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已经不仅仅是信息过剩的问题了

而是我们完全被跟自己不相干的信息淹没了

互联网的流量特质产生的一个东西叫做热点

每个人似乎都有义务对热点做出回应

在私人谈话中

你要是不知道就落伍了

在公众对话中

你要是不知道就无法进行谈话

而在谈论今天的热点的时候

你也许已经完全不记得昨天的热点

就这样

我们的注意力被一天一天的消耗殆尽”

这是周轶君在某个短视频当中总结的一段话。

她在2015年来到拙见的舞台,临走时写下一句话:世界就是一个想法。

现在我们生存的现状是世界有无数个想法,但唯独没有我们自己的想法。我们来不及想,也没有什么觉得值得去想,我们只需要打开手机:去迎合,唯恐失落;去寻找,唯恐孤独;去表达,唯恐错过。

然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目不转睛的傻笑中,错过了现实世界中的交流,忽略了周边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手机成了我们交流的主要通道,就像现在,如果某一个人能够在床上、厕上和路上摆脱手机,就已经算是万里挑一的优胜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手机上瘾

谁能离得开手机呢?

这里面有正常的需要,也有合理的借口,更有离不开的习惯。如果用倒叙调侃来讲这一句话就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用借口来满足需要,而真正的需要,就是看平行世界上面的人来人往,喜怒哀乐,继而体验共情后的焦虑,写下点点滴提示后的灵感备忘录。

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我记得好多年以前,某人物杂志的封面的标题是“少林寺与现代化”,就是关于少林寺在发展过程当中因为跟世俗生活连接过于紧密而引发的争议和讨论;

又记起在几年前的一个跨年祈福活动,当千余信众顶礼膜拜传灯祈福时,我发现很多小法师一边在诵经,一边双手合十的在手机上抢着新年红包。

图源网络

欲罢不能其实是一种境界

这种境界既有高尚的清醒,也有无奈的断舍离而不能,所以纠结。这个层面不知道纠结会不会优于无知无觉的不纠结,如果其结论是一样的,起心动念的觉醒程度,也就可以忽略不计了。结果是大家一样耗费很多的心思在路上、在办公桌上、在会议上、在大型活动上,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

我们看别人,也希望别人通过屏幕看自己,于是就形成了因果报应式的良性循环。

我看到公司的同事工作效率低下,大段的组织语言都疑似得了功能障碍症,自交流的目光呆滞若有所思,要紧处摸出手机,不只是在录音,还是在转移痛苦。出的结果就是一切都无动于衷,心态越来越淡定,对工作的反应也越来越平和,好像越来越幸福了。

这样想起来,多看看短视频也没什么太大坏处,至少让很多人摆脱了现实的痛苦,说不定才能缓解抑郁。

自闭,我愿意

我就喜欢你们这种看不惯我天天耍手机,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有本事你把手机放下。

和那些过热的东西保持距离,除非你有能力成为热点,否则层出不穷的热点,可能多数与我们无关。

你的手机发热了没?

更多故事 :

拙见小助手

读完记得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