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揽史说

编辑|星揽史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探索简牍书法的目的,是因该类书法作为一种较陌生化的传统书法资源,更大限度保留了古代书法家的原始墨迹,定格在书写书法的最鲜活状态,保留着独特的笔墨神采、形式特色、书写力度和墨色入竹的别样韵致。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开展,其资源也在不断被开拓,并逐渐被书法界所认识和重视。

对其进行审美赏析,就是想在现实与这个“崭新”又“陌生”的书法“新领域”之间构架有效连通,挖掘简牍书法的更多现实价值。

方法是以点(单字)、线(单条)、面(单位面积)进行由小到大的审美结构分析,探寻单字、单行乃至特定区域的书法艺术形式和审美价值。

深切体会到作者一呼一吸间的书法艺术审美体验。对于学习和研究都大有裨益,效果必是事半功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牍有较确切依据的使用时间是战国到魏晋时期,是我国祖先在特定历史阶段,巧妙利用自然物产进行文化传播、文明传承较为普及的独特的记录和书写媒介。

简牍的发明,在文化传播的史上,绝对是一次史无前例的伟大变革,它的出现,第一次把文字从甲骨和金器的局限性中解放出来,使文字以及以文字为媒介的古代文化,乃至中华文明能迅速推广开来。

简牍为中国的轴心时代原典时代和百家争鸣之文化辉煌的里程碑式的传播媒介,开启了记录中华文明的最辉煌篇章。

受考古学层面的开发进程、作为文物的简牍身份和简牍书法字体较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对简牍书法的研究和研习,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随着近几年一些出版社对简牍书法的陆续推介,简牍书法作为研习书法的新秀范本才逐渐走进广大书法爱好者的视域内。

简牍书法就像歌唱家的现场原唱般,保留着书写书法时的最自然状态和最真挚的情感,与经过二次雕刻的碑刻书法有着截然不同的气韵和风格,呈现出意态万千、风格多异的繁茂而自然的状态。

对于简牍书法的研究和鉴赏不无意义,那是以人文的目光去关照简牍书法尚未“出阁”的曼妙神采;也是在这片关注尚少的处女地洒下审美的光芒;更是在对书法艺术探索中一次赤诚的抛砖引玉。其意义在研究探索的实践中,价值也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汉简牍书法的书写意趣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的,具有民族风格的艺术形式之一,大约开始于春秋战国末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而对于简牍书法学术界一种说法认为:较之书法之源稍微滞后,始于战国。

另一种说法认为简牍书法早在商代就有了;总之,简牍书法盛行于中国书法较早阶段的抬升期。简牍作为书写媒介的竹、木材料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较为便捷的物质基础,有效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是书法艺术发展当之无愧的幕后英雄。

古简牍内容包罗万象,有行政公文、兵书战策、律法文书、经史歌赋、商贾往来、生活记事、医术养生、艺术礼仪等

书体包含了鸟虫篆、篆书、草篆、隶书、草隶、行草书、章草等,特别是由篆体向隶书演变过程中生动灵秀的早期隶书体尤为致真传神。

简牍书法是纸张被普及应用之前,最为普及的书法艺术形式,是广大知识分子群体智慧创作的产物,也是最接地气的书法艺术品类。

随着历史的飞速发展,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深处,书法的传承模式也逐渐被刻碑碣石所替代。

但随着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各地不断有简牍出土,简牍书法也以其独特的面目出现在广大书家和受众的面前,并且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推崇和乐见。

简牍书法作为能够原滋原味保存书法艺术的运笔、架构、布局、神韵的古老而崭新的载体,无疑是在中国书法艺术的早期飞升阶段,最鲜活的研究和观摩标本。

除了研究书法寻常的执笔、运笔,笔画的写法,字体的间架、结构和书面的布局等形式因素,还可以以更为简洁和直接的模式。

研究书法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历程、潜意识呈现和灵感发生等涉及视知觉层面的形而上因素,使研究者能够站在人本的视域更透彻地研究书法和书法背后的社会学本原,以开拓研究书法艺术的更宽阔领域。

简牍书法在书写过程中克服摩擦阻力的运笔力度,以及在竹木上墨迹的沁入程度和渗化效果,也是研书学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关键切入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透过书法作品,反推作者的运笔、腕力和肘力的发力模式及运作流程,并从艺术发生的视域还原简牍书法的成书过程。

通过简牍书法墨迹的渗迹,以及宛若天成的书写效果来感悟用这些独特媒介书写的书法的别样魅力,似乎也能窥见些许后世宣纸追求渗化功效的原始动因。

汉代简牍书法之源。篆书和秦隶,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共同演化而来。篆书连接处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线条匀称、圆润,富有装饰美感,显得典雅而大气;结构整齐,具有图案和符号兼具的独特美感。

秦隶本质上是秦篆的简化,把难操作的连笔变成断笔,笔画则保持了篆字带有匀称的篆意。汉隶从结构和运笔都达到了隶书艺术的顶峰,向背分明,跌宕灵动,所独有的蚕头燕尾很好实现了细节和整体俱佳的双重美感。

汉简书法“不究于篆,无由得隶”。简牍书法,保留和继承了篆书的中锋运笔方法,又结合隶书赋予了新的内容。广大书写者在实践中,删繁就简,大胆创新,使简牍文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汉代简牍的创作主体群体大、层次广。简牍书法几乎集结了整个社会书写者的力量。在秦汉时期,简牍就相当于现在的纸张,是一种大众化的书写媒介。

所以,所有会写字的人都可能是简牍书法的创作者。也由于简牍是被广泛使用的书写媒介,那就有可能被广泛使用于各个阶层的文化人。

简牍书法绝大多数应是实用书法,而非经意而为之的笔墨真迹,显得流利酣畅,潇洒奔放,自然而淳朴。这种相对比较自由的书写方式,虽然常避免不了草率,但却具有自由的创造力和更大的自由发挥的表现空间。

简牍书法的延续,是众多个体在不断体验和感悟中提升的,这种体验不仅仅是单纯的实践,还有各个实践个体的经验、技法、习惯、习俗、生活阅历等。

是个体和时代、偶然和必然、随性和约束等交相辉映的产物。就像是一个原生态的热带雨林那样,有着更广泛的形式宝藏和更丰富的审美体验。

简牍是实用性较强的书法。“我国至迟在商代已开始使用简册以竹木削成窄条以供书写,成为简,把简编扎在一起称为册,亦称简册。

简册用来抄写文章、书籍,亦用于其他各种目的的书写。”从客观上来讲,简牍书法大多为实用性书法,受政权和主流文化的制约性相对较小,也就有更自由的天地按照文字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因此,是健康的,也是最富生命活力的。

第四,简牍书法是相对陌生的书法作品。汉代书法经过隶变,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但直到清代末年,汉代书法多见于刻石碑碣,两汉简牍书法的出土,从20世纪初才开始,书法界对其的研究相对较晚也较少,是相对比较陌生的书法艺术形式。

东汉简牍书法的形式美赏析

再长篇幅的书法也是由一个个单字构成的,单字是一幅书法作品耐看的细节,也是构成书法作品整体的一粒粒可贵的珍珠。

细节也是“论品质”“谈成败”时,被考量较多的关键处所,好的细节一般都会经得起反复琢磨和审慎推敲的,也是能够留住观者的目光和打动观者内心的一个个视觉亮点。

豪放和谨严相辅相成的完美字形。在书法中豪放和谨严似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书写风格,但柔和在一起就形成一种收放自如的辩证的字体书写方式。

豪放过头往往会流于粗野;谨严过头则会失于呆板。野而失韵,板而伤神,使书法神韵尽失,风神不再。故而,豪放和谨严,两者皆须有,两者又都不可过。

性情洒脱的楷形草韵字形。姜夔云:“与其工也,宁拙;与其弱也,宁劲;与其钝也,宁速;然极须陶洗俗姿,则妙处自见矣。”

这里所讲的“拙”“劲”“速”,都是在讲字体构架的性情之美,是一种基于人类性情延伸至书体性情的独特的审美追求。

即便书写的是中规中距的楷书,也要追求草书洒脱的神韵。汉代简牍书法只有单字内部有少量的笔画连书。

线是书法艺术唯一的艺术手段,线条的疾徐、粗细、强弱等,不少时候可直接影响到字的意趣和风神

“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许多时候字的神采,都与线条的状貌不无关系,线条的情致决定了字的神韵和丑美;节奏和韵律也能决定字的神采。

在容易书写呆板的楷书里,加进去草书的笔画和神韵,的确可以把字变得更美好。因势造险又化险为夷的字体构架。

字体构架,气势甚为重要,气势是一个字的精神风貌,因此,人们在写字时宁愿造险,也要成就一个字的整体气韵和势能。

结语

如果说陶文和甲骨文是人类文字的幼年孩提时,金文则是稚嫩的黄口童年日,那么简牍书法则恰好处于成长和叛逆兼半的舞勺少年期,魏晋弱冠,唐代是趋向完美的而立之年,宋元不惑,明清知命,近现代耳顺。

简牍书法处在生命力充沛的少年期,经历了从篆书到隶书的伟大变革。又依据自身实用性较强的特性,对篆书和隶书兼收并蓄,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实用性书法模式。

简牍书法发展到东汉羽翼渐丰,在技法上实现了从懵懂少儿,到翩翩美少年的华丽转变。简牍书法自身具有一种元气满满、活力四射的独特魅力。

经历了春秋战国的篆书,到秦篆、汉篆、汉隶和实用楷书的几度变迁,广大书法创作者前赴后继,不断变革,形成一个朝气蓬勃的书法艺术宝藏。

无论从什么视域去欣赏和研究简牍这批朝气蓬勃、奔放自然的书法艺术形式,都会被其倾倒。它们经得起历代书法理论家审美理论的验证,更经得起现代美学理论的检验,其风骨和神韵,又与中国古典哲学甚为契合。

参考文献

1. 陈廷祐.书法之美的本原与创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2. 河南省老干部大学.书学[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87.

3. 姜寿田,马啸,李义兴,等.中国书法批评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

4. 刘安.淮南子[M].陈广忠,译.北京:中华书局,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