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清朝康熙二十年(1681年),三藩之乱进入尾声,清军纠集40万兵马,将吴三桂之孙吴世璠包围在昆明城内。叛军据城坚守,清军围攻4个多月,竟一直未能破城。

远在京城的康熙帝有些着急了,他调来了一名猛将,在这位猛将的冲击下,仅仅一天时间,昆明城被攻破,《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五》记载:

良栋率所部夜攻南坝,破垒夺桥,遂薄城。

康熙调来的这位猛将,就是赵良栋。然而,赵良栋在康熙朝虽然功高,但因为太过正直,饱受排挤,康熙帝因此打压了赵良栋长达16年之久。直到赵良栋去世,康熙帝才说出自己打压赵良栋的苦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清朝猛将,平三藩的“首功”之臣赵良栋

一、勇士居宁夏,士兵成将军

根据《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五》记载:

赵良栋,字擎宇,甘肃宁夏人,先世居榆林。

赵良栋,字擎之,号西华,宁夏银川人,祖籍陕西榆林。赵良栋出生于明朝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他生于穷苦人家,小时候除了有一把勇力之外,别无所长。后来,李自成在西北起义,赵良栋随父亲避难,日子便更加困苦。

顺治元年,清军入关,李自成兵败西逃,清军一路追至陕西。顺治帝任命汉军镶红旗名将孟乔芳为陕甘总督,镇守潼关。为了防止大顺军反扑,孟乔芳在西北广募兵员。赵良栋生而勇猛,这个时候被推荐到孟乔芳的麾下,从士兵做起。

而后,孟乔芳率军征讨李自成麾下大将贺珍,赵良栋奋勇杀敌,立下战功,升任都司。三年后,甘肃丁国栋起义,赵良栋随军镇压 ,再立战功,升任高台游击(从三品)。

顺治十三年,清廷派洪承畴南下征讨云贵,赵良栋任副将。到了康熙元年,赵良栋再凭军功升任广罗总兵。在广罗期间,赵良栋治军有方,他麾下将领从不冒犯百姓。

康熙初年,马乃、陇纳、水西三地发生苗族起义,赵良栋迅速镇压,得到了康熙的赏识。康熙亲政后,赵良栋被擢升为大同总兵,三年后,又改任天津总兵(正二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良栋在清军入关后才参军,在没有入旗的情况下,能先后担任大同、天津两个重镇的总兵,已经说明了赵良栋的实力。

赵良栋此人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他为人非常正直,他说话直接,从不怕得罪同僚与上司。第二是他打仗敢于身先士卒,战鼓一响,赵良栋往往冲在最前面。俗话说,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正因为如此,赵良栋麾下将领个个都非常勇敢。这为他接下来在三藩之乱中所向披靡,奠定了基础。

二、藩王起叛乱,猛将十日功

康熙帝自登基以来,都视“三藩”为心头大患。只是“三藩”为清朝平定南方立下大功,不可轻动。康熙十二年,70岁的平南王尚可喜提出告老还乡,想把王位传给长子尚之信。康熙帝借机下旨“撤藩”。

按照康熙的意思,三藩把军权上交朝廷,让他们三家人到东北养老。

吴三桂等人接到康熙的旨意后,一方面麻痹康熙,表示自己同意撤藩。另一方面却秘密备战。终于,在康熙十二年十月,吴三桂起兵反清,火速占领云贵,攻打湖南。而后,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纷纷起兵响应,再加上广西将军孙延龄、陕西提督王辅臣、四川巡抚罗森等人纷纷响应,清朝的半壁江山瞬间被叛军占领。

康熙帝被吴三桂所麻痹,待叛军四起,康熙帝根本应对不及。因此,在“三藩之乱”初期,清廷处处被动,当时甚至有人建议康熙帝把都城迁到关外的盛京,以避战火。

康熙帝最终倾全国之力来平定叛乱,身为天津总兵的赵良栋也被调往他比较熟悉的西北。不过,根据史料记载,赵良栋征讨叛乱之前,是“留孥京师”,也就是说,他把家眷都留在了京师。这个决定,或许是让康熙对他彻底放心。

康熙十三年,宁夏提督陈福被叛军所杀,康熙任命赵良度为宁夏总兵,率领兵马攻打宁夏叛军。

宁夏是赵良栋的老家,他不想和父老乡亲刀剑相向。根据《清史稿·赵良栋传》记载:

奏宁夏乱兵,宜诛首恶、宥胁从,上颔之。

赵良栋向康熙请旨,认为叛军们很多都是无辜士兵,他们是盲从首领才叛变的,因此只需要诛杀叛军首领,其余的匪徒应该宽宥。康熙觉得赵良栋说得有道理,便同意他所奏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良栋在宁夏一方面打击匪首,一方面宣读朝廷诏谕。宁夏的乡亲听闻是赵良栋亲自前来平叛,纷纷劝自己的家人亲属投降,于是,赵良栋仅仅用了一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宁夏。待叛乱平定后,赵良栋只杀了几个匪首,其余人皆被赦免。

《吴子·论将》中有一句话,叫:兵不厌权,将不擅杀。

意思是,将军不能过于执着于杀戮,更不能擅自妄动杀机。

笔者认为,赵良栋作为一代猛将,他能做到“不嗜杀”,就已经值得后人尊敬。

康熙十五年,大将军图海率军攻打陕西提督王辅臣,康熙命赵良栋麾下兵马归图海节制。图海派赵良栋和王进宝各率一路兵马,赵良栋一路凯哥,先后攻破秦州、西和、礼县,所向披靡。连图海都感叹:赵良栋虽然是汉将,但其勇猛不输我关外将士。

后来,图海将王辅臣围困于平凉,听取周昌(周培公)的建议,招降了王辅臣,赵良栋也因此被记了一功。此后,赵良栋留在甘陕平定小股叛乱。

康熙十八年,赵良栋主动向康熙请战,表示愿意带领宁夏军队南下入川,赵良栋在奏折中说:

“臣原精选所部步骑五千,独当一路!”(出自《清史稿》)

康熙见西北已平,自然希望赵良栋南下。在康熙的准允下,赵良栋带着麾下的五千兵马进入了汉中。

当时,清军西路兵马仍归图海统辖,图海兵分三路,赵良栋负责攻打驻守在略阳的吴之茂(吴三桂的亲信)。赵良栋从汉中出发,先攻克密树关,再取黄渚关,最后在徽县取得一场大胜。随后,他发兵略阳,和吴之茂对垒,最终打败了吴之茂。

随后,赵良栋攻打阳平关,取沔县,到宁羌与清军主力会师。赵良栋所到之处,攻无不克。图海主动上奏给康熙,封赵良栋为勇略将军。

康熙十九年,图海命镶红旗将领佛尼埒进军白水坝,叛军沿江列阵,佛尼埒连续攻打数日,无功而返。图海改派赵良栋前去,赵良栋到达白水坝后,江水正在涨潮,水中根本不能正常行船。赵良栋一声令下,对将士们说:“视我鞭所向,敢退者斩!

赵良栋的意思是,“你们看我的鞭子指向哪里,便攻打哪里,谁敢后退,就地处决!”

尽管对面叛军箭矢如雨,炮火连天,赵良栋还是带着麾下的勇士们艰难渡江,攻克了敌军阵地。赵良栋麾下虽然是死伤数百人,但无一人后退,康熙接到战报,感慨道:“赵良栋,伟男子也!”

随后,赵良栋继续追赶叛军,大军渡明月江,直奔绵竹,招降了吴三桂任命的巡抚张文德,收复成都。康熙大喜,下旨晋赵良栋为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

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时候,距离赵良栋出征之日(攻打白水坝),仅仅过了十天。

《旧五代史》有云:

为将者,受命忘家,临敌忘身。

赵良栋此人,堪称勇者!

三、众将围昆明,良栋拔头筹

康熙十九年末,大将军图海病重,康熙让图海入京休养。图海入京后,各路大军开始相互争功。王进宝率军攻打重庆和遵义,赵良栋则一路收复象岭、建昌、纳溪、永宁四镇。这期间,赵良栋得罪了两个人物。

第一个是朱衣客。赵良栋攻下建昌之后,继续攻打永宁。此时,吴三桂麾下大将胡国柱、夏国相抄赵良栋的后路,集中兵力欲夺回建昌。赵良栋派总兵朱衣客带八千兵马救建昌,可惜,朱衣客战败。战后,朱衣客被赵良栋弹劾下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是王进宝,建昌被叛军反攻时,赵良栋派人联系王进宝,希望王进宝派麾下将领吴丹夹击胡国柱,结果王进宝不愿意为赵良栋做嫁衣裳,并未出兵。赵良栋又向康熙陈述事实,弹劾王进宝。

所以,赵良栋和朱衣客、王进宝结下了梁子。

康熙二十年,图海病逝,康熙派彰泰(努尔哈赤的曾孙,封贝子)任大将军,统帅各路兵马。赵良栋奉命攻打朝天关,又连克四镇,肃清外围之敌。

随后,清军各路大军共计40万在彰泰的带领下,屯兵昆明城外,吴三桂之孙吴世璠纠集残军,死守昆明城。

彰泰麾下不乏王进宝、蔡毓荣、穆占等勇将,40万大军围攻昆明城近4个月,竟然未能靠近打过护城河,更别说攻破昆明城门了。

当时,三藩之乱已经持续八年之多,战火之下民不聊生,大清国力已经耗不起了。康熙帝心急如焚,几次催促彰泰尽快拿下昆明,好结束这场战斗,可彰泰仍没有良法。

这时,康熙帝命彰泰调赵良栋入昆明,参与围城。赵良栋赶到昆明城外后,向彰泰提出三点建议,史载:

赵至军,即向贝子陈三策:其一,称我兵紮围太远,自归化寺至碧鷄山东西七十余里,呼调不灵,宜掘里濠相攻逼;其一,称欲取内城,先破外护,使贼匹马不可出,方可招降;其一,降者宜分别收养,不宜尽发满洲为奴。

赵良栋的三条建议分别是:第一,清军围得包围圈太大,应该靠近城门,挖壕沟紧逼。第二,如果想攻破昆明城的内城,必须先破坏外城的一切保护措施,甚至可以坚壁清野。第三,有愿意投降的叛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置,而不是都发配到关外为奴。

彰泰自视清高,对赵良栋的三点建议不屑一顾。赵良栋急于参战,趁夜便率领麾下人马攻打南坝,攻下浮桥,靠近昆明城下,马上就能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