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摄影 雷远东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绍圣元年(1094)十月二日,时年59岁的苏轼抵达惠州。在这里,苏轼做过哪些实事儿,经历了怎样的心态变化?3月25日下午,眉山三苏祠苏轼盘陀像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赵冬梅教授做客“东坡大家讲”活动,她以《东坡“过岭”:代际命运与个体选择》为题,围绕苏轼被贬谪至惠州这一时期的事迹,深入解析苏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冬梅与苏轼雕像同框

当天的讲座,吸引众多观众、游客驻足。99后观众芳芳(化名)直言,这是她第一次了解老年时期的苏轼。“以前更多是对少年时期和成为东坡居士后的苏轼的了解,对于他被贬岭南时期的故事知之甚少。”通过赵冬梅教授的讲解,她不仅填补了许多知识空白,还深入了解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内涵。芳芳认为,苏轼的乐观豁达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对她产生了很大的启示,让她在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时也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第二次参加“东坡大家讲”活动的伍女士点赞此次讲座:特别精彩!采访中,她特别提到了赵冬梅教授在现场互动环节中分享的关于苏轼教育孩子的启示,她认为这些内容对于家长来说非常有价值。“我以前并没有意识到苏轼的故事可以如此生动地用来教育孩子,尤其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她认为,通过了解苏轼如何在困境中蜕变,可以激发孩子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勇气和毅力。

赵冬梅教授开讲

同样身为母亲的冷女士也表示,此次讲座让她受益匪浅。同时她也称,自己参加“东坡大家讲”活动并不是为了单纯地了解苏轼的文学成就或为官故事,而是更关注他的人生态度和豁达乐观的精神。在她看来,苏轼的这些品质对于现代人来说同样具有启示意义。“没听讲座之前,我对苏轼的了解就是一位千古大文豪,但随着讲座的深入,我发现苏轼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多面的人物。”她希望通过学习苏轼,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