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获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不知不觉,这所“历史悠久的崭新大学”近 日 迎来了它的十周岁生日。

从深圳龙岗的一片荒芜,到如今景色宜人的校园,港中大(深圳)一步一个脚印,培养了一批批高层次国际化人才,已经成为深港合作办学、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成功样板。

港中大(深圳)校园/南方财经受访者供图

校长徐扬生在回顾十年办学之路时,他认为学校可以如此高速高质发展,就是选对了地方。

港中大(深圳)就是要找一个开放包容、思想活跃,与它办学风格同频的城市,它寻找了,也找到了,那就是深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座城市与人才最好的关系是共生共赢,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深圳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在国内已然是标杆城市之一,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深圳的飞速发展,以及城市本身的“年轻”与“包容”,吸引了大批“高精尖”人才集聚。

一句“来了就是深圳人”,给了大家前进的勇气。

图源:摄图网

深圳1979年建市、1980年建特区,尽管历史不长,但深圳一直把“国际化”作为奋斗目标。

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即提出建设“外向型经济特区”,而事 实证明,深圳永远不会让人失望,它 向世人 展示 了一座城市的 “国际化”,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

图源:摄图网

首先,在国际化教育这条路上,深圳找到了与自己适配的方法,深圳毗邻香港,深港融合就是一个 独辟蹊径的选择。

以港中大(深圳)为例,在校长徐扬生看来,“国际化”是重要的办学理念,“融合”成为港中大(深圳)的独特气质,它将国际化、通识教育、中英双语教学带到深圳这片开放包容的热土之上。

2014年,港中大(深圳)刚成立的时候,只设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秉承着“一腔热血,百年大学;千载品牌,万世良心”的创校精神,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优秀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国际化高层次人才。

于是港中大(深圳)在学科设置上不断完善,从最初3个学院,到今天建有经管学院、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数据科学学院、医学院、音乐学院,正在筹建公共政策学院;

要想自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人才,“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合作办学体制机制优势及深圳的区位优势发挥了极大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中大(深圳)/学校官网

港中大(深圳)不仅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学术标准、管理体制,设计出与时俱进的课程方案,采用国际化教学体系及教学质量评审体系,吸引具有国际视野的教师,而且还与境外包括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等在内的140多所高校开展实质性交流与合作。

为了拥有一流师资,港中大(深圳)面向全球遴选人才,要求教师不但具有国际视野,还要有创新精神和教书育人的热忱。如今,学校引进的620余名国际知名学者和研究人员中包括诺贝尔奖得主5名、各国院士40余名。

其次,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开放意识流淌在城市文化的血脉之中,受到这样开放文化的影响, 学校实施“书院制”模式,不同专业、天南海北的学生同住一所书院,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术沙龙。

大家有机会经常和来自全球各地的老师同学交流,在 这一点上,港中大(深圳)的学生可以说是赢在起跑线上了。

港中大(深圳)的现代化图书馆/学校官网

再者,深圳率先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切实扛起科技自立自强的深圳责任,目前已拥有国家级实验室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13家, 更有利于深圳学子与具有 国际 视野的专家一 起交流。

背靠深圳的产业资源和开放政策,港中大(深圳)努力了,它也做到了。

这个建校时间仅十年的大学,不仅开辟了自主培养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的新路径,还积极回应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在构筑创新优势、以科研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写下精彩华章。

在科研体系构建方面,港中大(深圳)高度注重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需求与应用需要,将学校优势学科与市场发展需求紧密结合。

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和大湾区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双重优势,重点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专业,并与港澳高校开展高水平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合作,联合申报国家、省、市科研项目数十项。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新材料和能源科学、国际金融与物流、制药和精准医学等重点研究领域,成立了82个国际水准的研究院和重点实验室,承担超 过370个国家级项目和超过1000个国际 各类项目。

这些领域与深圳的未来产业方向也是高度吻合的。

港中大(深圳)/学校官网

“毕业后,专业知识和企业需求相衔接,高薪工作so easy”

“企业获取人才方式更高效,同学们就业更便捷”

不少同学表示看到毕业学姐学长们的就业前景,充满信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中大(深圳)/学校官网

3月12日,港中大(深圳)发布了2023届国内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报告显示,直接就业的学生,平均年薪达17.08万元,进大厂、进事业单位都是基本操作了,更有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收到某百亿级量化私募抛来的橄榄枝,获高薪录用。

港中大(深圳)/学校官网

港中大(深圳)的毕业生,可以说是到哪儿都抢手的存在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 在就业地点的选择上,毕业生超过一半选择留在深圳,占就业人数的50.31%。

由此可见,学校的优势学科高度吻合了深圳的产业发展需要,而深圳又凭借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独特的城市魅力,吸引着高素质人才继续留深发展。

人才和城市之间不仅是一种“双向奔赴”,更是一种“相互成就”。

深圳的地理优势以及开放包容的城市禀赋等,对大学的成长形成了助力;反过来,十年来,这所大学也从多个维度参与了深圳的现代化建设。

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鼓励企业和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政策……深圳在过去的四十年里,很多改革举措都是敢为天下先的。

对于很多人来说,来到深圳学习和工作就意味着可以接触到最前沿的知识、最先锋的理念和最广阔的舞台。

图源:摄图网

40多年来,深圳涌现了太多励志的奋斗故事和白手起家的财富神话。

2023年8月,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正式发布,深圳有11家企业上榜,它们分别是:中国平安、华为、正威国际、腾讯、万科、招商银行、比亚迪、中国电子、顺丰、深投控、立讯精密。

相较于北京上海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深圳的500强中,除了中国电子和深投控外,其他9家全是民营企业

除了500强,深圳还有总量已累计达到752家的国家级 “小巨人”企业、近万家“中量级”专精特新企业,以及百万级的小微企业。

一个城市的发展越是蒸蒸日上,人才成长的前景就越广阔。

这里有创新创业的氛围,一流的营商环境,有创新型的企业和优秀的企业家群体,有敢闯敢试的民营企业家, 无论你所学所长是何专业,都能在深圳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

40年前,随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深圳揭开了新时代的序章。

作为改革开放的象征,深圳一直敢于将梦想变为现实,把未来变为现在。

政策利好下沉,发展落到实处,让深圳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厚度、气度,心甘情愿地留在这里,让“深爱人才,圳等您来”不是一句空口号。

如今,越来越多人才愿意在深圳发展,带动深圳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升级,我们也期待,下一个十年,港中大(深圳)将继续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精尖人才 ,助力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再创奇迹!

TEAM

编辑丨面面 执行编辑丨平底锅

SOURCE

资料来源于:摄图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官网、深圳新闻网、光明日报、深圳发布,由深圳全接触整理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