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样的房子,我自己有工作!”说出这句话的,是当年参加过红军的王定国。

此时的她,正在搬离现在的家,因为丈夫的职别比她高,所以她也可以和丈夫共同居住,在与丈夫职别相对应的房子中。

但是现在她的丈夫去世了,她便毅然决然要搬离这里,去到与她职别相对应的房子里居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的原名叫做王乙香,曾被卖去当作童养媳,还曾裹过小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被封建社会摧残的女性。

但她摇身一变,变成了革命红军,建国以后,修长城、改律法,还与大了她29岁,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成婚。

在这两种身份之间的转变,她经历了什么?为什么要和大了她整整29岁的谢觉哉结婚?建国后,在本该退休的年纪,为什么又要做这么多事情?

投身革命事业

1913年,王定国出生在贫苦的农民家庭,在父亲生病去世后不久,家里就揭不开锅了,只能卖掉仅仅三岁的弟弟,但是没有维持多久生活,家里也没有办法养活她了。

将她卖去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在婆家,王定国过着寄人篱下日子,因为当时所有人家都过着不怎么富裕的生活,多了一张嘴吃饭,婆家自然不乐意,常常呵斥她,裹住她的脚,让年幼的她,去做最脏最累的活。

同样在营山,做地下党员的杨克明,见不得一个小女孩这样被人欺负,而且还是自己朋友的外甥女。

于是他和王定国的舅舅商量,两人咬牙把多年来攒的积蓄拿给婆家,让王定国拆开了裹脚布,恢复了自由身。

王定国因此了解了这位“杨布客”的来历,利用卖布人的身份作掩护,为革命事业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定国在杨克明这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共产党的事情,她也慢慢明白“只有共产党能救中国被压迫的妇女同胞”。

于是在1933年,王定国就参加了红军、加入共产党,以解放全国妇女同胞为目标革命,并将本来的名字王乙香改为王定国。

这个酷似男生的名字,包含了王定国对这个社会的期望,王定国想“也许我命中注定要走上安定祖国的道路”。

王定国升任的速度很快,这得益于她的思想觉悟和前瞻性。

1935年,王定国加入了长征的队伍中,负责剧团中的演出和道具管理。

剧团的工作要比平常的战士辛苦,长征的队伍很长,王定国等人为了每一个战士都能看到慰问演出,经常从队伍开头演到队伍尾部。

那个时候,王定国只有50斤重,在环境条件最极端的时候,她曾冻掉过一根脚趾。

根据王定国的回忆:“不疼,也没有流血,这样轻轻一碰,就掉了。”

王定国轻描淡写地说,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一样,似乎掉一根脚趾对她来说不是什么大事。

最惊险刺激的,还是要当属,王定国当俘虏的那段时间。

1936年冬天,王定国的剧团正准备前往河西走廊,路途中,突然遇到了敌人马步芳的队伍。

马步芳是当时有名的敌人,因为他生性残忍,落入他手中的人几乎没有几个可以逃命。但王定国等人却遇到了转机。

原来,敌军的队伍没有剧团,马步芳便留下王定国等人的性命,为他所用。

这倒也恰好,正接应了里面没有被发现的红军女战士们,过了不到一年,红军们便都神不知鬼不觉地溜出了马步芳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到部队后,王定国边专门负责营救西路军。

在工作的过程中,她不仅工作事业做的好,还发展了自己的个人感情,在当时的军中,是一段美好的爱情佳话。

她的丈夫谢觉哉与她十年如一日地恩爱,但两人不仅年龄上有跨越,文化上也有跨越,那两个人是如何将思想调成同频,依旧恩爱如初的呢?

与丈夫工作的那段日子

王定国与谢觉哉的相遇,是在1935年。

此时的谢觉哉已经是红一军的干部,而王定国只是剧团的小演员。

6月,王定国正在河边洗衣服,此时,走来一位看起来年岁较大的男同志,这个人就是谢觉哉,王定国以后的丈夫。

他对着王定国说:“同志,快要过雪山了,我想把这两件单衣合起来,中间再加一点动物皮毛,暖和一点,但是我不会,你能帮我吗?”

王志国想都没想,转头就冲谢觉哉一笑,说:“当然没问题。”

原本两人都以为与对方,只是一面之缘,虽然,谢觉哉对这个笑得很甜的女孩印象深刻,但碍于两人年龄差距过大,他并没有主动寻求机会。

1937年,王定国被解救回来后,来到了兰州八路军办事处。

谢觉哉也在这里工作,二人的都觉得十分有缘分,互生好感。

同年10月,王定国与谢觉哉正式结为夫妻,从此开启了抗战时期的一段佳话。

起初,王定国与谢觉哉婚后,两人过的十分美满幸福,没过了多久,王定国就正式成为了谢觉哉的秘书,不仅在生活上对谢觉哉多加照顾,在事业上也对谢觉哉有很大的帮助。

谢觉哉丝毫没有介意王定国不识字的问题,而是细心教她认字读书、写作背诗。

做了秘书以后,王定国深感自己的力不从心。

有一次,谢觉哉要王定国帮忙拿两份报纸过来,可王定国来回跑了好几趟都没找清楚,谢觉哉有一些无奈道:“怎么连报纸都拿不对?”

王定国也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认识字......”

谢觉哉这才想到王定国不认识字这件事,对此,他十分惭愧。

在以后的日子里,谢觉哉不论有多忙,都会抽出空来教王定国读书写字。

王定国也深知自己的文化水平有限,便主动报名了女子大学,希望可以学习到知识,更好地担任好谢觉哉秘书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谢觉哉逝世,二人做了34年的夫妻,对于王定国来说,“谢老不仅是我的丈夫,更是我的老师、领导、伙伴。”

谢觉哉的去世,让王定国一度伤心欲绝,但很快,王定国心中就有了新的任务。

丈夫的一生都在为国家人民做贡献,其中,写的笔记、日记、文章上的批注都是留给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

王定国决定要整理丈夫生前的文件材料,从着手开始到出版,整整经历了6年。

夫妻俩一生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王定国的退休生活也没有闲着,同样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王定国与谢觉哉的孩子谢飞的话来说:“母亲是一个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人。”

建设国家不停歇

1980年代,王定国发现了长城的变化,周边的村民们经常将长城的青砖挖下来为自家的房子填补漏洞。

王定国便将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购置新的砖块,再一家家敲门去置换长城的青砖,这花费了王定国不少的心力。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王定国,却不辞辛劳,为了国家的文化保护。

她专门找到领导,请求批注维护长城,就这样由王定国一手组建,修长城的活动开始了。

她不仅专注于保护文化,还制定了三个不要的规则:不要经费、不要编制、不要办公场所。工作地点在王定国自己的家中,吃饭也由王定国的工资里扣除。

真正做到,不拿国家一分一线,却为国家付出贡献。

改革开放时期,王定国发现了社会的变化,虽然社会已经稳定下来,但是依然存在着制度不全面的地方。

她不辞辛劳,主动组建了委员会,着手处理人口老龄化、发展下一代等问题。

成功对动了法律的完善,保证了社会的安定,维护了老年人群体和青少年群体的幸福。

90年代,国家把两类民间组织收编后,王定国便退出了委员会。

按照王定国的想法来说:“不介意功名,只希望社会的稳定。”

王定国与谢觉哉一心只为国家着想,朴素做人等优良作风,在教育下一代中也无时无刻的渗透。

王定国与谢觉哉共抚养7个孩子,每一个都十分优秀。

可以看出,两人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是也没有忘记了对孩子教育上的问题。

常常对孩子们说“大家都是普通人,不准搞特殊化”“勤能补拙 节俭是美德”等话语。

两人认为在温床中长大的孩子无法茁壮成长,所以每一个孩子到了年龄就会被夫妻二人送出去锻炼。

实际上,孩子们陪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特别少,做父母的也不可能不会想念孩子,但是为了孩子们能够出人头地,为国家效力,所以要忍着心疼把孩子们送出家门出去历练。

王定国对孩子们的教育,也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更是在言传身教。

在谢觉哉去世以后,王定国作为遗属,可以继续在组织为谢觉哉准备的房子中度过。

可王定国却找到上级领导说:“我不仅是遗属,更是一个有工作的共产党员,我是什么级别,就住什么房子。”

随后,她又遣散了家中的秘书司机,独自一人带着孩子们搬到了本属于她的房子中。

2020年,王定国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108岁。

但王定国同志的音容笑貌仍在我们的心里,她为祖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造福了一方人民。

她不仅是九趾女红军,更是我们心中的一代英雄。

结语

纵观王定国的一生,可以说她的一生只有一个主题任务——建设中国,造福人民。

王定国从刚开始解放妇女同胞的梦想,再到解放全国、造福社会等梦想的进步,也寓意着中国正在奔向更美好的未来。

她宏大的梦想,是从一个个小事情上着手,脚踏实地地做好每一件事,才一步步完成的。

当然,这些梦想也不仅仅是她一人完成。

就像现在,中国梦的完成,也需要我们全社会去努力奋斗,我们担任好一颗螺丝钉的位置,千千万万颗螺丝钉共同发力,就一定会完成中国梦。

我们身边任何一个爱岗敬业的人都值得尊重,他们的故事一定也非常精彩,来说说他们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