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盘半年卖了16套,去化率11%。张村河地王项目越秀青铁和樾府从去年9月到今天,就拿出了这样尴尬的销售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年前历经136轮竞价拿地时的雄姿英发,终是抵不过市场摧残而灰飞烟灭,只能听一曲肝肠断,看看哪里有卖后悔药的。

世上哪有卖后悔药的,苦果只能自己缓存并下载。

来看一看,上周青岛楼市发生了哪些事。

1

降价一时爽,备好头疼药!

价格从首开的25000元/平直降到特价的16500元/平,欢乐滨海城的中信泰富“青岛滨海国际中心”项目靠着大降价,成为青岛主城区房价大跳水的“领头羊”,一时风头无两人气鼎盛。

奇怪的是,跳水一个月网签却挂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可能是网签流程出了问题,青岛规定备案价的浮动空间为20%,降价幅度突破限度则无法网签。

无法网签意味着法律保护欠缺,购房合同未被正式记录和备案,购房者在权益保护方面处于弱势地位。至于哪些权益会受影响,受影响的程度有多严重,都是变数。没问题皆大欢喜,一旦出了问题,那可是真头疼。

类似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曾经受到过相似困扰的青岛业主,至今都没有擦干当年的眼泪。

别说中信泰富是央企巨头了,真有变数,巨头的业主巨头疼。

何况网签不顺并不是头疼的全部,后海二流盘的特价房,便宜早晚会变成眼泪流出来。

2

开发商们泣血拼特价房!

胶州绿城凤栖海棠放出的特价房消息是:开发商垫不仅首付,还帮还房贷到交房为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卖房,青岛的开发商已经卷到了这个地步,说是泣血也不为过。

这个绿城代建的项目,地处胶州成熟商圈,各方面配套都不错。隐患是代建项目容易发生分歧,进而诱发不可控的变故。此前灵山湾兰东路上的明月听澜,合作方绿城和大都地产就因为意见不合分手,平添许多愁。

只恐楼市下行期,载不动许多愁。

3

中海红著改名是为了降价?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中海红著项目把名字改成了“中海学府里”,坊间有说法称,改名是为了方便降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价是真的,但是为了方便降价而改名,好像也不至于吧?市场艰难,很多项目都在降价,没有什么方便不方便之说。

4

帮人拿地,青岛前高官受审!

3月22日,青岛前高官张锡君受贿案在烟台法院开庭,庭审中出示的证据显示,张锡君利用职务之便,为40家单位和个人在工程承揽、土地使用权获取等方面谋利,收受财物超过3.17亿元。

土地使用权获取,就是帮人拿地。

不知道有多少家开发商身涉其中,也不知道要承担什么后果,现在他们也只能惴惴不安吧。

5

青岛地铁14号线被叫停!

3月18日,平度市政府在答复网友时明确回复:青岛地铁14号线已经被叫停。

这是早已证实的消息,包括到莱西的17号线和黄岛到机场的12号线,都因为客运强度难以达标而被叫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地铁建设被叫停,难过的除了居民,还包括城市的运营者,而且,其实后者更难过。

谁都知道地铁是建一条亏一条,比如青岛,2022年扣除补助亏了61.45亿元。那么,为什么地方政府会因为建不了地铁而难过呢?

因为随着地铁线路的外延,城市框架扩展,不仅可以开发的土地面积猛增,而且价格也一路飙升,卖地的收入才是大头。

更重要的,地铁是现代大城市的骨架,决定了城市发展空间的大小,并最终影响城市的能级:城市越大资源越集中,对人口的吸附力越强。

人口涌进来,反过来又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有人说,未来城市不仅仅在地铁里程上会分出高下,在房价、就业机会、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都会拉出一条鸿沟。

不是没有道理。

14号线等地铁线路被叫停,原因在于青岛的骨架实在是撑得有点大,各方面都有点跟不上。不过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说,预留发展空间,领着城市向前奔跑总是好的。

与其将来抱怨腾挪不开,在城市竞争中被甩下,不如现在背上“拉椅子”的名声,争取笑在后面。

编辑: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