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界面新闻报道,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2024年1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日本1月增持149亿美元美国国债,持仓规模达到11531亿美元,继续为美国第一大债主。中国1月减持186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977亿美元,是自去年11月起连续2个月加仓后首次减仓。英国1月减持2亿美元美国国债至7535亿美元,持仓规模位列第三。

据了解,从2022年4月起,中国的美债持仓一直低于1万亿美元。2023年一年,中国的美债持仓净减少508亿美元。全年中国只有3月、11月和12月三个月增加,减持的九个月中,只有4月、10月的减少规模不足100亿美元,其他月份均减少超过100亿美元。中国此次再抛186亿美债,可以说是在美国美元霸权的“大动脉”狠狠的切了一刀。对于中国持续抛售美债的原因,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是在利用抛售美债作为对抗美国“脱钩”和出口管制的手段。

从过往的减持规模来看,中国在今年1月减持的美债额度并不算高,但也不能说少,从经济角度看,中断“2连增”趋势说明中国对美债收益的预期或者说对美国的经济预并不高,所以重新回到了减持路线上。但从政治角度来说,去年11月、12月中国“2连增”美债,大概率是中美元首在旧金山实现会晤,中国考虑到了两国关系回温给国际投资市场带来的利好,而进行的“战术性投资”,不过美国对待中国的秉性难改,自然中国就要在利好之后迅速抽身,停止“战术性投资”。

虽然中国增持美国国债的规模,但是美国却没有放松对于中国的围堵和遏制的力度,尤其是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美国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态势,对于美国的高压态势,中国不是没有反制的能力,实际上中国减持美国国债,已经给美国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这是美国要看得懂的趋势。

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可谓是越来越频繁,而且是毫不顾忌。先是对电动车出手,更是表态要将相关税收提高到100%,同时雷蒙多又在菲律宾表态,将不惜一切代价,对中国产业出手。而且拜登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将对美国工会提出的对于我们的造船业发起的301调查,展开研究。也就是说,美国不光要打压中国半导体,甚至还要对中国的电动车和造船业一起出手,可以说,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博弈和竞争摩擦了,而是赤裸裸的挑衅和脱钩断链。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崛起的阶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已经具备了更大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减持美债可能是中国试图调整其外汇储备结构,以应对国内外诸多挑战的一种手段。其次,考虑到中美两国经济的紧密联系,中国减持美债也可能是一种对美国政策的回应。第三,也是中国金融政策的调整。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国不再像过去那样依赖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因此,减持美债也可以理解为中国在重新调整其资产配置,更加注重国内投资和消费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在近期大量新购美债,持有美债余额的变动核心因素,实际上是美债利率的波动。这主要是我国持有的美债结构特点——长期美债占比超过99%,这些都是在美债发行时票面利率较低背景下购买的。最近两年多来,美债利率大幅上涨,抛售美债会亏本。因为美债利率是固定的,发行时的利率是多少,以后就是多少。所以,当美债市场利率上涨时,之前购买债券的投资者手里持有的美债金额会下降;反之,当美债利率下降后,之前在高利率背景下购买的美债余额会上涨。

这促使中国不得不考虑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以降低外部风险的影响。此外,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在近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相较于其他投资渠道,其吸引力正在逐渐减弱。同时,中国通过增持黄金等其他资产,来增加其外汇储备的多元性和稳定性,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策略。而对于美国而言,中国的减持这一举动无疑增加了其财政部的压力。美国财政部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足够的投资者来购买美债,以资助政府的开支和债务偿还。

在刚刚过去的二月份,中国增持的黄金多达12吨,中国现在的黄金储备至少有2300吨。除此之外,通过其它途径流入中国的黄金,或许要远远大于这一数据,这两年,伦敦、瑞士这两大国际黄金市场,出现了一些神秘买家。在增持之前美国官员密集访华,最后连基辛格都来了,最后促成了旧金山会晤,那么阶段性的增持美债,也属合理。美国要维持自己的各项霸权,通过美元潮汐来收割全球。但经过多年的积累,导致窟窿越来越大,美国仅靠收割欧亚非亚部分国家,已经明显地收割不动了。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大量抛售美债以外,中国还在本月取消了大批小麦订单。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消息称,近日中国买家在连续三个交易日宣布撤单,这意味着中国买家取消采购美国大麦的总量超过了50万吨,刷新了近25年来的纪录。有分析人士认为,这可能和美国小麦价格虚高有关。先是取消大批量订单,随后又抛售巨额美债,中方先后对美出招,释放出一个微妙信号,那就是中国正在谋求进口渠道的多元化,在经济上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与此同时,比利时所持美国国债也大幅减少了213亿美元,至2931亿美元。这表明,除了中国之外,还有其他国家的投资者也在对美债市场进行调整。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中国和比利时的持仓量有所下降,但日本作为美债最大的海外持有者,却在1月份增持了149亿美元的美债,使其持仓规模达到了1.15万亿美元。此外,美债第三大持有国英国在1月份的持仓量基本保持不变,维持在7535亿美元左右。

把全球的央行放在一起比较,原来持有美债最多的是美联储,并不是日本或者中国。美联储持有的美债超过50,000亿,但在过去的将近两年里,美联储一直在不断的抛售中。在去年3月美国的银行业爆发连环破产时,美联储才出现过连续三周的扩表,其他时间都在一直缩表。从去年的3月到今年的3月初为止,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已经减少了1.2万亿。去年的3月,资产负债表8.733万亿,到今年的3月降为7.538万亿。

不久前,美财长耶伦表示希望今年能再次访问中国,耶伦访华的目的大概率是中美经济合作,希望中国购买美债或加大廉价商品输美,缓解美国的财政危机并削减通胀。但结合近期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种种劣行,中方不但没有让步还反将一军。美国千方百计地打“中国牌”,不仅不能遏制中国崛起,还会令美国举步维艰。目前美国内部的党派纷争、种族冲突、债务规模、枪支暴力不断升级,美国政府却熟视无睹,执意投入巨大资源和精力对抗中国,这对美国民众而言是最大的灾难。

有经济学家指出,快速飙升的债务赤字与不确定的财政环境,正对美元和美债产生系统性破坏影响,这让美国财政部不论如何进行货币政策调整,都难以解决美元体系面临的难题。此外,计划再次出访北京的耶伦也有意借此向中方示好,为说服中方继续购买美债,合作应对债务危机等问题创造机会。考虑到各国减持美债的一大原因,就是对美国政府的“不信任”,有分析指出、承诺会优先向中国等债权国家支付款项的美国,正努力营造一种“安全感”,让各界相信美元依旧像黄金那样“坚挺”。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美国联邦债务负担将在2052年达到GDP的185%,其中,债务利息成本增加最快。美联储持续加息的行为,最终的结果将会使美国的债务经济破产。与此同时进行的是,美国越来越多的州当局宣布让黄金白银成为与美元并驾齐驱的合法货币,开始执行商品交易过程中的一般等价物职能,并能用来偿还美国债务和税款的交换货币,以应对美元购买力下降和通胀等不确定性风险,这表明作为全球金融秩序基石的美元已经在美国本土出现了信任危机。

如今,美国债券和股票市场已经资不抵债,只有被高估的美元指数在苦苦支撑。高盛经济学家在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也认为,随着到2024年6月美国债务上限资金的再次用尽,美国违约的风险可能会更高,这将进一步损害美国的金融威望,叠加美国的债务海啸和预算赤字激增,直接影响到数十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的价值,那么将再次引发外国对美国财政持续性和偿还债务款项的担忧。

2024年1月,经过季节调整后的美国失业率数据为3.7%,依然紧张的劳动力市场使得工资薪金继续保持强劲上涨,这也使得服务价格与房租价格居高不下,导致核心消费者价格指数增速难以继续下降。经过季节调整后的美国核心CPI同比增速虽然在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期间由6.6%下降至4.1%,但此后至2024年1月仅下降至3.9%。核心CPI的粘性意味着美联储难以在短期内开启降息周期。

美联储官员们最终所做的决定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认为哪个问题更容易解决,这个过程称为“风险管理”。如果需求更强劲且通胀更粘性比预期的要高,美联储可以推迟降息。如果需求和招聘比预期减弱得更多,美联储有足够的空间降息,但可能无法快速行动以避免经济衰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担心后一种情况将发生,而不是前一种。“我们必须具有前瞻性,确保我们不仅给人们提供价格稳定,还保住了工作岗位,”旧金山联储主席玛丽大力去年12月在一次采访中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前美联储加息过猛,美国银行业在硅谷银行破产一周年之际再次拉响警报。据斯坦福大学金融学教授阿米特•塞鲁的测算,由于利率上升,去年美国银行体系的“未实现损失”高达2.2万亿美元。这显然是华尔街脚下的一颗大雷。所谓“未实现损失”是指:债券跌价后的市值损失。假设当下发生大规模存款提取,而银行又得不到其他伙伴或央行的流动性帮助,就必须出售债券换回现金,支付储户,一举使“未实现损失”变成“真实亏损”。其实,硅谷银行就是债券价格下跌时遭遇储户挤兑,最终破产。

富国银行经济学家表示:“在我们看来,如果美联储政策制定者今年不放松政策,经济将在不知不觉中衰退。”他们预计,到2024年最后三个月,美国GDP的年增长率将从最近的3%左右放缓至1.6%。野村证券认为,美国经济已经开始放缓。高盛分析师预计第一季度GDP仅增长1.2%,约为华尔街其他多数机构预测的一半。两家大投行仍预计美联储今年会降息,但不会像市场曾经预计的那么快。野村证券还预计,美联储今年只会降息两次,而不是此前暗示的三次。

据环球时报报道,在谈及中美两国在对待国际事务的态度和处理方法时,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心访问学者柏力将表示,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也是美国的大选年。2024年中美之间仍会存在挑战,但两国在全球经济中联系紧密,不可能“脱钩”。因为当一个国家试图和其他国家“脱钩”的话,则意味着将其自身与全球经济隔离开来,没有国家会真正这样做。他表示,比起“零和游戏”,应该努力实现“双赢”。

正如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去年再三重申的那样,美国试图与中国“脱钩”将是“灾难”,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应该加强经济联系。考虑到美联储在降息过程中,美国的通胀有重新起来的危险性,2024年美国会格外依赖中国的产品输入来遏制通胀,这就注定了美国在今年更需要和中国搞好关系。其实说到底,中美双方的联系千丝万缕,保持合作对彼此都好,拜登政府一开始就不应该把中方当成对抗的对手,和中方好好合作才是正道。

一直以来,美国在经济领域对华的措施都是非常直接的,很少有拐弯抹角的行为。不过,最近美国有了新办法,就是从第三国出发,经济围堵中国,比如最近美国想要扶持菲律宾,搞友岸外包那一套。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访问马尼拉期间,不仅大肆炒作中国带来的“安全威胁”,推销美国渲染中美“科技战”的老一套话术,还对马科斯政府做出承诺,说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投资当地的芯片行业,以进一步分散供应链,让美国的半导体产业更加“多元化”。

华盛顿智库中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表示,华盛顿方面并没有试图减少针对中国的“去风险化”政策,而是正在对中国有关的供应链和贸易进行“去中国化”。不过,他同时指出,但即便如此,电动汽车或太阳能供应链中的诸多中国中间产品依旧十分关键,因此它们将会继续进入美国市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利·克莱德·霍夫鲍尔认为,在出口方面,尽管来自美国和欧洲市场的限制仍会存在,但中国可以在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其他市场实现客观的出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