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第三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名单,西南民族大学成功入选,被认定为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南民族大学“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在四川省红原县中学校开展“推普”活动。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前提,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工程。作为国家民委直属高校,西南民族大学聚焦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自身优势创新实践,为国家和区域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专业服务。

贯穿育人全过程

“修身,就是在言行上谦虚与谨慎。”日前,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王启涛挥动手臂,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自身修养”这一题目展开讲述。台下座无虚席,师生们听得入迷。

这是西南民族大学举办的中华文化大讲堂中的一幕。“我们将‘推普’融入‘三全育人’教学改革中,培养师生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西南民族大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研究中心主任周作明说。

听完讲座,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2021级本科生李林青说:“语言通,才能文化通;文化通,心灵才相通。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学好普通话,才能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中华文化大讲堂实践教学项目,西南民族大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演大赛”,被列为A类学科竞赛,每年吸引近千人次参与。学生们以文诵典、以诵传情,从中华经典中汲取智慧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我们可以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感受诗人的傲骨和不屈,也可以在‘古来万事东流水’中体会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万千思绪均可付诸笔墨,流传千年。”参赛学生谢裕轩说。

除了开展学科实践教学活动,西南民族大学持续搭建贯通“推普”理论与实践的“船”和“桥”——

加强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王启涛主持的教育部新文科项目“国家通用语推广背景下,民族高校中国语言文学新文科跨学科课程建设实践”,王成平主持的“西南民族大学‘互联网+美美语共’的民汉多语言智慧学习与教育平台建设的实践探索”,石琳主持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民族院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类课程的教学改革及课程思政建设”3个项目,成功获批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为主题的省部级教改项目。

加强科学研究,夯实学术根基。王启涛主持的“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史研究”、周作明主持的“涉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路径创新探究与实践”分获国家语委委托项目和重点项目立项。王启涛主持撰写的六卷本《中国通用语言文字史》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石琳主持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西南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史研究”获国家社科立项……一系列组合拳,让西南民族大学“推普”氛围越来越浓厚,师生们将“推普”作为分内事、心头事,落实在学习实践中。

创新路径载体

“我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过,祖国,到底是什么……”2023年2月20日,四川省木里县教育部“童语同音”计划师资培训在红科中学开班,专题培训幼儿教师。

▲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文艺轻骑兵”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四川省叙永县摩尼镇新苗小学开展艺术课堂支教志愿活动。

为加强民族地区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提高学前教育工作者普通话整体水平,西南民族大学连续两年组织中国语言文学学院专业师资团队,赴四川省甘洛、木里、仪陇等地开展教育部“童语同音”项目,共计800余名幼儿教师接受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西南民族大学乡村振兴语言服务队赴四川省甘孜州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

培训过程中,团队专家教师结合当地幼儿教师的实际情况,以政策法规为尺度,提高参训学员的思想认识;以普通话发音训练为基础,提高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幼儿园日常语言和文化活动的设计实施为导向,提升其学前教育教学水平及教师综合能力。据培训前、中、后三次普通话测试成绩的统计,大部分参训学员的普通话水平有了大幅度提升。

近年来,西南民族大学还通过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文化宣讲团,设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实践教学团队,成立“推普”志愿服务队和“乡村振兴语言服务团”“韦莱汉语小课堂”等,深入西藏、新疆、四川等地开展“推普”活动。

成立于2015年的西南民族大学“格桑花”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每年选派志愿者赴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开展基础教育志愿服务工作。为了让青少年多讲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研支团做了很多探索与努力。

逐字念课件是第八届研支团成员丁诗瀚鼓励学生使用普通话的一种方式。“当课件上有长段文字时,我会让学生来读一读。”遇到不认识的字,丁诗瀚会采用同音字、同形字辨析等方式,讲解生字与熟字之间的区别,让学生加深印象。

此外,在思政普法、历史传承、文学经典等讲授中,研支团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生动化、立体化,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悟文字的力量。“帮助学生们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味着他们能多学到一项技能,能学习更多科学文化知识,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第八届研支团团长刘添林说。

▲ 西南民族大学“韦莱汉语小课堂”团队在新疆泽普县开展“我是中国娃·会说普通话”公益课程实践活动。

“韦莱汉语小课堂”由西南民族大学新疆籍在校大学生发起,“韦莱”意为未来。课堂针对新疆幼儿学前教育,利用互联网提供双语短视频教学,发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教学视频。团队还制作了名为“韦韦”和“莱莱”两个卡通人物,为近500名学龄前儿童、中小学生学好普通话提供教学素材。

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以“推普”为抓手,西南民族大学师生从自身专业优势出发,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子信息学院飞行器协会积极发挥高校教育和学科优势,大力推进科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从田间地头到菁菁校园,从科技助农到科普新知,飞行器协会在科创示范和科学普及中,提升民族地区学生掌握和应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和水平。

青藏高原研究院、畜牧兽医学院发挥专业优势,将双语科普与科技兴牧结合,在青藏高原开展培训会,宣讲科技知识,为农牧民答疑释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牛羊寄生虫病到底该如何防控?”“我的牛吃饲料很多,但是为什么不长肉?”“处理牛羊流产时,如何做好自身防护?”……培训会的间隙,牧民们争相提问,西南民族大学畜牧兽医学院的专家们耐心地讲解指导。

“我养了40多年的牦牛,今天聆听了专家的讲解,对于怎么种植牧草、养好牦牛,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参加完科普宣讲活动,红原县麦洼乡洞拉村牧民贾塔说,“这也让我认识到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我不仅能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能获得更多发展机会,让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获批,是西南民族大学文科国家级学科平台建设所取得的重大突破,标志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西南民族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学校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发展、语言文字咨政研究等方面打造品牌,为“推普”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图片由西南民族大学党委宣传部提供)

监制 |肖静芳

统筹 |安宁宁

编辑制作 |石建杭

来源 |中国民族报

作者 |周轩 田林芳 周宛霖

觉得好看,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