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按

2022年“科学家小故事100则”专栏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方式,成功吸引了广大读者的关注与喜爱。今年,小编将深入挖掘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力求为读者呈现更多具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性的故事。希望通过这些故事,激发读者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也期待这些故事能够为推动科学普及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袁隆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隆平(1930-2021),江西德安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我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拓和领导者,首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得主,“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被誉为“世 界杂交水稻之父”。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推广与应用,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一封跨越时空的思念,一份改变世界的承诺

当金黄的稻浪在风中摇曳,那是一份来自儿子深深的思念和致敬。袁隆平,这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在他80岁那年,用一封充满情感的信《妈妈,稻子熟了》向已故的母亲华静表达了无尽的怀念。这不仅是对母亲的思念,更是一个儿子对生命影响最大的人——母亲的深情告白。

在湖南怀化市安江镇,袁隆平的母亲长眠于此,而他却在长沙,两地之间隔着漫长的距离。然而,无论多远的距离也挡不住儿子梦中的思念。袁隆平在信中写道:“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这简单的文字,却承载着跨越时空的亲情。

袁隆平的一生,深受母亲的影响。他曾说:“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这粒种子,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粮食,更是精神上的坚韧和毅力。

在2008年广州日报对袁隆平的采访中,他回忆起研究杂交稻的初衷。上世纪60年代,他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亲眼目睹了饥饿带来的惨状。他的梦境中,水稻如同高粱一般高大,稻穗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他与助手们坐在稻穗下乘凉。这一梦想,如今已经基本实现。

袁隆平的两大心愿,一是第三期超级稻研究成功,二是将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造福全人类。他的梦想不仅是中国的梦,也是世界的梦。他的目标是在2010年将杂交水稻推广到1500万公顷,增加300万吨粮食,够养活将近1亿人口。这样的目标,展现了他的远见和对人类的深切关怀。

面对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的“未来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袁隆平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出了乐观而自信的回答:依靠科技进步和国人的努力,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养活自己,并将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作出贡献。

袁隆平的故事,不仅是科学的胜利,更是人类精神的胜利。他用一生的时间,证明了一粒种子的力量,以及一个儿子对母亲的无限思念。《妈妈,稻子熟了》不仅是一封信,它是对未来的承诺,是对过去的缅怀,是对生命的赞歌。当我们在金秋时节看到那片片成熟的稻田,让我们记得,有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用他的智慧和情感,为我们留下了这丰收的礼物。

参考文献

[1]文远竹. 袁隆平超级稻亩产900公斤背后故事[N]. 广州日报,2008-09-02(006).

[2]张振中. 袁隆平:追逐“禾下乘凉梦”[N]. 农民日报,2023-10-11(008).DOI:10.28603/n.cnki.nnmrb.2023.00486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欢迎转载 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容编辑 | 孟想

一校 | 孟想

复校 | 刘科

终校 | 朱志安

点个赞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