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何诗霏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边疆研究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3月22日共同发布了《边疆蓝皮书:中国边疆发展报告(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告指出,边疆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十年以来,取得明显进展。“一带一路”建设惠及边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民生。绿色化成为边疆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底色。

报告称,随着边疆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边疆9省区的GDP迅速增长,总体呈上升趋势。2020年,虽然受到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但边疆9省区经济增长依旧表现强劲,GDP合计14万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和吉林省增速位列边疆省区前三名。自2018年以来,边疆9省区GDP占全国的比重较为平稳,约为13.77%。

中国边疆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不断提升,第三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边疆9省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8557元提高到36602元,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3834元)。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4年居边疆省区第一,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506元提高至14767元,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131元)。边疆9省区间的地区差异呈扩大趋势。

在对外合作方面,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间跨境基础设施工程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努力实现本地化发展和本地化经营,融入所在国当地社会,拉动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工程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当地居民收入。目前,中国企业为边疆地区沿线国家和地区创造了近11亿美元的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其中,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建设为当地创造了上万个就业机会。

此外,共建“一带一路”中包含了越来越多的民生项目,包括应对贫困、农业、教育、卫生、环保等领域。中国实施湄公河应急补水,向泰国、缅甸等国提供防洪技术援助。中国-东盟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百人计划等项目正式启动。中国每年为周边国家和地区近3万名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中国中医药团队先后在柬埔寨等国实施快速清除疟疾方案。新冠疫情以来,云南省定向为缅甸北部地区提供紧急疫苗援助和抗疫物资。

报告指出,绿色化是中国边疆地区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趋势。在“一带一路”框架内,我国边疆地区建设绿色产业园区。兰州新区建立了“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区。兰州新区的发展目标是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城市矿产循环利用深加工示范基地。边疆地区和境外合作区建立的绿色典型项目进展顺利。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哈萨克斯坦札纳塔斯风电场、巴基斯坦旁遮普光伏电站、加纳特码新集装箱码头工程、连云港新亚欧陆海联运标杆示范项目、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伊拉克哈法亚油田等项目顺利推进。绿色产业国际合作凝聚了更多的国际共识。在上合组织框架内的林草经济合作,不仅有助于各成员国的绿色发展,也有助于保障成员国的粮食安全。

报告称,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符合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绿色发展需求。周边国家和地区相继提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绿色经济政策。泰国提出,农业和食品、医疗和保健、生物材料和能源、旅游和服务业等领域绿色经济模式将是未来十年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邻国专门颁布了绿色经济战略,这与中国的发展理念不谋而合。在绿色能源方面,近年来,广西积极推进与东盟国家及地区的电力合作,开发水电风能。中国绿色低碳能源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正在向有需求的周边国家推广,通过电网建设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