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大明湖畔,据说来了“一亿人”。

他们不是在找夏雨荷,而是在等“五哈”。都说,“五哈”要过来录制节目。恕我孤陋寡闻,以为“五哈”或许是“京巴”的一个分支品种,后来才知道,是档综艺节目,很火,五个明星,流量很大,超级大。

那就丝毫不奇怪了,要知道,当年“五哈”中的“一哈”亲密接触过的邮筒,都有很多人排队去合影,差点把邮筒拍出包浆来。如今,“一亿人”为了“一艺人”,似乎也可以理解。只是最终官宣并无此事,人们虚喜一场,这才散了,正所谓,“五哈”不知何处去,“粉丝”依旧拍春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追星,我当然不反对。更何况,追星的不止是年轻人,前几年,诸多老太太都被假靳东所骗,直到骗子被揭穿,又把养老金砸到了网红秀才那里,如今秀才也被封了,不知养老金是否能追回一些。所以,我一直觉得,追星,不能瞎追,不能疯追,不能乱追。

记得最早出现“粉丝”这一概念时,还是李宇春那届《超级女声》,彼时,作为一名文化记者,我去湖南卫视总决赛现场采访,第一次见证了粉丝力量的强大,李宇春夺冠后,周笔畅的粉丝在广场上久久不散,一个个喊着“笔笔”,哭得泪流满面,如丧考妣。我觉得也挺正常,读书时,我们班球踢输了也哭过,后来全成美好回忆了。但后来,“超女”来济南开演唱会,“粉丝”就已经组成了团,狂热到了我难以想象的程度。

找出当年我写的新闻稿:

有人中专毕业不但没有找工作,还启用了自己“十九年的积蓄”去追星。买最贵的演唱会门票,在“超女”所住的酒店订了一个房间,住在偶像楼下的楼下,李宇春离开济南的时候。酒店门口围满了“玉米”,都在寒风中哭泣。

有人说和男朋友分手也不会这样,因为男朋友走了还可以再找,春春走了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了。

更让人感慨的是,还有人说要做一辈子“盒饭”。不知道今天还有多少人记得“盒饭”是谁的粉丝?

或许,那只是狂热追星的开始。在那之前,有个叫杨丽娟的,痴迷偶像刘德华,家破人亡,成了一个悲剧。在那之后,似乎再没有人嘲笑杨丽娟,而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比杨丽娟还要疯狂。

一个人的悲剧,最多是家庭的悲剧。一群人的悲剧,或许是一个时代之悲。

我曾经也追过星,从周润发、李宗盛,到崔健、罗大佑,追星的过程都是先从喜欢他们的作品开始,到欣赏他们的作品为止。除作品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可追的,当然,现在一个人成为明星,根本没有什么作品可以拿得出手,本身也不需要什么作品了。

就像崔健在近四十年前唱的:“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那时他还不知道,这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快到一首歌前奏没结束,就已经完了。

其实,用自己的曾经,去和现在做对比,试图说服年轻人,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性和复杂性,让每个时代的青春都泥沙俱下,但最终,经过岁月的沉淀,总会有金子闪闪发光。

所以,我希望,昨天大明湖畔的“一亿人”,大多只是想出去踏踏青,沐浴一下春光,顺便看看能否遇到他们喜欢的明星,真碰上了,就尖叫几声,练练嗓子,解解压,没碰上,就当锻炼身体,提高一下微信运动的排名,不亦乐乎?

最后,说一件不吐不快的事。曾经,有位著名导演,要拍一部大制作电影,其题材如今很火,当时尚属开山之作,开拍前,我们偶然聊过一次,当时他信心满满,因为刚刚签下了流量特别大的“一哈”,兴奋不已,仿佛已成功了多半,后来电影公映,票房极其惨淡,观众一片骂声。

其实,不是导演不行,也不是这“一哈”不行,而是那时,大家太相信流量能够带来的奇迹,如果这时候还这么相信,我也只能哈哈哈哈哈了。

感谢关注,欢迎点赞,点在看。

请将公众号置顶,才能第一时间看到我的文章,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