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贪官除之不尽,每个不同年代的统治者都有自己除贪官的办法。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位31年,为了反腐,一共杀了15万人,可是明朝的贪官却像割韮菜一样,越杀越多,而朱元璋还为此背负了一世骂名。

但是清朝的雍正皇帝却只用了两个方法,官场的风气就有了很大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朱元璋治理贪官的血腥政策

在中国的历史上,朱元璋应该是最为痛恨贪官的一个皇帝了,他出身贫寒,当时正值元朝末年,是最黑暗混乱的一个时代,由于贪官的层层剥削,百姓们犹如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而朱元璋一家也因此而家破人亡,所以他非常痛恨贪官。

其次是因为朱元璋意识到元朝之所以会灭亡,正是因为朝中贪官盛行,对国家法律视若无睹,只想着自己的利益,最终才导致了国家的覆灭。

所以他在刚登基时,首先是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不少大臣建议他装饰皇宫,他都拒绝了,而且还让人在宫墙上画上节俭的图画用以提醒所有的人应该节约。

他的车舆、器具也都是以铜制做,在办公事时,还经常带领身边人吃野菜和窝窝头,以此告诚身边的人要体恤百姓之苦。

而马皇后也带头穿旧衣服,一件衣服要缝补多次,颜色都穿得发白了才会扔掉。

朱元璋还专门召集百官开了一场廉洁大会,在会上,他告诉百官,一定要体察民情,多为百姓着想,千万别做贪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会结束后,朱元璋还命人编著了中国历史上的首第一部反腐教材《醒贪简要录》,并亲自为该书写序,“今居官者不念吾民之艰,至有刻剥而虐害之,甚矣而无心肝。今颁此书于中外,俾食禄者知所以体恤吾民!”

可是不久之后,朱元璋发现这朝中的贪官还是非常多,于是,他决定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来治理贪污现象,朱元璋前后一共用了三种方法来惩治贪官,而且一个比一个狠辣。

第一,朱元璋规定地方官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京述职,这期间皇帝会开设宴席,官员们一边吃饭一边向皇帝汇报工作,不过,这宴席上的座位可并不是来了多少位官员,就有多少个座位。

政绩突出并且为官清廉的人,才有座位;而那些政绩平常的官员,只能站着吃席。如果政绩平平,还劣迹斑斑的官员,不仅不能吃席,还得站着看别人吃完了才能离开。

朱元璋的意思就是要那些贪官把脸丢尽。

第二,朱元璋发动了全国老百姓都来监督官员,如果有谁发现了有官员贪污,可以直接捉拿该贪官,将其送到京师问罪,而且还规定,如果有谁敢阻拦百姓将该贪官送到京师,满门抄斩。

第三条是最狠辣,让人害怕的,贪污六十两以下的,杖责一百,六十两以上的,当场处死。

大家可别以为这个死刑就是把头直接砍掉,朱元璋觉得直接砍头对于贪官来说死得太轻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创造了剥皮实草、腰斩、抽筋,鞭笞等酷刑,让你受尽折磨再死,死后还要死无全尸。

其中剥皮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朱元璋让人把贪污官员杀了后,把对方的皮剥下来,然后在皮内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放置于各个府衙旁边以示警告。

朱亮祖是一位开国大将,被封为永嘉侯,镇守广州。

番禺县的土豪劣绅非常痛恨该地方的县令道同,原因是道同为官清廉,执法公正。

于是,这些土豪便用钱财贿赂了朱亮祖,希望他为他们出头,赶走道同。

朱亮祖收了礼物钱财后答应了,他多次阻挠道同正常执法,还恶人先告状地向皇帝上书,罗列了道同一大堆罪状。

道同也向朱元璋上了奏章说了事情的所有经过,可是,朱亮祖用的是军马传信给皇帝,而道同却只是用驿站的马传奏章。

所以,朱元璋先收到的是朱亮祖的信。朱亮祖毕竟是朱元璋的老部下,所以,朱元璋相信了朱亮祖的话,派人斩杀道同。

可就是朱元璋下了杀道同的圣旨后,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眼就看出了两人谁是谁非,他连忙派人去收回斩杀道同的命令,可是,朱亮祖却已经把道同给杀了。

朱元璋大怒,当即就让大理寺的官员把朱亮祖父子俩押回了京师,朱元璋让人用鞭子将朱亮祖父子俩活活抽死在大殿之上。

因为念在朱亮祖曾经的功劳,给他留了个全尸,而他的儿子朱暹就被剥皮,再将尸体悬挂在闹市,以此警告其他官员。

在这之后,朱元璋把那些土豪劣绅也一并杀了。

明朝还发生过一次大案,因为此案牵连甚方,朱元璋杀了上万人。

这个案子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空印案”

当时,朱元璋有个规定,每年年底时,各省都要派专人携带省布政司提交的申报表册,交到皇帝那儿汇报本省这一年的财政府状况,这个表册是需要上盖地方政府的印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数额不对,就需要重新申报。

这事如果是放在现代就非常简单了,电脑连网就可以。

可在古代,一切要靠马车,而上缴的税款是粮食,从各个地方运送到南京,路途遥远,这些粮食都难免会有损耗。

地方官员又不能预知实际运到南京仓库的税粮数字。

为了防止白跑一趟,大家都用了一个十分灵活的办法,到户部汇报的官员会事先带上一张盖好了布政司印章的空白申请表。

如果到时数额不对,就直接在空白申报表上填写实际数字就好。

这样的做法虽然也有可能给了一些心怀不轨之有机可乘的机会,但是也是给大家都行了方便。

可朱元璋知道后,却非常生气,认为这个空印申报就是地方官员为了弄虚作假,贪污而想出来的办法。

朱元璋先是把主印官员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因为这事牵连极广,朱元璋对天下贪官又是深恶痛绝,后来居然杀了上万人。

朱元璋的杀杀杀之后,留给人的感觉就是,他是一个十分残暴的君王。

按理说,明朝当贪官所付的代价如此之大,官员都应该为官清廉才对,可明朝的贪官却还是很多,简直就应了那句话“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二、朱元璋的残暴政策为什么对贪官没有用

事实上,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明代官员的俸䘵太低了,堪称历史之最。

曾有一位清廉的官员因为犯了错误,被撤了官职。

结果一家人的生活都无法维持,官员无奈之下,只得卖女儿。

这就让人觉得很惊讶了,当了这么多年的官,怎么会一点积蓄都没有呢?

原因无他,正是因为俸禄太低,只够日常开销,没有多余可存下的银子,所以,一旦失去工作,全家就只能面临喝西北风的境况了。

而身为官员平日里除了普通的吃穿用度外,别的开支可不少,古代男人大多是有三妻四妾,家中还有佣人,这么多张嘴就靠一个人,那些低廉的薪资当然是不够的。

官员们平日里办公还得需要助理,助理的钱也是由官员自己掏,平日人情往来也需要银子,那么低的俸禄根本就不够,所以,有些官员只能想方设法地从别的地方搞灰色收入。

对于贪官来说,反正贪得少了也是要被杀,贪多也被杀,所以不少贪官想着,如此,我还不如多贪一些,让自己活着的时候多一些享受。

除此之外,明朝的贪官们还有一个想法,大家都觉得如果所有当官的都贪,皇帝总不可能把所有的官都杀了吧,于是,他们便想方设法地拉别的人下水,于是,贪官便越来越多了,像野草一样永远割不尽。

到了清朝年间,雍正治理贪污的手段远没有朱元璋残暴,可是却非常有效地减少了贪污现象。那么,雍正究竟是如何治理贪污现象的呢?

三、雍正治贪的两大手段

雍正治理贪污的手段是比较温和的,他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不是杀贪官,而是堵住了官员贪污的渠道。

古代的税收可不是给银钱,而是给粮食,粮食再转为官银,但是,在这些税收粮食运往京城的途中都会有损耗,这就给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提供了贪污的机会了。

官员有可能会故意踢装粮食的箩框,将那些洒落地上的粮食算作是损耗,从中赚取差价,有些胆大的官员还明目张胆地虚报损耗,也称为“火耗”。

雍正提出的一项重要举措便是“火耗归公”,规定这些火耗必须全部上交国库。

并且还为此设立了专门机构统计,专门的人员监督。

而朱元璋防止官员贪污这些火耗的办法就只是杀杀杀,例如那个空印案。

当然,只是堵住了官员贪污的渠道是远远不够的,还得找到官员贪污的原因,而朱元璋压根就没去想这一点。

雍正敏锐地查觉到,官员之所以会有贪污火耗这些行为,是因为俸禄太低了。

当时的官至极品俸银也不过才180两、禄米180斛,而七品知县年俸仅45两。官员们还要养师爷,买车马,如此低的俸禄实在是难以维持日常开销。

于是,雍正便出台了一项“养廉银”制度,就是把那些被充入公库的银钱用于发给那些清廉优秀的官员,就好比现在那些额外奖给优秀员工的奖金。

官员们都要进行考核,考核的成绩越好,官员可以获得的这笔奖金就越丰厚,有时甚至超过了一年的俸禄,所以,官员们都自觉地努力提高业绩,并且为官清廉了。

相比以朱元璋的暴力惩罚,雍正的方法睿智多了。

其实,除了这两项政策之外,雍正还用了一些别的方法惩治贪官。

罢免官职,一旦发现贪污,官肯定是没得做了,但是,在雍正这,不仅仅是没官做,还得赔偿。

贪官没官做了,没了收入来源,只得自掏腰包把贪污的银两补上,如果贪官还不起或者是死了,亲戚儿女得帮着一起还,这就让官员根本不敢贪,家族里的人也不敢教唆官员贪钱。

在雍正的一系列政策治理下,不仅贪污现象越来越少,国库也变得越来越丰盈,他最初继位时,国库存银只有八百万两,到雍正七年,国库存银已经增长到了六千多万两。

乾隆继位时,完全就成了一个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