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刊首语

小城似欲留人住

到安吉,最好的时节是秋季,从南太湖出发,沿着西苕溪,一路向西南走,两岸的荻花便会在眼前缓缓铺开,如果把目光放得更远,便会看到这里的村镇是如何与碧绿如洗的竹林和睦相处的,如果走得慢一些,耐心也肯多一些,愿意等到天目山里的第一场雪落下,再一步步登上天目七尖中的最高峰龙王山的话,便可收到由一个银装素裹的江南发来的默默邀请:留下来吧。于是,疲倦的人们便再也不想走了。也许,这样的表述过于浪漫,但对很多选择定居于此的新安吉人而言,这的确是一种心理真实。

02

长江文化

江山如画鞠生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江作为亚洲第一大河流

自西而东横贯中国腹地十个省、市、自治区

这些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文化

互相交流、互相融合

为长江流域饮食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一定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创造与发展,决定着人们的饮食样式,特别是在物质生产较为发达的地区更为明显。人们饮食状况如何,首先和他们创造什么、生产什么有关。中华饮食文化的南北之别,正是植根于这种与地理环境有密切依存关系的经济生活的土壤之中。我国古代长江流域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是川泽山林,因此不仅创造了水田耕种、稻谷栽培的农业生产方式,而且还创造了与此相适应、高度发达的饮食文化类型,最终形成了重视农业,讲究饮食的生活传统。所以说,是得天独厚的长江,滋育了流域内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03

特别策划

青绿安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

天目山下,西苕溪畔

#2

安吉,江南的另一种样子

#3

浙北有修竹

#4

白茶寻踪

#5

小城里的新青年

#6

梅溪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吉,一个坐落在浙北天目山北麓的小城,因其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历史的硝烟逐渐远去,人们在此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在竹林深深与茶香四溢中,安吉回归到了“安且吉兮”的怡然之状。

04

专题策划

安吉何以富产“绿电银行”

安吉县地处浙江省西北部,其地形西南高、东北低、三面环山,中部和东北部低缓凹陷,朝东北方向呈“畚箕形”辐聚状盆地。独特的山水地理禀赋和气候条件,为建设大型抽水蓄能电站提供了可能。被称为“绿电双子星”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和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便坐落于安吉县天荒坪镇境内。

05

流域映像

灵动太湖

太湖流域是扬子鳄、斑鳖生活的家园,但是它并不独属于这些水中巨物,它们只是流域世居生物中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代表。这里还生活着众多并不广为人知的野生动植物,它们和这些声名显赫的物种,共同组成了太湖流域精彩的生命世界。

06

水文化之旅

海上丝路起点:大汉三墩

大汉三墩位于湛江徐闻县最南端,与海口市隔琼州海峡相望,是有史记载的最早的海上丝路的始发港。唐人云“欲拔贫,诣徐闻”,与今天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何其相似,这说明沿海地区自古就有经略海洋贸易的传统。

唐人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云:“汉置左右候官,在县南七里,积货物于此,备其所求,与交易,有利。故曰‘欲拔贫,诣徐闻’。”生动描述汉代官商对外贸易的情况,说明当时的徐闻港繁荣昌盛,能够发财拔贫,与今天风靡大江南北的“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何其相似?

07

江河美文

山水诗篇

新月生于天山,

照亮了天山积雪。

苍茫云海之间,

透过舷窗,我望着

绵延数千里的群山,

戎马倥偬,追云逐月,

一直陪我到奔月之路的尽头

泊南浔

湖州南浔的命名者很有智慧。因京杭大运河而在“寻”旁添了一个三点水,于是寻找便有了指向,多了深意。

但若不说京杭大运河,你很难把一条闻名遐迩的河流与这座江南古镇联系起来。人与历史经常是这么一种奇怪的关系,置身其中却浑然不觉,相隔千里又一点就明。就像眼前这道窄窄的水,向北逶迤而去,多少年来的使命就在不动声色中完成。对于这个无法洞彻的走向,时间一长,人们只能收起凌空蹈虚的目光,低下头来,以贴到地面的生存方式去对话星移斗转和沧海桑田。

08

水现实世界

卷羽鹈鹕:

翱翔在记忆天空中的巨鸟

鸟的迁徙,是自然界在空中奏响的最壮丽诗篇,有时明快,有时悲壮。卷羽鹈鹕,一种如轰炸机般强壮的大鸟,年复一年往返于中国东部沿海和蒙古国的湿地之间,奔赴孕育新生命的迁徙旅程。作为一名观鸟爱好者,我曾与它们有奇妙的相遇,也见证了在栖息地破坏和盗猎的重压之下,这种鸟类的我国东部沿海种群岌岌可危的命运变化。

09

味道

西安的四样果

在小说《西游记》里,唐三藏的取经团队回到长安,唐太宗设宴欢迎,摆出的果子是“橄榄林檎,苹婆沙果,慈菇嫩藕,脆李杨梅”。嗨,大多都不是本地果子呀。西安本土最好吃的四样果应该是它们:火晶柿子、户太八号葡萄、 周至猕猴桃、临潼石榴。

10

真视听

云梦泽边的对话

在被电子图像和钢铁丛林充斥的现代生活中,阅读纯文学、亲近大自然似乎已变得奢侈。但仍有一些人在坚持用好的标准,记录急遽变化的时代。他们是编辑,是写作者,是传递文字力量的人。

“中国三峡杂志”微信公众号

立足三峡,关注人类家园

报道河流地理与水文化

责编:吴冠宇

美编:吴冠宇

审核:任 红

来源:《中国三峡》杂志2024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