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讯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无数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追逐梦想。

在20年的点滴累积中,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潍柴动力(000338.SZ,2338.HK)从山东潍坊走向了全国、迈进世界舞台的中央。20年的商业年轮,刻画下营业收入从62亿元增长到2140亿元,净利润从5.4亿元翻升到90.1亿元的“奇迹”。

回首潍柴动力资本市场的20年,它的成功源于清楚把握了市场关键要素,有着明晰的企业发展路径,并且不断以开放的视野迎接新经济的到来。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副书记、副主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邵宁更是一语中的:“企业家的作用是潍柴成功的核心因素。”

让我们打开潍柴动力的“时间胶囊”,挖掘一家时代企业的价值之路。看看谭旭光如何像魔术师一样,将公司从单一的发动机企业,摇身变成为整车整机为龙头、动力系统为核心的工业装备集团,成为全球行业版图的重要一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心态:长期主义,老老实实种好自己“田”

3月26日,时在中春,潍柴动力上市20周年改革创新发展成果学术研讨会在潍坊举行,数百位专家学者、券商代表、投资者代表和全球合作伙伴共同研讨这家千亿市值企业的成功“秘钥”。

2004年3月11日,潍柴动力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企业。2007年4月30日,又完成换股吸收湘火炬并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实现“H+A”两地上市。

时至今日,公司总市值超过1400亿元,较上市之初增长30倍。营业收入收入从2004年的62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140亿元,增长33倍,累计实现收入1.87万亿元;归母净利润从2004年的5.4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90.1亿元,增长16倍,累计创造归母净利润936亿元。

数据无言,是什么让这家企业成功穿越周期,与时间做朋友?谭旭光的话语直白、有力,“老老实实种好自己的‘田’,是潍柴动力屹立不倒的长期战略逻辑。”

谭旭光说:“无论面对何种境地,我们始终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困难所惧,不为杂音所扰,坚持非主营业务不做、低附加值产品不做、重复性规模扩张不做,专注做强中国动力心。”

以2023年大卖的天然气重卡发动机为例,公司年报显示去年销售量达到12.2万台,市场占有率高达65%。谭旭光当日告诉到场嘉宾:“我们20年前就开始研究天然气发动机。实践证明,当行业上升时,我们收入一定是最高的;当行业下滑时,我们收入一定是降低最少的。”

正是这样的长期主义,专注主业追求极致的战略坚守,潍柴动力才将发动机卖得比房地产更赚钱,将发动机做到了世界第一,突破了全球价值链的低端锁定。

当日,潍坊市委书记刘运在发言时,就称谭旭光“有着杰出企业家的过人胆识、战略企业家的广阔视野”。

状态:永争第一,用耐心抓住创新“金钥匙”

属牛的谭旭光曾说过,企业产品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能力的竞争,传统制造业必须实现三个转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型、从同质化做量向高质量做强转型、从产品跟随向科技引领转型。

他至今还记得,当年上任后不久去欧洲考察时,外方对他格外“关照”,不但事先安排好路线,还全程跟随重要的地方全部盖上,生怕技术被偷走,而有的企业根本不让他参观。回国后,谭旭光就咬牙跟技术员说,一定要造有着世界水平的发动机。

时间记录下静悄悄的科研战场上,潍柴人的日夜拼搏!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达到80.4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06%。今年2月2日,潍柴集团2024年度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公司掏出6500万元重奖企业重大科研成果和杰出科技人才,谭旭光说:“只要是研发人员干成的,我们就大胆奖”。

从2020年至2024年,潍柴动力连续四次攀上热效率世界之巅。如今,全球本体热效率最高的52.28%商业化柴油机和54.16%商业化天然气发动机已经逐步商业化,对推动我国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在新能源领域,全球首款大功率金属支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商业化产品,为潍柴动力未来几十年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和新业态颠覆的实力。如今, 公司还完成了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纯电动三大技术路线的全面布局,实现了在客车、卡车、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等领域的推广应用。

“拥有别人拿不走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潍柴动力永争第一的全球竞争逻辑。在资本市场靠炒作概念、靠夸大宣传、靠包装忽悠,是不可持续的,科技才是硬道理!”在当日研讨会上,谭旭光如是表示。

创新之路永不止步的谭旭光,把“绿色和高效”绘成了内燃机的底色。他最大的亮点,就是点燃了企业创新发展引擎,积淀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内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态:全球协同,释放“1+1>N”巨大效应

周期性,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特征,这往往导致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的经营业绩波动较大,谭旭光就形象概括其为“马鞍形”的周期性发展特征。

如何破解“马鞍困局”?其实,谭旭光20年前就清醒地认识到,单一的发动机企业很难独立生存。他以颠覆性的设想平行整合潍柴动力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全球首创黄金动力总成一体化模式。并且,逆向整合陕汽重卡、雷沃农业装备、雷沃工程机械等产业资源,让发动机“长上腿、安上大脑、插上翅膀”,构建起了全球绝无仅有的同心辐射产业生态圈。

在富有前瞻性的战略思维指引下,潍柴动力还推动国际化均衡业务结构。2009年,公司并购了法国百年企业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填补了16升以上高速大功率发动机空白;2012年并购德国林德液压,将高端液压技术收归麾下;整合德国凯傲+美国德马泰克,打造全球领先的智慧物流产业链……

如今,欧美等地11家全球高科技企业先后进入潍柴大家庭,补齐了我国在大缸径高功率密度发动机、高端液压、CVT动力总成、燃料电池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并全部实现了国内产业化落地,全新构建起了智慧物流、海洋交通装备两大黄金产业链。

以收购法国博杜安为例,潍柴用10年时间完成全系列全领域大缸径高速发动机的开发工作,打造“引进吸收-国产化-再输出”模式,更投入40多亿元用于大缸径高端发动机产业化项目。如今,潍柴大缸径发动机已经解决了中国大缸径动力长期依靠进口的问题,实现了从过去全部依赖进口到现在全面替代进口。

“随着AI时代的到来,用于数据存储的大数据中心建设将会给大缸径发动机带来极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一条再造潍柴发动机板块的新赛道。”谭旭光表示,如今,潍柴已经具备年产2万台的制造能力。潍柴动力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2023年销量8000多台,同比增长38%。

“集团大协同,是潍柴动力价值倍增的链合共赢逻辑。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一支战略高度一致、资源高效协同、价值充分共享的航母战斗群,构建起了潍柴动力系统、陕汽重卡、雷沃智慧农业、雷沃工程机械、德国凯傲智慧物流、意大利法拉帝游艇等业务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让我们释放出了“1+1>N”的巨大协同效应。”谭旭光的讲话,充满自信。

期待潍柴动力书写无限精彩!(记者 孙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