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艺群

书画的创作和鉴赏中我们常说这幅作品有韵味,韵味即“味道”是也,也是大家经常说的“金石气”.“书卷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味道”从字意上讲是“滋味”.“趣味”。“味道”通常指味觉所体会的滋味,包括酸.甜.苦.辣。也可抽象的指情味或意味。包括感觉,知觉.视觉.听觉或氛围等。在不同的语境中,“味道”还可以用来形容趣味或情趣。如常年出门在外的人,回到久别的故土,换起了久别的情感常说这是家乡的味道。使得抽象的情感得以具体化和保留,并对童年的回忆和儿时母亲恩爱的怀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味道”还有对文化的象征,在不同的文化中,“味道”还赋予了某些象征意义。通过理解和品味这些文化中的“味道”,我们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味道”一词最早出自汉.蔡邕巜被州辟辞让屠蟠》:“安贫乐潜,味道守真”。晋.潘岳《扬中武诔》:“钩深探赜,味道研机”。清.曾廷枚的《朱子语类》卷五七:“两箇都是此样人,故道得合味道”。

表达〝味道”的经典诗句也有,唐.沈彬《题苏仙山《郴州城东有山为苏耽修真之所,名苏仙山》中记“味道不来闲处坐,劳生更欲几时休”。宋.姚勉《和友人春韵》中也有记载:“谄贺岂堪随味道,高眠且只学袁安”。

当今人们在欣赏一幅书画作品时对书画的品评也常用有“味道”一词来表达和形容,来审视审读来评判评议。看线条的灵动,看墨与色的融通,看留白的空灵,看章法布局的气韵。从审美层面与精神状态上体现出的一种形象特质审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味道”还常作用于对学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追求标准来认同,也构成了对书画品评的标准和美学审视的态度。从上述的几个范畴来讲,笔墨丹青的历练和学养需要人们对自身修养的加强,出神入化的“味道”金石气书卷气就自然而生,气韵自然生于笔端。

“味道“有看得见的有看不见的,看的见的是笔法.墨色.字形.诗句。看不见的有情感.风神.韵律等。这是灵魂之所在,也就是常说的“味道”,如老子所言:〝得道是也”。万物归一,道法自然无我,徃往就出在“灵魂上”。笔者以为要创作出神品,要匠心独运在“有我”与“无我”意境上营造出“精神”与〝氣韵”。游于艺者,观物,观我,观天,观地,观照天地间的偶合,是天地间的“道”和“理〞。“味道〞意者存于心而化于形,其中有味耳乃大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人大书画家董其昌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随手写来,皆为山水传神矣”。文人诗性的表白,激昂的情绪,心游太古的凝重,迁想妙得的境界,又能从天地之间提取精华,物我俱化,物我融一的一种升华今世的得意表达和追求的精神境界是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张艺群,号闻石。1957年生,籍贯北京通州。曾供职于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资料馆。1983年曾在北京书画研究社学习。1993年被评为国家图书馆馆员职称。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四届艺术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书协办公室主任,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外联部主任、硬笔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北京通州区政协文史学习委员,北京通州区潞城镇文联顾问。

责任编辑:方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