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昨天,当地时间前天,2024年3月22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近郊“克罗库斯城”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据今日俄罗斯通讯社报道的最新消息,莫斯科恐袭事件的遇难人数已经上升至143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2日,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一音乐厅发生枪击事件后引发火灾。

事发后,中国、联合国、欧盟以及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荷兰、瑞士等多个西方国家纷纷对俄罗斯发生的恐怖袭击表示谴责。

发生恐怖袭击的俄罗斯莫斯科州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位置图。

这是继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罗斯发生的伤亡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确实非常令人痛心。下面简单地谈谈我的四点感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2日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拍摄的火光中的“克罗库斯城”音乐厅

一、恐怖袭击不会因俄乌冲突变得正义

事发后不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马上出来“认领”,宣称对22日在莫斯科近郊发生的音乐厅袭击事件负责。

但是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正与俄罗斯交战的乌克兰成为简体中文圈很多人想当然的头号怀疑对象。而我从一开始就认为这不可能是乌克兰方面所为。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和乌克兰国防部主要军事情报局官员切尔尼亚克先后表态,这是一起恐怖袭击,乌克兰与此“绝无任何关联”。我认为这不可能是乌克兰方面所为,是因为首先这不是乌克兰的风格和作派,也不符合乌克兰所信奉的价值观。虽然现在俄乌正处于战争状态,但乌克兰的风格是在战场上与俄军硬刚,而不会以恐怖袭击的方式无差别地杀戮后方无辜的俄罗斯平民,乌克兰毕竟是文明世界。用乌克兰总统顾问波多利亚克的话来说,“这场战争中的一切只会在战场上决定!”直到“伊斯兰国”宣布“认领”恐袭,真相才浮出水面。

3月22日,应急车辆停在“克罗库斯城”音乐厅附近。图据法新社

我对这起恐怖袭击的态度非常明确,那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和谴责一切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主义行径。这件事的是非对错非常清楚,不应该有任何争议。不能因为俄罗斯现在正在进行入侵乌克兰的战争,就认为针对俄罗斯平民的恐怖袭击是正义的。这不是文明世界应该接受的逻辑。一码归一码,俄罗斯在俄乌冲突中的加害者角色应该受到谴责,但不等于说俄罗斯国内的平民目标、和平设施就应该受到无差别袭击。

3月22日在克拉斯诺戈尔斯克市拍摄的火光中的“克罗库斯城”音乐厅

我个人是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战争的,但一码归一码,我同时也坚决反对并谴责针对俄罗斯平民的恐怖袭击行为。我反对的是俄罗斯当局的某些行为,而并不仇视俄罗斯人民;正如我也反对历史上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战争,但我并不仇视日本人民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2日,克洛库斯市政厅音乐厅发生恐怖袭击,持枪歹徒正在作案。

二、美国情报工作“清场式遥遥领先”

当地时间3月22日,一名美国反恐官员表示,美国此前与俄罗斯分享了关于“伊斯兰国”构成迫在眉睫威胁的风险的情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成员一直活跃在俄罗斯,而美国于3月早些时候收集到情报称,该组织的分支“伊斯兰国呼罗珊省”正计划袭击莫斯科。

当地时间3月22日,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过去几周美国驻俄大使馆和其他北约国家大使馆一直警告莫斯科和俄罗斯其他地区发生恐怖袭击的风险加大。

2024年3月22日,俄方抢救恐怖袭击事件的受伤者。

此前的3月7日,美国驻俄大使馆网站曾刊发预警公告,希望在莫斯科的美国公民不要在周五和周六两天外出时去人多的地方。公告特别写道,“美国公民应当采取谨慎措施,避免在48小时内参加任何大型户外集会,包括去音乐厅”。

2024年3月22日,被袭击的莫斯科克洛库斯市政厅音乐厅冒起黑烟。

不得不说,美国的情报工作还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是“清场式遥遥领先”,而且还提前告知了俄方。半个月过去,恐袭果真发生,而且与美国的提醒完全一致。但非常令人遗憾和惋惜的是,当时俄罗斯当局没有在意美国的这个警示。也许俄罗斯当局认为美国人没安好心,认为这是企图恐吓俄罗斯人,扰乱社会;也有可能俄罗斯当局认为乌克兰前线的战事才是头等大事,就没有把恐袭威胁放在心上。总之,俄罗斯是大意了,确实非常令人遗憾和惋惜。俄罗斯本应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的。如果俄方能够认真对待美方的警示,提前采取预防措施,会很大程度上减少无辜平民的伤亡。

3月2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发表电视讲话。图据央视新闻

如果没有俄乌冲突带来的俄美对立,而是建立在互信背景下的这份情报,估计能得到俄罗斯方面很认真的对待,悲剧有可能不会发生。所以,打击恐怖主义,更需要各国团结合作。

三、俄罗斯国家安全重视“明线”轻视“暗线”

这次恐怖袭击也给俄罗斯提了个醒,谁才是俄罗斯人民真正的敌人?不是美国和西方,更不是乌克兰。俄罗斯人民真正的敌人和威胁,真正危害到俄罗斯人民生命和安全的,是那些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势力。对于俄罗斯来说,国家安全有两条线:一条是传统的地缘政治线,比如:北约东扩、乌克兰危机,等等,这是“明线”;另一条是文明和宗教的冲突,比如东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矛盾,这是“暗线”。而俄罗斯当局对“明线”往往极为重视,而对“暗线”往往轻视甚至忽视。实际上,俄罗斯与形形色色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者向来就有世仇,还记得早些年的车臣匪帮吗?这次恐怖袭击也不是“伊斯兰国”匪徒第一次对俄罗斯下手了。“伊斯兰国”制造的此次恐怖袭击,也是意在报复几年前俄罗斯与西方一起联手打击并最终清剿了“伊斯兰国”在中东地区的大部分地盘。“伊斯兰国”与俄罗斯当局是有仇的。敌人的敌人并不一定是朋友,也可能是更糟糕的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3月22日,遭袭音乐厅内部。图据俄罗斯莫斯科州政府

四、在反恐问题上不能搞双重标准

我对昨天俄罗斯发生的恐怖袭击的态度是旗帜鲜明的,就是坚决反对和谴责一切针对平民的恐怖袭击,无论是针对哪个国家的都不行,哪怕是针对俄罗斯人的也不行!任何针对平民的屠杀行为,都是反人类罪。无论是几个月前哈马斯针对以色列和平音乐节上平民的屠杀,还是昨天俄罗斯发生的恐怖袭击,都是这样的恐怖行为,都是对平民的无差别杀戮。无论是对昨天俄罗斯发生的恐怖袭击幸灾乐祸,还是对去年10月7日以色列和平音乐节惨遭哈马斯血洗幸灾乐祸、对2001年美国“9·11”恐怖袭击幸灾乐祸,以及包括对日本地震这样的天灾幸灾乐祸,都是违背起码的人性、违背人类起码良知和道德规范的,这样的幸灾乐祸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在反恐问题上,尤其不能搞双重标准。恐怖主义不分国界,是全人类的公敌。

2024年3月22日,莫斯科恐怖袭击发生后,俄罗斯军警在执勤。

俄罗斯这次遭遇恐袭,是值得我们深深同情的,因为受到伤亡的,都是一些手无寸铁的无辜普通老百姓,他们只是去听了一场音乐会,就惨遭飞来横祸。这让我们不禁想起,当去年10月7日哈马斯偷袭以色列时,也是一场音乐会,当时也有很多以色列的平民,只是去听了一场音乐会,就被夺去了生命。

值此俄罗斯人民艰难时刻,我愿意表达我深深的同情,希望俄罗斯人民能够早日渡过难关!

3月23日,莫斯科街头的广告牌播出蜡烛图案,悼念恐袭事件遇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