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揽史说

编辑|星揽史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社会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很大一部分古建筑由于自然和人为等因素的干扰,失去了原有的辉煌。

为此,在大力发展城市建设的同时,需要积极开展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现阶段,我国对文物建筑的修复理论及技术并未进行深入的推广,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物修复保护工作的开展。

过去我们对于古建筑的维修与保护工作仅仅停留于定期的维护,并没有系统性地进行加固与修复,从而使得古建筑的修复不能达到理想效果。

因此,为能够有效提升修复效果,应该结合具体情况,合理地应用修复加固技术。基于此,本文对榆林市常氏庄园现场检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实际修复手段对其修复技术进行探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常氏庄园概况及现状

常氏庄园位于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城东北12千米的高渠乡高庙山柳树沟北侧脑畔山,占地面积320平方米。2007年6月,常氏庄园被确立为榆林市首批文物保护单位。

2008年9月被陕西省确立为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认定为第八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地主常维兴始建常氏庄园,后经其第四子常彦函于民国初年建成,包括坐北朝南布局的三个窑居院落。

其中,柳树沟沟底有一处“明五暗四六厢窑”模式的典型布局的院落,其由主庭和前庭两套四合院组成,保护较好。因为地形的限制,前厅从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是宽阔型窑洞院落。

左右侧为尖塄山和嫣合峁山,前侧为冲沟和白家塔山,形成一个封闭的景观系统。所有院落均随山廓线起伏而建,形成有机随意的山水秩序,是沟壑聚落的典型形。

米脂地区共有3处窑洞庄园,包括杨家沟革命旧址、姜氏庄园和常氏庄园。与其他两处庄园相比,常氏庄园历经了时代的变迁。且在此过程中缺乏相应的保护,再加之种种原因,现在早已破败不堪,保存情况相对较差。

如今只剩下较为清晰的院落格局,窑洞已被严重破坏,上院的窑洞被村民们用现代手法改造,其外立面改为水泥抹面并安装上了玻璃门窗,尚且能够居住,但是原有的风貌受到了影响。

下院年久失修,院里长满了杂草,一些院墙已经倒塌,已无人居住。目前,常氏庄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保护修复。

从整体看,下院一进院倒座房、倒座耳房和大门屋面酥碱严重,墙体饰面污损,原装饰构件残缺;牲口院及磨房院部分坍塌,北厢房顶及椽廊年久失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因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古建筑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人文环境各不相同,建筑物本身结构的差异性也较大,因此遭到破坏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中也存在着共同特点。分析造成破坏的各类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常氏庄园主要由木材和砖瓦建成,多年来经历风雨侵袭,其力学性能早已大不如前。木结构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中,极易腐蚀破坏,导致其严重老化,难以发挥结构功能,当破坏严重时,木质梁柱构件受力面缩小,进而难以承受建筑物的负荷,最终导致建筑受损。

经实地考察发现,在荷载较大处,木结构出现了大量裂缝,严重的地方甚至木材被劈开,严重影响了结构的使用。青砖和瓦片作为建筑的主要构件,风化是造成其破坏的主要原因。

砖的物理、化学性质因受到风化作用而发生了改变,在长期风化作用下,砖块表面产生裂缝,表面留下了明显的渗水痕迹,严重影响其承载能力。

而且大量带有弧度的瓦片被特别地组合在一起,在风化作用下往往会出现屋面渗水、漏水等问题,使屋面结构遭到严重的破坏。

此外,常氏庄园的窑洞常采用没有烧制只进行简单加工的原状土,即生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而生土承载能力较弱,且抗剪性能不足,导致了其容易受到地震灾害的严重影响。

我国又是地震多发的国家,所以这也是窑洞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自然老化、年久失修以及自然灾害是造成古建筑残损严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院落自建成以来,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地面多改造为水泥地面,并且还设置了临时分隔墙、改造门窗、更换屋面瓦件或局部改造木构架等。

突兀的现代装饰使院落内建筑原貌和格局遭到严重破坏。此外,由于当地大量人口的外迁,使得原来的“空巢”继而发展为“弃巢”,多数窑洞被空置废弃,时间一长,窑洞被破坏、坍塌。

甚至成为危房。加之村内人口老化,窑洞很难得到及时有效的修复,进一步加剧了古建筑的破坏。因此,人为因素也是造成古建筑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护与修复

在正式开始实施古建筑修复之前,首先应进行详细调研和评估,其次拟定保护措施,再次编撰设计文本,最后进行古建筑修复。

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复内容涉及文物建筑本身、周围原生环境,唯有最大程度上保全建筑的历史信息,并对其历史原貌保持尊重,才可以满足文物建筑保护标准。

开展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要注重文物保护单位的真实情况、原有传统文化的维持和传承。保护修复工作的开展不是单一、机械的,而是需要有相应技术的,以促进保护修缮工作与文物保护建设的协调推进。

为了顺利开展并完成常氏庄园的保护和修复,要确保古建筑修复“真实性原则”“派生原则”“完整性原则”和“安全性原则”;同时原有建筑要保持原真性、整体性及可延续性;并且合理地保留不同时期建筑中加建的构件,对于那些不合理的构件要在登记归档后进行拆除。

想要保护米脂县常氏庄园,应把建筑实体作为首要的保护对象。有必要评估并且记录窑洞房屋的保存完整性、连续性和建筑功能类型以及价值等影响因素,尽最大努力保护完好的窑洞房屋等类型的建筑。

在此期间,尽量避免过度人工建设和改造。此外,因为窑洞的颜色表现为黄土的黄色和青砖的青色,因此应该充分考虑对聚落主色的保护。

对常氏庄园的自然环境进行保护时,应充分尊重庄园所处的山水地貌和所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程度。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应加大对村民的宣传引导力度,避免村民过度开发自然资源。

更要使村民树立起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理念,实现自然、物质、社会空间的和谐统一,才能达到对常氏庄园自然环境的保护。

本文对常氏庄园的修复加固主要内容包括地面修复、墙面修复、屋面修复、墙体裂缝修复等,以下是各部分具体的修复加固措施。

对于地面修复,主要对破损砖进行更换处理。对于青砖地面,首先拆卸室内外破碎及裂缝严重的铺地砖,砖面好的青砖留下继续使用,按原规格定制补配已经损坏不可以继续使用的砖,用原土夯实,并在其上打两步三七灰土。

底泥采用4∶6的白灰黄土,再用290毫米×140毫米×60毫米青砖细墁,铺墁时将砖下角砍缺,以保证铺墁后平稳、牢固,最后用青灰扫缝,保证砖缝严密。

对于石板地面,首先挖垫下沉石板,用素土夯实,在素土上打两步三七灰土,灰泥坐底厚约40毫米,然后铺设600毫米×400毫米×30毫米的青石板,再用青灰勾缝,灰缝不大于10毫米且要横平竖直,并保证地面表面平整。

最后是素土地面,先清理地面浮土,平整地面,然后在地面重新找坡地,素土压实系数不小于0.95。陕北地区的生土材料多数存在受力性能不足的缺点。

而麦秸秆作为当地很常见的一种材料可以改变生土的性能,在生土材料中加入适量的麦秸秆可以有效地增加土体的抗压承载能力以及抗剪切能力,还能充当墙体中的筋材防止其开裂,更有一定的抗震作用。

此种方法不仅能改善建筑的性能,还能减少焚烧麦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对于此次工程墙体的修复,应用此材料进行重新打底抹泥。

对于室外墙面,首先将墙面浇湿,然后用掺灰泥或麻刀灰将墙面脱落的灰缝堵严填平,再用掺灰泥打底,泼上三七灰土。

当滑秸泥表面赶轧出亮后,刷压黄土浆液,边刷边压,反复三遍即完成对墙面的修复。对于室内墙面,首先铲除墙面污浊空鼓墙皮;之后和室外墙面一样将墙面浇湿,找平层,掺入棉绒和纸筋来罩面层,平均厚度3毫米。

古建筑屋面存在的病害通常包括屋面坍塌、漏雨、瓦当残损缺失、屋面杂草滋生等,因此主要采取揭顶维修、大修、补配和更换瓦当等方式,对古建筑屋面进行修复。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建设步伐的日益推进,人们更加关注古建筑修复的问题。对古建筑而言,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的保存意义重大。

因此,只有做好对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才能更好地对祖先留下来的财产进行保护。同时只有实现了古建筑保护修复方法的突破和创新,才能保证古建筑文物的完整和安全,保留其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使古建筑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修复加固工程中,明确修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结合现状有针对性地应用修复加固建设技术解决问题,才能有效保护古文物建筑,更好地传承祖先留下来的文明,推动社会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艳峰.浅谈古建筑的保护、维修、利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2(10):214-216.

2. 唐杨.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2(1):131-133.

3. 崔航,施毕新,褚云朋,等.古建筑木结构修缮加固技术研究[J].山西建筑,2022,48(6):21-25.

4. 唐杨.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2(1):131-133;郑艳.文物建筑保护修复方法与技术分析[J].东方收藏,2021(5):75-76.

5. 王璐.米脂地区窑洞建筑群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7

6. 胡晓锋,张风亮,薛建阳,等.黄土窑洞病害分析及加固技术[J].工业建筑,2019,49(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