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命、道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命即是道?

古人所说的”性“,其实就是指形。形就是物体的外在形状。关于”形“之外的学问,就叫做形而上学。

孔子说:形于一,谓之性。老子说:物形之,势成之。形就是性。命就是道。

孔子说:“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有始则必有终矣。”

在孔子看来,命是由道分化而来的产物;而性又是命分化而出的产物;性字的起始与源头就是命。

因此,性、命、道三者之间的关系,便是道生命,命生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一”?什么是“二”?什么东西才可以称之为一?

道生“命”,道又生一;假如命字的源头就只有道,那么命字便相当于是“道生一”中的“一”了。

老子又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既然命是一,并且“复命曰常”,复命又叫做常,复命便等同于常,那么常字也可以指“道生一”中的“一”。

同样的道理,“知常容”,“知常”又等同于“容”,容又等同于公,公又等同于全,全又等同于天,天又等同于道。

因此,命是一,常是一,容是一,公是一,全是一,天也是一。道生一,根是一,本是一,静也是一。

复命就是复一,知常就是知一,归根就是归一,守静就是守一。

复一、知一、归一、守一,它们都叫做得一。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得一,便犹如得道。因为道生一。“一”不仅仅是命,命却是一。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天是一,命也是一。知天知命就是知一、得一,就是得道,而且还可能不止一条道。

天道归一,万物有常;地道归一,包容万物;人道归一,大公无私。常、容、公,都是不同领域中的“一”。得之便犹如得其道。

这便是“分于道,谓之命”的意思。道生一,命便是一。天命即是天道。

什么是“形于一,谓之性”?什么是形?什么是性?

“形”是形体、外形,“一”是整体。一个物体的整体外部形象,就叫做性。

比如一个水杯;“形”就是水杯的外形,“一”就是这一整个杯子。任何一个物体的外形,都拥有其自身独一无二的纹路与纹理。

这就像每一片树叶,都拥有自己的叶脉与纹路一样;你无法在世界上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物皆有其形。其形:在微观就叫做纹理;在宏观(在整体)则叫性,也叫形,也叫象,也叫状。

水杯要做成水杯的外形,才能成为杯子。假如把它做成一个盘子,它就只能成为一个盘子,而不能成为杯子了。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沙一石,它们都有各自不同的外形。其形归聚为一体,便构成了其性。这便是“形于一,谓之性”的意思。

花有花之性,木有木之性;

假如你从一朵花中,扯下一片花瓣,其实就可以说成是:你损害了花朵的一部分性命。因为性就是指物之形。

假如你砍下了青蛙的一条腿,也可以说成是:你损害了青蛙的性命,甚至可能会威胁到青蛙的整个性命。

万物各自的整体形象,才叫做性。局部只能叫做局部特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物外在的整体形象,叫做性;万物内在的本源动力、存在原由,叫做命。

因此,万物内在与外在的总和,就叫做性命。所以,对于万物,人们往往能够伤其性,却未必能够害其命。性命相连,却又有本质不同。

性是有形的外在,命是无形的内在。外在起始于内在。“故命者,性之始也”。

性、命、形,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性是形的外在整体,命是形的内在起源与根本。

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万物的存在皆需要有道、德、形、势等四个维度的的支撑。万物无道、无德、无形、无势就无法形成为物。

命源于道,性源于德。万物有形则生焉,万物有势则存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

化,是外在的生长变化;数,是内在的命数;穷,就是穷尽、尽头。

外在的变化走到了尽头,内在的命数也到了尽头,这就是所谓的死。

以阴阳之气生长变化,以一定的形状为生发对象、生发目标,这就是生。

阴阳,就是阴阳之气、阴阳之力。

阴之气,生发为命;阳之气生发为性。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

万物皆蕴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和而生万物。充,是饱满、充足的意思;阴阳二气充足和睦,则万物生焉。

形,就是体。万物之体,就是万物之形,就是万物之形体。

万物之形体,由阳气生发而来;生命之灵魂意识,由阴气生发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生命体皆蕴含阴阳二气。人吃五谷杂粮,五谷杂粮也都蕴含阴阳二气;而岩石沙硕则只含阳气,不含阴气,故生命不食。

一株大树,阴气不足,则枝枯叶落;阴阳二气充足、和睦、融洽,则枝繁叶茂。

阳气可使肢体强健,阴气可使精神饱满。

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合一便是道。孤阴不生,独阳不长。

万物之本源即为气,气即是道。一气化生万物,道生万物。

人皆有身心二物。身是外在形体,心是内在精神意识。

儒家认为:外在形体为性,内在心灵为命;身心内外相连,其实就是性命相连。

也有人认为:性由心生。性,就是人的心性。

人的心性,或稳重,或浮躁,或如天自强不息,或如地厚德载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身有其性,心也有其性;物有其性,理也有其性;形有其性,质也有其性。

性字可以指外在的物质形体,也可以指心灵的外在表现;它可以指有形物体的物质特性,也可以指生命体的心灵特性。