无上”的存在,令后世敬仰不已,溢美之词不绝于耳,然而宋朝有一位“疯才”,生性狂妄、天分极高,曾怒骂王羲之、颜真卿等,此人就是米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在学书初期,米芾崇尚“王书”的多变姿态,在《海岳名言》中称赞:“锋势郁勃,挥霍浓淡,真如云烟,变怪多态”,甚至钻研大量的“二王”法帖,深谙魏晋笔法,并戏称自身“集古字”。

据说米芾模仿“二王”作品,能以假乱真,专家都无法辨别,足以见米芾对“王书”热爱之深,可是晚年他却说:“一扫二王恶札,照耀皇宋万古。”

书法界许多学者觉得,米芾之所以口出狂言,只因苦学半生,达不到“入晋人格”的高度,心生嫉妒,气愤而言,实际此话并非乱说,而是有所依据的忠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为了追求秀逸俊丽的姿态,多用侧锋,体势紧结,缺乏阳刚气,无法写大字,若临摹不当,容易产生俗气,束缚笔法,限制艺术的多样性、自然之美。

而晚年的米芾,在精进书艺后,彻底通悟这一点,所以他一改“二王”陋习,开阔笔势,以痛快畅意、沉稳老道之风,写出“大字神品”《唐诗五律一首》

此作写于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米芾已53岁,进入“通会之境”,用笔十分成熟,全卷121字醇和苍劲、郁劲大气,相比早年《研山铭》等作品,此作艺术气韵更深厚,每一笔饱满生动。

起笔不再一味追求侧锋的流逸之姿,以藏锋为主,将笔画进行裹束,尽显圆融浑厚,摆脱浮躁的问题,内部蓄力饱满,略带几分“君子藏器”之美。

例如“轩”字,藏锋起笔,之后转换为逆锋,使墨色力透纸背,中间凝聚成一团,尽显高古,而左边的“崇”字,中心则明朗宽阔,虚实、疏密对比巧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而凸显立体效果和动态感,为了不影响灵活性,运笔中侧锋并用,点画牵丝映带,前后衔接自然,既有肃穆古拙的气象,又不乏豪放灵活的个性之风。

可谓把大字行书写到极致,而且对比直白的风格,此作符合传统的和谐中庸之道,笔画自然深厚,意境深远,给人回味无穷之感,惊艳书坛1000年。

时常临摹,可以舒展笔势,强化劲力,改变束缚之风,掌握大字随意放大、缩小的自如性,还能开阔思想,日后临摹晋唐法帖,开启个人创作,基本不是问题。

真迹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经多方努力我们对米芾《唐诗五律一首》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此品采用手工装裱,比普通印刷品更加细腻还原,市面仅此一家,同时正文下方,加入独家出版的现代字注解,便于初学者识读,清晰度也再次升级。

卷中字体极为清晰,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全都端倪可查,与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