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黄公略,大家可能有些陌生。

可实际上昔日他与毛主席、朱德、彭德怀并称为“毛朱彭黄”,是红军的缔造者之一,地位极高。

只不过他以命酬国,英年早逝,只剩下孤儿寡母相依,后来还是多亏彭德怀照顾,他的骨血才得以留存。

那这其中究竟有哪些故事?那个孩子后来又怎么样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男儿立志出乡关,以身报国当仰之

黄公略的短暂人生,可以由时间节点分为两个部分,而这个节点就是1916年。

当时袁世凯为满足私欲,与日本签订了丧国辱权的“二十一条”。

国内有学有志之士,无不怒发冲冠,黄公略亦投笔从戎,加入湘军,以图报国。

由于腹有韬略而不乏血勇,黄公略在湘军中的职务很快就一路攀升,更难得的是他还在那里结识了一帮生死之交,比如说彭德怀。

后来,黄公略响应号召,参与北伐,立下赫赫功勋;又加入黄埔军校,汲取知识,成为了一员全能战将。

蒋介石有心拉拢,不过并不顺利,尤其是他还有一系列反革命行径。

以至于黄公略不满蒋介石暴虐,顶着“白色恐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可谓英雄。

此后,黄公略积极参加广州起义,吹响了平江起义号角。

在条件极为恶劣的情况下,带人开创了粤东南革命根据地,为红军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立下了赫赫功勋。

蒋介石为了招降他,让他哥哥黄梅庄担任国民党少将参议,还对他许下好处无数。

只是黄公略始终不为所动,甚至毅然表示“义无反顾,斩断亲缘”。

最终,黄梅庄被砍头,而黄公略也在1931年带领部队转移时,身中数弹而牺牲,只剩下妻子刘玉英和女儿黄岁新在老家相伴度日。

实际上,自打黄公略牺牲后,毛主席和彭德怀就一直想找到他家人踪迹,予以照顾,只不过始终没能找到。

毛主席和周总理还给刘玉英写过信,却也没有回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来,过去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想过利用黄梅庄利诱黄公略,还曾想过将他的妻子刘玉英抓住,然后逼迫黄公略屈服。

当时,刘玉英已经有孕,不适宜长途颠簸。

因此黄汉湘等人想把刘玉英诱骗去长沙的行动没能成功,反倒是让其受到惊吓,在大抱塘吴家躲了起来。

后来,革命形势愈发恶劣,国民党反动派也一直没有放弃过搜捕黄公略家人。

刘玉英只能带着女儿黄岁新四处辗转,最终逃回了岱头湾娘家。

徐特立等人曾经提出,把刘玉英母女接到延安区,不过刘玉英不舍得与母亲分离,最终还是带着女儿留了下来。

随着时间过去,黄岁新年纪渐长,到了该上学的时候。

只不过当时她的家中贫困,根本就凑不齐学费,还是彭德怀特意派人送来了400元钱,这才帮其渡过难关。

二 、历经坎坷不足惧,苦尽甘来有所依

自池石一小毕业后,黄岁新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湘乡县女子中学。

只不过当时家中接连有长辈去世,为了将其安葬,刘玉英和黄岁新也只能卖掉为数不多的田地。

当时母女俩本就生活拮据,田地卖出后更是一贫如洗,为了让女儿继续上学,刘玉英只能去当女工。

可就是这样,黄岁新最终还是不得不转学,去了水平稍低一些,但是可以公费读书的湘乡简易师范。

原本大家以为命运的磨砺终于告一段落,却不料更悲惨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当时湘乡简易师范学校的校长是个落后的顽固分子,在得知黄公略的情况后,居然强逼黄岁新退学。

好在我党帮忙,给其找到了一份教员的工作。

恰好当时刘玉英的姐夫贺根良住的不远,于是就将刘玉英母女接到了自己家中照顾,让她们度过了一段平静的生活。

可好景不长,后来贺根良又娶了一门小妾,受小妾撺掇,又想把刘玉英母女赶走,为此甚至不惜诬陷她们偷盗贺家稻谷。

黄岁新据理反驳,最终成功留在了贺家,但是难免要看人脸色,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情况直到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后,才迎来了改善。

当时革命形势已经十分明朗,唯独要担心的就是逃窜的白崇禧一部杀害我党干部家属。

于是,彭德怀派出了自己的侄子彭起超,让他去寻找刘玉英母女,并把她们接到自己身边。

彭起超带人找到了黄公略的家,但早已人去楼空。

后来,还是肖劲光和王首道再度下乡,找到了湘乡县工委书记胡开炯,然后一路按图索骥,这才找回了刘玉英母女。

当得知可以离开贺家时,刘玉英母女还是比较高兴的,不过出发前,刘玉英又说道:

“我得先回老屋去一趟,拿个东西。”

众人当时很疑惑,不知道刘玉英要拿什么,等她回来才恍然,而眼泪也不自觉落下。

原来,刘玉英竟是回去取了黄公略的照片,以及之前周总理、徐特立等人写的信。

这些东西过去刘玉英一直珍藏着,直到此刻要走了才取出来。

在肖劲光等人的护送下,刘玉英和黄岁新顺利抵达北京。

甫一见面,想到这些年的坎坷经历,刘玉英母女的眼泪就哗哗落了下来,而彭德怀则是坐在一旁沉默。

等到母女俩情绪稍稍平复,彭德怀才缓声安慰道: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们到了北京就是到了自己的家,需要什么都可以跟我说!”

刘玉英母女对彭德怀非常感激,1950年彭德怀即将去朝鲜战场作战的时候,刘玉英还曾说道:

“就让岁新给您当女儿吧!”

彭德怀听了后哈哈大笑,一边笑一边打趣着说道:

“你就一个女儿,给了我怎么行呢?不过我和公略是兄弟亦是同志,岁新还要算我半个女儿的!”

三 、代国家抚养遗孤,虽宠爱不失教导

自打彭德怀到中央工作之后,黄岁新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住在他的家中。

而按照当时惯例,黄岁新本来是可以去中组部领取抚养费和生活救济款的。

不过,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场回来之后,叮嘱过黄岁新“不要去领”,并且还说:“你的生活和学习费用都由我来承担。”

实际上,彭德怀对黄岁新是非常宠爱的,关于这一点,从生活中的细节就可见端倪。

当初,国家使馆曾经给彭德怀发放一些外币,彭德怀并没有使用,于是工作人员拿那笔钱买了两块手表送给他作为纪念。

一向主张艰苦奋斗的彭德怀,看到那两块手表就皱起了眉头,批评工作人员道:

“国家的条件还很艰苦,很多人吃不饱饭,不敢买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不过当时毕竟已经买了,所以彭德怀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把两块手表分别送给了侄女彭刚和黄岁新。

我们都知道,彭德怀没有亲生子女,只是抚养了两个昔日战友的女儿,一个是黄岁新,另外一个是左太北。

左太北的亲生父亲左权,也是个英雄人物,在1942年太行山反扫荡中牺牲了。

左权牺牲后,彭德怀和妻子浦安修就一直在照顾左太北,在童年时就给予了她很多关爱。

也正因如此,彭德怀后来对另外一个“女儿”黄岁新更歉疚、更照顾。

不过这份照顾并不是毫无原则的“溺爱”,恰恰相反,彭德怀教育女儿是很有原则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说,1952年黄岁新考上了平原省农学院,但是由于家人都在北京,所以不舍得离开。

于是就跑去央求彭德怀,希望能让她留在北京上学。

彭德怀当时并没有多说什么,反而是带着黄岁新一同去食堂吃饭,还让人把朱德总司令给请了过来。

甫一见面,彭德怀就对朱德说道:

“这孩子你认识吧?”

朱德点点头,看着黄岁新,神色似乎是陷入到了追忆之中。

“这是公略的孩子吧,当年她的父亲打起仗来是一把好手,我和毛主席都很喜欢他,后来他牺牲了,我们都很痛心啊!”

“这个孩子如今怎么样,在哪里上学呢?”

彭德怀看着还在“闹别扭”的黄岁新,紧接着就说道:

“这丫头正因为这件事情有情绪呢,不舍得跟家人分开,想要留在北京。”

朱德听到这里,也明白了彭德怀的意思,当即语重心长地对黄岁新说道:

“这可不行啊,要服从组织的分配,你的父亲为革命而牺牲,现在还埋在山谷中,你作为革命的后代,更应该遵循纪律,以身作则……”

听着朱老总敦敦教诲,黄岁新不禁泪眼朦胧,而彭德怀看到这一幕,也是叹了口气,摸了摸黄岁新的头说道:

“去好好学习,北京永远是你的家,等你放假了,随时都可以回来!”

就这样,黄岁新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很快转变思想,积极去学校报到了。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彭德怀正是用这种“松弛有度”的教育方式,将女儿们都培养成才。

四 、做大树不做娇花,为革命奉献到底

实际上,不仅仅是彭德怀,我党还有很多同志都给予了黄岁新关爱。

比如说1957年黄岁新等人毕业去东北开荒,时任北师大党委书记的浦安修得知这件事后,就特意给带队的王震将军寄出了一封信。

信中主要表示,黄岁新因父亲革命,尚在娘胎里的时候,就随着母亲四处颠簸,以至于最终早产,身体虚弱,希望在开荒行动中能够适当给予照顾。

王震其实也是知道这件事的,所以就把黄岁新调到了机械厂里,让她当技术员,并且还特意叮嘱她:

“要好好工作,但也要照顾身体,以后回北京了,记得来我家里玩。”

当然,众人的照顾并不意味着黄岁新是温室里长出的花朵。

甚至恰恰相反,无论是从行动上还是从态度上,她都不负革命后代之称。

首先是从行动上看,在农垦局机械部成立的时候,黄岁新表现就非常出色。

更不用说后来她被分配到机械化学校,天天下乡搞调研,回来还编写教材,堪称劳动模范。

其次是从态度上看,1959年后很多人都劝黄岁新不要老往“梨园”跑,但是黄岁新从来不畏人言,可见她有自己的坚守。

除了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之外,1958年后黄岁新在感情生活以及家庭上也实现了突破。

她的丈夫张志强,也是农机学院的学生。

就在二人结婚之前,黄岁新还特意把丈夫带来给彭德怀看了看,彭德怀对这个憨厚老实的青年也是比较满意的。

后来,黄岁新与张志强结婚,彭德怀虽然没有亲自到场,但是也表达了一份祝福。

1963年黄岁新生下女儿张献华后,彭德怀还特意把她们接到家中照顾。

当时,黄岁新因身体虚弱而奶水不足,孩子只能喝牛奶,于是彭德怀就亲自喂,把“小孙女”照顾得十分体贴周到。

谁能想到,昔日在战场上叱咤风云、指挥百万雄兵的“彭大将军”,背后竟然也有这样一份柔情呢?

彭德怀与黄岁新虽然不是亲生父女,但是两人的情分比起亲生父女也不遑多让。

这也就难怪1978年出席彭德怀追悼大会的时候,黄岁新会泪落不止了。

在彭德怀去世后,黄岁新依旧践行着“父亲”对她的教育,不断学习,为国家做贡献。

她通过自学就掌握了英语和俄语的熟练运用,并且还掌握了计算机技术,逐渐走向了编审的道路。

1986年被评为副编审,一直干到了1992年退休。

俗话说得好,“虎父无犬女”,无论是黄公略,还是彭德怀,都是令万人敬仰的大英雄。

与他们相比,黄岁新虽然鲜为人知,但是她也为革命、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了所有的光与热,同样值得我们尊重与钦佩。

在生活中亦是如此,不必要有多么优秀的能力、多么高的权位,才能去建设国家。

只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国之心,有一份不屈的努力,一样可以有所成就。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