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不要在吃这件事情上低估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两天我在香港媒体《南华早报》上看到一条新闻,说是深圳有些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正在试点一种很新的水产养殖技术。一旦该技术测试成功并推广开来,那么我们国家的海鲜爱好者,尤其是我国南方地区的海鲜爱好者,将有望迎来一波高端海鲜的降价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也许会好奇,这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怎么就和高端海鲜养殖扯上关系了呢?这就不得不提一嘴液化天然气这个东西的特性了。很多同志和朋友现在应该都知道了,我们国家每年进口的天然气,很多都是走海路由液化天然气船运过来的,这些液化天然气在运抵之后就会被输送到各地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里,然后再经由各地的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分配到千家万户。

天然气嘛,顾名思义,其在天然状态下理应是一种气体。人类之所以要将其液化,主要就是为了方便海上运输的,压缩成液体之后的天然气体积会大幅减小,这样运输起来就省事许多,消费比也上去了。但是制造能够在海上安全储存液化天然气的特殊金属材料(殷瓦钢)的技术门槛极高,在过去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被法国所垄断的。而制造能够安全运输液化天然气的专用船舶(LNG船)的技术门槛同样很高,这块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韩国人的优势项。

不过幸运的是,在东方神秘力量的加持下,在过去10年来,我们在两个项目上都已经成功打破了外国的垄断地位。现在我们不仅能够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NG船,而且还不用看法国人的眼色支付他们高额的专利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同时掌握了殷瓦钢制造技术和大型LNG船建造技术,并且还能将它们成规模推广开来的国家。现在就说它是白菜价那倒还不至于,不过毋庸置疑的是,殷瓦钢和LNG船,这俩直到现在还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视为黑科技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已然是实现祛魅了。

安全储存和运输液化天然气的核心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我们进口天然气的价格自然就不会像以前的那么高了。再加上这两年俄乌打得火热,北方大兄弟的油气资源正愁没下家,很多都便宜卖给了我们,这就进一步压低了我们吃进天然气的价格。

而这天然气,尤其是液化天然气吃进得多了,幸福的烦恼也随之而来。液化的天然气是没法直接入户的,得还原成原来的气态才行。对初中物理还有印象的同志和朋友应该都知道,物质在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过程中是会释放热量的。液化天然气的典型储存温度是零下162℃,如果将它在蒸发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冷能引导到海水中,那么就可以将水温降低到3℃到5℃。

而这样的水温条件,正好就适合在广东等中国南方沿海省份养殖高端冷水海鲜。

据《南华早报》介绍,依托深圳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搞高端海鲜养殖试验田的项目是在2022年12月制定的,2023年,首批冷水鱼苗开始投放,今年1月,该试验田已经成功产出了首批渔获。

为了确保该项目出产的高端海鲜品质过硬,负责项目的相关人员为它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科学流程,包括变温控制、集中曝气等自动化技术。在丰富了养殖品种的同时,还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产出效率,并且还能有效避免对我们的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任何不利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这里,不知道我们那个一向喜欢以高端环保之名,行拙劣污染之实的一衣带水的东北亚邻国,会不会感到几分汗颜呢?

报道称,要想在亚热带水域养殖高价值鱼类,把控制水温的成本给降下来是关键所在。如果用以往的常规手段来降温,就会导致暖水里产出的冷水鱼价格居高不下,消费者多付的钱吃的不是鱼肉,而是冷气,这就使得南方产出的冷水鱼相较北方的毫无性价比优势。

而要是改用液化天然气在蒸发过程中释放出来的天然冷能来养鱼的话,这笔钱就可以省下来了。根据南华援引的数据,这种创新性水产养殖技术一旦得到推广,相当于养殖户一年能省下高达197万度电的电费,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00吨。

而且最妙的是,因为液化天然气接收站是全年无休的,所以从理论上讲,围绕它所打造的冷水海鲜养殖场也可以一年到头连轴转,这样一来,当地的海鲜市场上就全年都能有冷水海鲜供应了。对于那些爱海鲜爱到不能自拔的广东吃货们来说,这个消息简直就是利好到不能再利好了。

报道提到,深圳液化天然气接收站试点搞的这个项目,其首要攻克的高端海鲜养殖对象就是龙虾。目前我国海鲜市场上出售的龙虾,很多都是从国外,尤其是澳大利亚进口的。澳大利亚的龙虾可不便宜,而且近几年我们和澳大利亚的关系也是起伏不定,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更加坚定了我们要搞南方冷水养殖技术的决心。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其实也算是为了摆脱国外对卡我们的脖子所付出的一种努力。不只是广东,在过去这些年里,为了能让广大中国老百姓吃得好、吃得起,我们在国内很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地搞了许多高端水产养殖项目。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咱们大美新疆,听说现在新疆都已经把水产养殖的科技树点到养大闸蟹、养虾、养龙虾,甚至是养鲍鱼上去了。四川那边的鱼子酱产业弄的也是红红火火。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再过些年头,咱们中西部省份的同志和朋友要想吃海鲜,可能都不用再眼巴巴地掰着手指头等沿海地区的禁渔期过去了,就近就有,随吃随买,价格也不至于说再像以前那样贵到看一眼都觉得肉疼了。顿顿都吃也许不太可能,但是每逢十天半月吃一顿犒劳一下自己和朋友家人,那也算是有盼头了。

身为一个家就住在大湾区的中年大妈,我对深圳搞冷水海鲜养殖这个事情肯定是举双手支持的。我至今都还记得去东北出差时吃到的海鲜炖白菜,真好吃啊,又有汤又有菜又有海鲜,这种菜肴就很合我的口味。回来之后我也曾琢磨过用网上搜到的菜谱复刻一下,但无论再怎么严格遵循烹调步骤,最后的成品总是差那么点意思。

后来我才终于意识到,在广东做出来的成品之所以不是我在东北吃的那个味道,问题不出在烹饪的步骤上,而是在食材上。北方冷水海鲜的风味确实不是南方暖水海鲜所能比拟的,用北方冷水里出产的海鲜来吊高汤,别说是白菜了,它就是炖鞋垫子都好吃啊。一方水土养一方食材,就好比新疆出产的蔬果,也是要比其他的地方好吃一些。这个东西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赋予的,拧巴也没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时地利人和,天地的因素,看来终究是要排在人的前面的……

但从来如此,便意味着将来也一定会如此吗?我看倒也未必。深圳搞的这个冷水养殖项目就是一个例证。事实证明,中国人在吃这件事情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不存在边界的,只要身为食材的你足够好吃,我们早晚都会想出办法来将你本地化、量产化、白菜化。食者,民之天也。从某种程度上讲,让14亿中国老百姓都能吃得饱、吃得好、吃得起,就是我们这个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崇高理想的一种有温度的具象化体现。

我不知道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伟大抱负在具象化之后都是什么样的,但是我确信,我们的一定是色香味俱全的,而且是人人都吃得起的,还得是全年都供应的。

幸亏科技这次掌握在了文明的手中,如果换做是美国那边,这东西搞不好就要被军火寡头用来研制急冻武器了。

最伟大的科学技术,一定是用于造福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而不是服务于一小撮既得利益集团,拿来制造杀人武器的。

假以时日,倘若有外国友人来到这里,和我念叨起我们遥遥领先的冷能科技,并忍不住啧啧称奇,我想我应该会淡淡地回复他/她一句:

“哦,你问这个啊?我们用来炖白菜的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