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网消息,当今世界,有一些国家执政者的职责并不是维护自身利益,而是一个劲地去讨好美国,迎合美国,配合美国。在四年前,芬兰和爱沙尼亚政府为了站队美国,拒绝了中国企业参与投资兴建两国海底隧道项目。当时它们很硬气,称拒绝了中国,也能找到替代方案完成这项“世纪工程”。结果,转悠了四年,它们发现谁也替代不了中国。而两国海底隧道又是刚需,“世纪工程”的牛已经吹出去了,现在怎么收场?于是,它们只好又厚着脸皮来求中国。

近期,面对外界的复杂声音,芬兰坚定地表达意愿,坚持与中国企业携手,共同打造赫尔辛基与塔林间海底铁路隧道的未来。芬兰赞赏中国高铁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视其为理想合作伙伴。尽管欧盟对中国投资有所限制,且芬兰刚加入北约带来新的考量,但他们仍选择跨越挑战,寻求合作。这条海底隧道如若建成,将把赫塔间的2小时海运时间奇迹般缩至20分钟,极大地推动两地经济交融与文化交流,同时也拉近了东欧与北欧间的商业纽带与人员往来。

海底铁路隧道项目总长约100公里,中间有两个站点,是欧洲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这条隧道将把被海湾分隔开的赫尔辛基与塔林连接起来,将眼下两小时的轮渡行程缩短到20分钟车程。然而项目已经拖延了多年之久,来自中国的资金和技术参与成了一些人发难的由头。“对于实际建设,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最终决定,但我们非常看好中国的建筑公司。”项目投资方芬兰-爱沙尼亚湾区发展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库斯塔·瓦尔托宁说,“中国目前在高铁领域遥遥领先。”

其实,美国当初也并不是想真的帮芬爱两国修建海底隧道,只是想要阻止中方在这里进行建设,现在目的达成了,对于芬爱两国,自然也就懒得搭理了,根本不会去考虑它们的死活。现在就算是美国良心发现,真的想要帮助芬爱,以美国现在尴尬的基建能力和工业能力,实际上也难以承建这一海底隧道工程。所以,正是因为意识到自己现在已经处于“彻底被西方抛弃”的尴尬处境,明白现在除了中企,没有谁能够帮得了自己了,芬兰等国这次才会不惜自己打自己的脸。

不过,虽然芬兰开发商看好中国企业的技术实力,但由于地缘政治关系和欧盟对中国投资的严格审查,项目的推进仍面临着一定的外部挑战。作为欧盟的成员国,芬兰和爱沙尼亚理应遵循欧盟的相关法规,限制或禁止中资流入。事实上,作为西方利益代表的欧盟,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从未停止。近年来,欧盟打着“担心中国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获取核心技术,并增强其在全球关键行业的影响力”的名义,对中国企业在欧盟成员国的投资进行了种种限制。

但芬兰是不会害怕的,因为在政治和军事上,芬兰已经做出重大让步,包括援助乌克兰,加入北约。而芬兰与俄罗斯的边界线长达1200公里,加入北约是要面临很大风险的,俄总统普京已经明确表示,将向俄芬边境派出驻军。进一步讲,如果北约在芬兰境内设立军事基地或部署导弹,俄罗斯的针对性动作还会升级。本来,芬兰加入北约是为了“更安全”,但从目前态势来看,风险反而更大了。可以说,为了响应“围堵俄罗斯”这个大目标,芬兰已经付出了代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芬兰方面也谈到了两个现实。第一,这条隧道连接的是两个北约国家,这是没办法改变的地缘政治。第二,由于两个国家都跟俄罗斯接壤,在地区局势紧张的背景之下,他们可能还将面临来自俄罗斯的阻力。从实际情况来看,芬兰虽说坚称不要将该项目与政治因素牵扯到一起,但芬兰为了打消西方国家的顾虑,其实也做出了一些让步。比如芬兰开发商负责人瓦尔托宁就指出,该项目涉及的资金,不只是来自中国,美国和欧洲以及中东地区的一些国家,都会参与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这个铁路项目是的参与方是芬兰和爱沙尼亚,但在与中国沟通时,爱沙尼亚却从未出面。按道理来说,既然芬兰重提该项目,说明爱沙尼亚也是点过头的,但却全权交由芬兰跟中国交涉,似乎是在刻意躲避。值得注意的是,芬兰在对中国发出建设邀请之际,还提了个新要求,那就是希望中国抛能抛开政治因素。要这么一说,爱沙尼亚不敢发声的原因就找到了。作为欧盟和北约的成员国,爱沙尼亚在外交上不仅追随美国,而且还多次挑起涉台议题。

很明显,爱沙尼亚是知道中国非常重视台湾,他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所以在这个时候选择保持沉默,让芬兰在前面开路。但是中国企业这次要不要接受就是另一个问题,中国在经济上一直保持着合作共赢的原则,我们也乐意和别国合作建设更多友谊项目。可不难想象,如果中企这次继续选择接手,美、西方会不会重蹈四年前的事件,再次用舆论手段,毕竟在过去,西方在经济市场中早就没有原则可言,说干涉就干涉。现在的国际环境不比从前。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合作与发展方面,中国一直保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如今,像芬兰这样敞开了怀抱,向中国基础设施企业发出合作信号的国家还有很多。不过,这种态度并不代表中国任意接手、承建所有的基础设施项目,而是遵循市场化的原则。在四年间,中国的高铁技术与制造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铁的线路、信号、车辆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质的飞跃。在这种背景下,芬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铁系统建设始于2007年,自那时以来中国高铁网络快速发展,成为全球最大、最先进的高速铁路网之一。截至目前中国高铁网络已经覆盖了众多城市和地区,包括一些重要的国际连接线路。中国高铁以其出色的性能和服务品质而闻名,它具有很高的列车运行速度,最高可达到每小时350公里,这使得乘客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到达目的地。同时中国高铁还提供优质的服务设施,如舒适的座椅、餐车、充电插座和Wi-Fi等。

除此之外,其他国家也想找中国合作。

马来西亚最近表达了要重点发展对华关系的意思。据环球网报道,马来西亚最近正在向中国寻求进口稀土加工技术,以开发本国价值将近1万亿林吉特的矿藏。去年12月底,中方宣布禁止稀土提取和分离技术出口。虽然许多国家都拥有稀土加工技术,但中国是唯一拥有所有17种稀土产能的生产国,而且已经开始精炼马来西亚矿藏。而马来西亚地下蕴藏着全部17种稀土元素,除了中国,和其他任何国家合作都无法让所有稀土元素得到提炼,并且产生的价值会比较低。

众所周知,稀土元素已经成为了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比如导弹、新能源、半导体技术等新材料的生产,都需要应用到稀土这种工业黄金,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各国对稀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某种程度来说,稀土甚至已经成为了大国博弈的一种重要筹码。而中国的稀土加工技术能力,可以说在全球属于是遥遥领先的地位,虽然不少国家都拥有稀土加工技术,但中国仍是唯一拥有所有17种稀土产能的生产国。

中国在稀土产业的技术实力体现在多个层面,不仅确保了自身的资源优势,也对其它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和国防工业产生深远影响。正因中国在稀土方面的领先地位,中国去年刚调整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按照这一规定,一些稀土技术被禁止或者限制出口。马来西亚希望提高本土矿产资源开发价值这无可厚非,符合马来西亚国家利益。但却不符合中国利益。稀土算得上是中国独门秘籍,更是与西方博弈的王牌。去年夏天,中国限制稀土重要金属镓和锗的出口。

从长远来看,如果中国与马来西亚达成在稀土领域的合作,对改善周边形势是有利的,因为马来西亚作为东盟的领头羊之一,加深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必然带动其他东盟国家与中国合作,而中国与东盟的合作越广越深,南海局势就会越稳定。然而稀土加工技术不同于其他技术,并且稀土本身就是一个敏感领域,要不然中国也不会将有关技术列入《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美西方更不会一天到晚嚷嚷着要摆脱中国的稀土供应链,以降低对华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马来西亚此前就让澳大利亚稀土巨头莱纳斯开发了稀土矿,但其技术层次似乎不达标,造成了当地很大的污染问题。不过,虽然中方正式投资建厂生产稀土,很可能是解决多种问题的有效方案,但中方是否会真正迈出步伐还是有待观察。从中马关系来考虑,中国与马来西亚没有什么历史积怨,经贸往来也在稳步增长,据相关数据,今年1-2月,中国与马来西亚贸易同比增长11.8%,快于中国与东盟贸易平均增速,中国连续14年都是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伙伴。

马来西亚对稀土产业升级的渴望,也解释了近期马方为何频频在外交场合为中国发声、拒绝在南海问题上站队,尤其是在澳大利亚-东盟峰会期间,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公开批评西方国家存在所谓的“恐华症”,马方不会为美国向中国“叫板”。马来西亚在中美关系和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实则也是大多数东盟国家的缩影。中国是东南亚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南亚国家在历史上又饱受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多数东南亚对西方国家的鼓吹抱有天然的警惕心,

此外,参考消息网21日报道 据美国世界新闻网20日报道,英伟达2024年开发者大会1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登场。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宣布,英伟达就使用下一代智能车用芯片DRIVE Thor与三家中国汽车制造商达成合作。分析认为,英伟达顶着拜登政府限制芯片出口的压力向中国车企“交芯”,证实了中国市场的潜力与吸引力,“失去中国市场的代价难以承受”。据报道,英伟达下一代智能车用芯片DRIVE Thor采用新发布的Blackwell架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许多竞争对手如英特尔、美光和德州仪器等不同,英伟达不生产自己的芯片,而是使用分包商,主要是台积电。英伟达周一推出了为人工智能提供动力的最新芯片系列,该公司正寻求巩固其作为人工智能狂热主要供应商的地位。这款被称为Blackwell GPU的人工智能“超级芯片”在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时的速度是上一代的四倍。此外,英伟达还宣布将扩大与世界领先的比亚迪和其他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合作,包括开发自动驾驶的人工智能汽车。

由于受到美国出口管制,英伟达向中国客户供货大大受限,仅能提供性能较低的H20和L20芯片。对此,黄仁勋的态度是,英伟达目前需要确保理解政策。作为AI算力龙头,保证全球供应链稳定是英伟达的一大重点,中国自然无法绕开。黄仁勋强调,英伟达放弃与中国或亚洲供应商合作的可能性很低。他举例称,采用Blackwell芯片架构的DGX服务器等产品,包含了数万甚至数十万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来自世界各地,其中只有8个来自台积电,更多则来自中国大陆。

事实上,不仅仅是英伟达,目前包括英特尔、高通、AMD等国际芯片巨头,都在积极拥抱中国市场。他们无不期望能在这片广阔的市场中分一杯羹,并占据一席之地。这既是因为中国市场的潜力巨大,也源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吸引了越来越多国际巨头的青睐。以汽车智能化为例,包括理想、蔚小理、极氪等新兴车企,都已明确表态将采用英伟达的DRIVE Thor芯片。这些厂商无疑都瞄准了中国智能驾驶的"蓝海"市场。

英伟达与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无疑是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科技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协作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尽管国际政治局势复杂,特别是美国的政客千方百计地实施技术封锁和市场围堵,但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方面,跨国合作依旧是推动进步的关键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和开放合作的姿态。这一现象同样对中西方在科技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出了新的思考。在全球化的今天,封锁和围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而且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新能源汽车到航空航天,从计算机到5G,近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取得一系列成就,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的独特优势更加明显。据统计,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当前,中国正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新型工业化坚持创新驱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改革开放初期集中发展来料加工,到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