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实力派陶艺守艺人王希军走进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与30名学子一同沉浸在泥土的芬芳中,以手捏陶的形式,探寻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感悟陶艺的无穷魅力,开启一场“泥与艺”的盛宴。

以“陶”为媒,

创作中领略非遗技艺精髓

“这一块小小的泥巴,怎么创作成国花‘牡丹’?”课堂上,王希军老师用精心准备的陶土、陶轮、竹刀、割线等陶艺材料和工具,耐心地向学生们传授陶艺的理论知识、技巧及注意事项。他从揉陶土、搓泥条到捏造型,每一个步骤都细致入微地讲解,确保学生们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陶艺的基本技法。在他的巧手下,不起眼的陶土很快化作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陶艺作品,令学生们赞叹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老师强调,陶艺创作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更是对兴趣和想象力的挑战。他鼓励学生们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打造出独具个性的陶艺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揉、搓、捏、贴、刻、压、粘……在王老师的引领下,学生们纷纷动起手来,与泥土亲密接触,体验陶艺创作的乐趣。他们的脸上洋溢着专注与热情,手中的陶泥在不断地揉捏中逐渐成形,展现出别样的艺术魅力。

因“泥”精彩

实践中触摸非遗文化脉络

陶艺,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代表之一,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而“玩泥巴”则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它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能培养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通过开展陶艺课程,学生们得以零距离接触泥土,感受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工陶艺需要耐心和细心,每一个细节都需要精心制作,才能呈现出美妙的作品。”重庆市立信职业教育中心学子蓝海在课后感慨道。他表示,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他深刻领悟到了专注和沉浸的力量,并决定今后将努力学习,坚持对陶艺的热爱,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优秀的成绩回报社会。

坚守初心,

探寻工匠精神“守正”与“创新”

一块陶泥,一种技法,一份碰撞,一份传承,锻造匠人匠心的优秀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王希军老师长期以来致力于公益事业,为中小学生传授陶艺技艺,他的无私付出和悉心指导,已让近700名孩子受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既坚守传统之“正”,又勇于创新之“新”,为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次匠心文化的传承。相信同学们会带着对陶艺的热爱,将这份匠心精神传承并发扬光大,为成为大国工匠奠定坚实基础。(郑小庆 钟智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