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中印战争爆发,我军以伤亡2400的较小代价,全歼印军3个旅。俘虏印军第四师主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击毙62旅旅长辛格准将,印军王牌主力部队在此役中被我军打得丢盔弃甲。我军亦于此役中缴获300多门火炮,5架飞机,10辆坦克和400多辆印度军车,对印自卫反击战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我军在取得如此辉煌战果后并没有一鼓作气直捣新德里,而是全线停止前进,将缴获而来的大批军事物资全部返还给了印军,甚至还用油漆在缴获而来的印军军车上刷亮一新。

这种严重违反战争常态的举动引起了很多人的不解。按说,当年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军补给极其不便,我军在自身军需物资尚且不充盈的情况下,还将缴获来的东西送还敌军,甚至自掏腰包给敌军军车刷上油漆,这种反常理的举动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我军当时只是“穷大方”吗?

当然不是!

《淮南子·兵略训》曰:“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我军这种看起来是示弱的举动,实际上正是彰显我军的强大。

狂妄至极的印度

印度自1947年独立以来便以大英帝国的遗产继承人自居,凡是当年英国殖民当局势力所及的地方,印度都想将其纳入“大印度联邦”中。因此,在“大国沙文主义”的驱使下,印度从1950年开始就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此后变本加厉地越过麦克马洪线,将侵略的触角向中国西藏腹地延伸。

面对印军咄咄逼人的态势,新中国多次严正警告,奉劝印度停止入侵,回到谈判桌上来和平理性解决问题。但印军对我方的友善提醒置若罔闻,继续张牙舞爪加紧入侵的步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这个民族有着非同寻常的谜之自信。印军一直声称:一个印度人可以轻易打败十个中国军人。然而,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印度作为观察国派员赴朝鲜半岛考察,在发现中国军队强悍的战斗力后,印军高层立即改口宣称:一个印度人打不过十个中国军人,但打六个中国军人绰绰有余。

印度人之所以夸下如此海口,其实与英国人有着较大的关系。印度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人长期作为英国殖民者的仆从军队,跟随英国人长年征战在外,无论是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还是后来出征北非、南欧、东南亚,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而在印度独立建国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扶持下,印度又在印巴战争中多次取胜,因此,信心爆棚得找不着北的印度人便开始自认为:老子横扫欧亚、纵横中西,天下从此无敌手矣!

正是在印度狂妄嚣张的心态作祟下,印度人开启了作死式对外扩张入侵的步伐。只不过印度人错了,中国不是巴基斯坦,更不是锡金,揍惯了隔壁邻国的印度,招惹了新中国等待着它的必然是雷霆之怒。

毛主席的隐忍

印军嚣张跋扈、目中无人的行径激起了前线官兵们的强烈愤慨,他们纷纷主动请缨请求给予印度侵略者予以迎头痛击。但毛主席起初并没有动武的打算。毛主席不选择动武并不是畏惧印度,而是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非常不乐观。

60年代,中苏交恶,苏联不断在延绵几千公里的中苏边境线上增兵,且苏联单方面终止了对华援助合同,赫鲁晓夫不仅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还停止了一切对华援建项目,千疮百孔的新中国失去苏联的支持国民经济建设举步维艰。

另一方,美国长期以来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他们对华采取封锁和制裁的方式妄图迫使中国人民屈服,甚至还不惜动用军事手段,企图以朝鲜半岛为跳板实施对华入侵围堵,以遏制新中国的发展。

不仅如此,东南沿海方向,美国扶植的蒋介石集团始终妄图实施“反攻大陆”,为此还提出“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反动口号,时刻对东南沿海虎视眈眈。

再加上国内“三年自然灾害”等天灾人祸,国民经济出现严重下滑,物价波动较大,粮食出现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水平非常困苦。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新中国再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去跟印度打上一仗,无形之中会极大增加新中国所面临的处境,这也是毛主席起初并不愿意同印军开战的原因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除了国际国内的因素,新中国不愿与印度兵戎相见,还是希望在几千年的中印友善交往史中,印度能及时迷途知返,走睦邻友好的和平路线。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毛主席始终不愿与印军交战,实际上也是在“骄敌之兵”,让印度放松警惕,无限膨胀,新中国方能用“用菩萨心肠,显霹雳手段”

尽管我军处处隐忍,步步退让,但我方释放出来的善意并没有得到印度的积极回应,相反,印军以为我军软弱可欺,更加肆无忌惮向中国西藏腹地入侵,他们将哨所不断前置,甚至都安插到了我军前沿岗哨的后方。1962年10月12日,印度2万人在尼赫鲁的指示下,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对我方边境发动扫荡。印军终于开始狗急跳墙了。

暴揍印军

印军的嚣张跋扈终于突破了党中央毛主席的底线。在印军向我边境发起大规模进攻后,毛主席举重若轻地表示:

多年以来我们采取了许多办法想谋求中印边界问题的和平解决,印度都不干,蓄意挑起武装冲突,且愈演愈烈,真是欺人太甚。既然尼赫鲁非打不可,那我们只有奉陪了。来而不往非礼也。

在作出出兵对印自卫反击的决定后,毛主席召见了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

听说印度的军队还有些战斗力,我们打不打得赢啊?‍‍‍

对于印军的实际战斗力,长期戍边的张国华自然心知肚明:“打得赢,请主席放心,我们一定打得赢”

在张国华看来,印军上下层级分明,军官清一色几乎都由贵族担任,而士兵都是低种姓人充任,他们当兵不过是混口饭吃,毫无理想和信念可言,在强调官兵平等,充满里理想信念的解放军面前,一盘散沙的印军又岂是解放军的对手呢?

果不其然,事态的发展确实如张国华所料。对印自卫反击战打响后,怕吃苦不善长途行军的印军在向北推进时,索性把前线部队从西向东依次摆成了一个大大的“一字长蛇阵”,而纵深并没有配备任何防御兵力,且前线部队由于崎岖地形的制约,各部之间间隙非常大,这种“鸡蛋壳式”排兵布阵便给素来善于长途奔袭,迂回、穿插的我军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面对印军如此幼稚可笑的战略布局和孱弱不堪的战斗力,毛泽东主席自信满满地用手指着地图上印军的据点,大手一挥:扫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10月20日,西藏军区组织1.03万人的兵力,采取左右两翼突击迂回的战术分割围歼印军主力。当日7时30分,我军在东段的克节朗河谷猛烈发射150多发迫击炮顷刻间就将敌人的阵地化为一片火海。仅仅两小时,我军就取得毙俘敌军372余人的优秀战绩。

在我军凶猛的攻势之下,号称印度王牌部队的达维尔第七旅被打得抱头鼠窜。但不甘心失败的达维尔旅企图调兵遣将继续同我军对抗到底。我军再接再厉跨越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喜马拉雅山脉,迂回到敌后以神兵天降的速度将敌人围而歼之,号称印度王牌部队的达维尔旅顷刻间被包了饺子,我军一战全歼不可一世的印度第七旅,活捉数千名印军王牌主力部队。

解放军的神勇作战令印度朝野为之胆寒,初战胜利后,我军为争取和谈主动偃旗息鼓,并提议双方各退20公里,回到谈判桌上解决边境领土争端。

我军的用心良苦并没有得到印度的积极回应,尼赫鲁见我军停止扩大战果,竟认为我军已是强弩之末,因此,不断向边境运输武器,增派兵员,企图挽回被打得颜面尽失的尴尬。

面对怙恶不悛、死不悔改的尼赫鲁政府,我军发起了第二阶段的对印自卫反击战。印军在100多公里的防线上,部署4个师1.2万余人的兵力,再次以“一字长蛇阵”向我军扑来。

印军拙劣的军事部署引得我军哈哈大笑,刘伯承元帅发现印军排兵布阵的方式后大笑道:“这是铜头、锡尾、背紧、腹松啊!”只要采取多点突破分割包围,打败印军可谓是稳操胜券。

印军不吸取前次惨败的教训再次使用“一字长蛇阵”除了狂傲自大的心理作祟使然,更重要的是,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崎岖、沟壑纵横,气候恶劣,加之高原缺氧,因此印军认为只要掐住易于进攻的口子,其它易守难攻的天险地段,解放军断然不可能逾越而至。

印军以自己的无能推己及人,但解放军不是印军。就在印军做着一雪前耻的美梦之际,我军再次以纵深穿插迂回至敌后,将尚未来得及反应过来的印军打得落荒而逃,一万多名印军狼奔猪突漫山遍野地逃命,被打得失魂落魄,风声鹤唳的印军早已斗志全无,我军在山南纵横驰骋。甚至庞国兴率领的三人战斗小组,追亡逐北,一鼓作气毙伤七人,拿下印军两个炮兵阵地,缴获七门火炮,四部电台,两辆汽车,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事后庞国兴战斗小组豪气干云地表示: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由北及南狂飙突进的挺进态势震惊了印度朝野,方寸大乱的尼赫鲁慌忙下令新德里进入战时紧急状态,并对靠近喜马拉雅南麓的阿萨姆邦等地实施“焦土政策”,妄图以毁坏兵工厂、桥梁、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阻挡势如猛虎的人民解放军。一时之间新德里居民纷纷抢夺物资,携家出逃,整个新德里陷入了宛如末日般的一片混乱。

就在印度全国上下以为我军即将直捣黄龙之际,我军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命令下主动撤军。对印自卫反击战我军之所以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鸣金收兵,既是因为喜马拉雅山山脉即将大雪封山,我军补给严重不足,也是因为这场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场政治仗,政治意义大于实际收复领土的意义。因此,在权衡再三后,人民解放军选择及时停止扩大战果。

经此一役我军打得印军心惊胆寒,为进一步彰显我军的强大,我军在战斗结束后,将收缴来的印军物资悉数归还,其中,被缴获的印军军车都被刷上光亮的油漆,我军这样做,不单纯是显示宽大仁怀,更是为了向印军示威。

给印军军车重新刷上光亮的油漆是想告诉印军,我军有足够的战略军事储备,下次要再打给我掂量掂量,表面看来这是在示弱,实际上是在向敌人示强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尼赫鲁政府嚣张跋扈的“大国沙文主义”,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给印度高层留下了旷日持久的阴影,还使得从此以后,印军的神经高度紧张,而为获得足够的安全感,印度不断层层加码军费,居高不下的军费给印度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负担,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尼赫鲁也因此战在两年后郁郁而终,以至于西方媒体玩出了尼赫鲁被中国人民解放气死的梗。

然而,无论事情的真相如此,毫无疑问,此战对尼赫鲁的政治生涯和整个印度的发展走向有着颠覆性的作用。经此一战,印度再无当年豪横之气,中国人民解放军以英勇善战的威名打得敌人刻骨铭心,打出了数十年的边境和平,不得不说,毛主席的这一决策真是英明。

此后,印军尽管在边境屡次挑事,但再也不敢像当年那样在边境地区任意射杀我军战士,随意强占我国的一寸土地,因为当年的那一仗打得他们深入骨髓了。而这,正是“强者示之以弱,弱者示之以强”的真实写照,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强悍彰显,我们的隐忍有多久、多狠,未来的雷霆之怒就会有多可怕!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